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丙村三下乡 人终曲未散

文字:邓小平理论研究学会三下乡梅州服务队丙村分队 余文捷 陈阳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5-08-10 点击数: 分享至:

    此时是889时,28天前的此刻,我们正在前往梅州梅县丙村中学的车上,一路颠簸;17天前的此刻,我们正在离开梅州梅县丙村中学的车上,一路泪水......12天,弹指一挥间,但回忆却像昨夜深蓝夜幕下的繁星,熠熠发光。

 

                   团队篇——点点滴滴,诉不尽的情意

     一群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人,围绕着点燃山区孩子希望的理想,在广外的天空下聚首,从陌生的脸孔到“大哥”,“小妹”的亲昵,我们的心在一天天贴近。

 

准备过程中的每一次聚餐就是每一次开会,饭桌上说说笑笑,杯盘狼藉后就正经地处理事情,有待进一步商榷的则大家相约Q群 “话丙村三下乡”。二十几个日日夜夜,它记录下了多少我们的“豪言壮语”,“精辟见解”,“独门配方”,“警句”,“绝句”,“感人句”;记录下了我们感情增进的点点滴滴;记录下了我们这个团队的动人之处……

 

丙村中学,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把我们这群异乡人连得更紧。队里仅有的四个男生,戏称“四大金刚”,本应是珍稀动物,备受保护,但却自愿非自愿地包揽所有重活苦活,承担起保障女生安全的重任备受我们女生的“欺凌”。而我们女生却还戏谑“四大金刚”艳福不浅十来天都有美女相伴

 

由于语言障碍,在与本地人交流时就全依仗一位客家队员,可爱的小女生琳玲。无论是饭桌上与主人家的闲聊,电话里与学生家长的交谈,还是商店里与老板的讨价还价……一声“琳玲”,叽里咕噜一顿客家话后,就“真相大白”了。

 

余婶:"孩子们,你们别走!"

 

饭桌上,在戏谑中领悟客家真谛。15人分坐两桌,过桌抢菜,隔桌相谑,笑话轰炸……客家人的好客也不期而至——主人余叔余婶不时进来嘘“饥问‘饱’”,或“责怪”我们吃得太少,或谦虚地否定自己做的好菜,或为我们增加风扇……而我们鹦鹉学舌:“hou  shi (客家话“好吃”)”,逗乐了余叔余婶一家人。简简单单,传递了客家菜的风味以及客家人的待客之道——淡而持久,浓而不腻,唇齿留香,久而不散。

 

日子虽短,可我们队面对的问题却很多。但咱们队豪气盖天,颇有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的气概,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每天晚上的例会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黄金时段。队长办事干练,提出问题,狠问几个“SOLUTIONS!”后便有回应,然后大家商量讨论,最后由队长拍板定论。有时问题过于棘手,竟将会议结束时间推到凌晨一二点,致使第二天学校出现一群熊猫老师,但我们从无怨言!

 

我们十五个人,亲密无间,团结一心

 

三下乡活动,将我们的形联系在一起;三下乡中的点点滴滴,将我们的神凝聚在一起;点点滴滴,是诉不尽的情意。

 

 师生篇——冷冷暖暖,诉尽心中情

    从第一天的陌生感与局促感到最后一天久久巡望学生的脸,经多番催促才肯上车;从第一天的排斥感与不喜欢到最后一天抱着老师哭着不肯放开,我们与学生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这十天仅有的60多个小时中,我们与学生们哭过,笑过,玩过,疯过……经历人间最最朴实无华的东西,不带任何功利成分,没有任何私利之心。孩子们纯真的脸,孩子们明亮的眼睛,孩子们的至情至性,在丙村的天空下书写着“真·善·美”,暖透我们每个队员的心。

 

看,我们五“兄弟”

 

    当阅读他们的信件,翻看他们的留言,浏览他们的照片时,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而稚气的脸浮现在眼前。班际足球赛、篮球赛的精彩,趣味运动会的团结与协作,联欢会上同学们的倾情演出……逝去的光阴并没有模糊掉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我们参与其中的快乐心情。

 

丙村中学的星星是明亮的,比星星更明亮的是孩子们那一双双眼睛,用他们那明亮的眼睛诉说着他们明亮的心。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学生来“侵略”我们的领地,到宿舍来找我们聊天谈心。“老师,我一定要考高中!”,“老师,我长大后想当导游,会很难吗?”,“姐姐,我长大了,请相信我”,“姐姐,你好漂亮”,“老师,你有女朋友了吧”……常常在和谐的逗乐中了解他们,看到他们明亮的心。

 

