本网讯 5月28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东语学院党总支组织教师及研究生党员一行二十多人到四会市石狗镇讴坑村考察。讴坑村是我校响应省委“十百千万工程”的定点联系单位。今年年初,由该院庞黔林副教授、学生处麦培年科长和体育部焦峪平老师三人组成的工作队便驻扎在此。

四会市石狗镇讴坑村风光
上午九点半左右,学院党员考察队一行到达山清水秀的讴坑村,受到当地村委的热烈欢迎。考察队在讴坑村委会召开了座谈会,认真听取我校驻村工作组组长麦培年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卢土芳对驻村工作、发展集体经济和建设文明村等情况的汇报。卢土芳主任高度赞扬三位驻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表扬了他们的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另外,该村小学校长还介绍小学的基本情况。

学院党总支书记杨妃芳代表学院党总支对石狗镇镇委和讴坑村村委对学校驻村工作组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今天二十几名党员来看望驻村老师及进行实地考察,表明对驻村干部工作的关心,对省里“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政策的积极响应与支持。同时,下乡实地考察也是作为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

随后,院领导给三位学习成绩优异的特困生赠送了书包和文具,并代表全体党员为四位特困学生缴付一个学期的学费,为四位五保户捐赠大米和食用油。

相依为命的祖孙三人

贴满奖状的墙壁

烧火做饭的陈金凤

温暖送给五保老人
座谈会结束后,二十几名党员分为三个小组,深入探望几位特困学生和五保户,并把党员的捐款、大米和食用油捐赠给他们。被探访的每一个家庭里面的摆设都极其简陋,唯一的装饰品就是在破旧的墙壁上贴着孩子们刻苦学习换来的一张张奖状。有些特困学生的家庭遭遇天灾人祸,父母早逝,仅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支撑家计,五保户老人们每个月领取数额很低的政府补贴。收到捐赠后,老人们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许多老师觉得做得不够,纷纷从口袋掏出钱给老人和孩子们做生活费用。

此次赴四会石狗镇讴坑村之行,不仅使该院的“三有一好”教育活动转入了主题实践阶段,而且让广大党员同志深入基层,了解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情况,增强了广大党员同志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