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六秩华章】以“PRIME计划”开创教育国际化新范式

文字:张甜甜 国际交流合作部 留学生院 图片:广外新闻网 编辑:宾锐光 发布时间:2025-11-19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六秩春秋,弦歌不辍。广外自创立之初,便与新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外交事业紧密相连。六十载风雨兼程,学校始终与祖国发展同频,与时代浪潮共进。

值此建校60周年之际,学校推出“六秩华章”系列报道,系统梳理一甲子的办学足迹与辉煌成就,深入总结发展历程中的典型经验与创新实践。报道立足党建思政、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教育国际化等维度,全方位呈现广外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湾区建设的使命担当。

甲子轮回,风华正茂;征程再启,未来可期。让我们一同回望这段不平凡的岁月,感受跃动的奋进脉搏。站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起点上,广外必将赓续荣光,绘就更加壮丽的篇章。


六十年斗转星移,广外始终以国家所需为己任,以世界为课堂,以语言为桥梁,以文化为纽带,构建起覆盖全球、贯通本硕博、融合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联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国际化办学体系,绘出了一条“外语底色、全球视野、中国立场”的国际化办学之路,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华南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

六十载征程:以坚守创新写下教育国际化的“鲜活注脚”

六秩风华,世界广外。从建校初期开启外语专业涉外交流,确立国际化发展方向,到如今已与 67个国家和地区的 518 所高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国际化办学进入全方位系统推进、提质增效新阶段,广外人用六十年的坚守与创新,写下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鲜活注脚。

筚路蓝缕启山林:国际化办学奠基之路

国际化是广外一直以来最核心最重要的特色。1965年,广州外国语学院成立之初,国家高等教育部即聘请外籍教师来校服务,为新中国培养外语外事紧缺人才。1974年,学校恢复对外交流,从加拿大、法国等国引进5名外籍教师,开启系统化国际师资建设。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广州外国语学院重新焕发生机,国际化进入到了新的阶段。1980年代起,学校先后与英国文化委员会、澳大利亚高校、法国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成为最早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建立学术合作的中国高校之一。

广州外国语学院与日本神户女学院缔结姊妹学校

美国休斯顿大学商学院与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建立院级交流关系

广州对外贸易学院自1984年起与美国、法国、英国等10多所大学建立合作,并3次承办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会议,1985年至1995年已聘请外籍教师96名。广州外国语学院与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在“引进来”中完成语言服务的原始积累,也为 1995 年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奠定国际化基因。

战略跃升立标杆: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

1995年,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化办学进入快车道。进入新世纪,广外把“教育国际化”写进学校章程,提出“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将“教育国际化工程”列为“五大工程”之一,之后又启动教育国际化“310工程”,提出教育国际化“四化”目标。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广外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开拓。2004年成立国际学院,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15所高校开展本科联合培养项目;积极推进全英/双语教学,建成158门全英课程、76门双语课程,138名教师通过全英教学认定。不断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和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与此同时,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2006年4月获批成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太平洋岛国战略研究中心落户广外,区域国别研究开始嵌入国家战略,广外在教育国际化道路上不断前行。

目标引领新程: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2012年,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将“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作为学校战略目标。此后,学校提出国际化“三五五”纲领,贯彻国际视野、国际理念、国际认可“三个精髓”;坚持开放发展、内涵发展、高端发展、高标准发展、均衡发展“五项原则”;深化学生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教学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五个方面建设"。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在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上,拓展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广外学子赴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实习

2011年,学校与联合国签署合作备忘录,成为华南地区首家与联合国建立合作关系的高校,累计推送百余名学生赴联合国、欧盟、WTO等国际组织实习任职。2016年,学校牵头成立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秘书处永久落户广外;2017年,成为亚洲大学校长论坛秘书处单位;2019年,发起“湾区校园计划”,推动粤港澳三地高校学生“移动学习、学分互认”,打造区域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

第十九届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启动

2023年,学校启动实施“PRIME 计划”,围绕国际化高端合作平台构建、国际化科研及社会服务提速、国际化影响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国际化师资队伍优化等五大核心任务,积极推动学校与世界各地高校及机构的深入合作,推动国际化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国际化办学进入全方位系统推进、提质增效新阶段。

细数成就: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对外开放的“排头兵”

广外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充分利用办学优势和特色创新人才模式,持续推进“新文科”建设,深化外语与非外语专业的深度融合,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育才模式,通过机制革新、平台拓展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在教育国际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全球合作网络持续拓展。截至目前,学校已与67个国家和地区的518所高校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30所世界知名高校建立紧密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一专业一名校”全覆盖。与联合国、欧盟、WTO、APEC等国际组织建立合作机制,新增10个国际组织合作单位,打造“国际组织人才输送高地”。

PRIME NETWORK WEEK国际教育交流周

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升级。学校构建起“本—硕—博—博士后”全链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本科层面,实施“国际素养学分”制度,开设222门全英课程,推出“视界行”“SPARK”等海外研学项目;研究生层面,成立国际治理创新学院,设立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打造“国际组织创新班”“粤港澳联合培养专项”等品牌项目。近五年来,累计派出本科生2169名、研究生960名参与海外交流,学生国际交流项目总数已超过300个。本科生海外交流比例达30%,研究生连续90天以上海外交流比例达30%,博士达100%。累计推送86名学生赴联合国系统实习任职,14人正式入职国际组织,持续为大国外交注入广外力量。

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

国际科研与社会服务提速增效。学校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金砖国家全球南方发展学术论坛”等国际品牌会议,与77个“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发布《东盟文化发展报告》《拉丁美洲蓝皮书》等“广外皮书”系列,成为国家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要智力支撑。学校积极推进与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等国(境)外知名合作院校共建研究中心,科研国际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拓展。“广外皮书” 系列聚焦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学术领域显著提升了学校的话语权。

波尔图大学孔子学院揭牌

国际中文教育走在前列。学校已在海外建有 7 所孔子学院(课堂),数量居广东省高校之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孔子学院大学联盟理事长及秘书处单位,联合 10 所高校共建 23 所海外孔院,共同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国际中文教育课程、项目与活动。近五年,学校共建孔子学院(课堂)累计注册学生人数超过20000人。共计派出中方院长24人次,公派教师71人次,志愿者162人次,积极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推动文明互鉴。

留学生教育特色鲜明。“十四五” 期间,共招收留学生4542人,其中学历生2500人,注重国际学生特色专业建设,除汉语言专业外,新建全英教学国际商务本科专业,为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专业选择。学校积极组织留学生参加各类中国国情教育系列活动和实习实践基地活动,累计组织中国国情教育系列活动15场,参与学生685人次;组织实习实践基地活动11场,参与学生306人次,培养了留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和热爱,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持续打造“留学广东”品牌,吸引众多国际学生来华学习,在国际教育舞台上展现出中国高校的责任与担当,提升了学校在国际学生教育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外教职称评聘仪式

国际化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学校实施“外专外教队伍智汇计划”,支持外教申报职称、参与科研、融入教学。截止2025年,长期外教中教授、副教授及助理教授职称外教30人,占38.4%,取得博士学位外教34人,占43.6%。现有专职教师1402人,具有3个月以上海外学术背景的专职教师占比67.2%。实施“教师全球竞争力提升计划”,年均派出50名教师赴海外研修,构建“引进来+走出去”双向赋能机制。

创新班学生在马里兰大学的毕业典礼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外将以“十五五”规划为引领,聚焦“一带一路”与全球南方合作,深化“外语+专业+数字素养”特色,构建“开放协同、数字赋能、文明互鉴”的国际化发展新格局,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潮声里,驶向更辽阔的全球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