世间万事万物,聚聚合合,离离分分,在所难免。当离别悄然而至时,热情的女生就大嚷“老师不要走!”,“老师,我会哭死的”,“老师,我爱你”……而内向的女生与男生们则默默无言,眼光一直追寻着我们的身影,欲言难言。每次与他们欲言又止的眼神相遇心头都一阵发紧。联欢会后,学生们都集在教室里,不愿回家,静静地等待着在联欢会上哭红了眼睛我们,再听听我们的“唠叨”……此时,未语泪行,教室成了泪的海洋。

 

    刘婷婷同学亲手做的复活蛋,胡辉辉同学赠的无题诗,李梅欢同学的颇有心思用我们所有队员的名字嵌成的诗,还有一份份真挚的留言,一张张深情的信……情意绵绵,将广外的心和丙中的心系在一起。

 

                自我篇——忐忐忑忑,细数所得

    六班班主任——我在丙村中学的一个新头衔,第一次登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忐忐忑忑。

 

做了十几年被班主任“统治”“剥削”的学生,今日终于一泄“心头之恨”,来个“乾坤大挪移”,压榨那群“小绵羊”。可是当我手持一份有50多学生的花名册,徐步上讲台,发现台下50多双眼睛像聚光灯一样投在我身上时,我发觉自己的声音开始游离我的身体,自己也不再那么镇定、平静,顿时感到泰山压顶,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感动,温馨,伤感也接踪而至。

 

五星红旗下,更多的是责任与使命

 

19号下午,六班和四班的足球赛,我早早地就带着我的学生来到了球场,为了学生们那句“赢要赢得光彩,输要输得光荣”在场边声厮力竭地加油。忽然,我班上的一个学生倒在了地上,我当时什么也不顾,立刻冲进了球场,去搂住那学生,问伤处,并质问裁判,结果我什么也没得到,还被裁判恶狠狠地驱出了场,叫我不要乱动,当时非常气愤,也恶狠狠地和裁判顶了几句。后来,比赛完,裁判说明情况,球员受伤瞬间去做那些事,结果会适得其反。无知造成了这一误会,细细想来,但更多地是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促使,为了那群孩子的健康。

 

    21号那天,一堂同学们期待已久的计算机课因停电而取消了。这群孩子就表现出了稚气的一面,对上课老师产生抵触情绪,给老师来个“一问三不知”。当时还有另一位班主任小丽在课室后面“压场”,结果于事无补。课完了,小丽就跑上讲台对他们训了一顿,然后气愤地走开。意想不到的是下午黑板上出现了“老师,SORRY!原谅我们!”,还不让上课的老师擦掉,请他在墙角边板书。等我们来时,立刻拉我们进教室,这时候的黑板还多了学生的签名。他们不停地说“老师,我们错了,原谅我们,下次再不会了。”看到这些,我们三位班主任的眼睛立刻红了,说不出一句话,无言地感动。

 

    班上有位男生叫敏清,人很调皮,还迷上了电脑游戏。通过几次和他聊天,我们发现他并不是个具有劣根性的孩子,相反还很聪明。于是我决定和另外两个队员去他家了解情况,当晚,他把他们家仅会说普通话又住在梅城的叔叔叫来,便于我们沟通。我们发现他爸爸妈妈都不在,他和年迈的爷爷奶奶,读高中的姐姐住在一起,小敏清在爸爸的指导下还学会了为爷爷打针,照顾爷爷的病。年纪小,把持不住自己,容易受同学的影响,游戏也在其他同学带动下去进入了敏清的生活,爷爷奶奶年老也没办法。找到问题根源,我们向他的家人提供了意见,同时也对敏清上了“政治课”,让他家人和他都不住地点头。最后他叔叔也告诉我们说:“自你们来后,敏清这孩子的学习态度有了180度转变,感谢你们。”看到学生的进步,多么地温馨。

 

“你们两个要听话”

 

 联欢会上,我们老师的一曲《大约在冬季》改词版,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唱出了我们的期望,也唱出了离别。等待我们的是六班教室的那一首《离别》,虽说歌词是那样的模糊,哭声大于歌声,我也把带着泪花的眼睛锁定在班上的每个学生的脸上,但我还是可以“清楚”地听到他们所唱的,可以明白歌词内容——伤感。

 

    六班班主任,我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头衔,六班同学,我一生的回忆,我们与你们的感情不像风筝的线,说断就断;也不像断线的风筝,飘荡无根……

                

 

车载走了我们,但曲还在谱写着

 

  丙村夜空斜月的清晖,摇曳生辉的繁星,丙村人的浓浓的情意,还在装点我每天晚上的美梦。曲终人散,非也,我们虽然回来了,但我们友谊之曲,师生之曲……将永远地奏下去——人散曲未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