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广外发布“白云深处”AI教育平台 顶尖专家共探文学教育数智转型

文字:英文学院 图片:英文学院 编辑:宾锐光 张甜甜 发布时间:2025-11-18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11月17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山校区国际会议厅群贤毕至,“白云深处”(DeepCloud) AI教育平台发布会暨“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教育范式转型”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主办,未来人文实验室、未来人文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院承办,既是广外建校60周年系列学术重头戏,更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人文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会议现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党委副书记葛小月主持开幕式,党委书记石佑启教授致开幕词,广外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未来人文实验室主任聂珍钊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孙有中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原校党委书记、校长蒋洪新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欣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党争胜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教授,浙江大学吴笛教授,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南方科技大学王立新教授,以及来自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4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广外专家学者、党政机构机关部处、教学单位、科研单位、教辅单位负责人代表出席会议。

智启未来:“白云深处”平台打造教育新生态

石佑启在开幕式致辞中回顾了广外六十年办学取得的突出成果,充分肯定了聂珍钊教授及其团队在推动人工智能与文学教育深度融合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白云深处”AI教育平台的发布是学校“科技赋能人文”的标志性成果。石佑启表示,广外将以建校60周年为新起点,持续探索人工智能与人文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构建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范式、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石佑启致辞

葛小月主持

在全场嘉宾见证下,石佑启书记与陈众议、蒋洪新、董洪川、孙有中、王欣、聂珍钊共同启动“白云深处”AI教育平台正式发布。

启动“白云深处”AI教育平台发布仪式

发布会首先播放了“白云深处”AI教育平台宣传片,随后播放了功能演示片。作为未来人文实验室核心成果,该平台构建“学、教、研、创”一体化智能体系,下设问学、问教、治学、创作四大模块,整合知识图谱、声音克隆等前沿技术,可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多语种文本分析、虚拟仿真交互等核心功能,实现从“技术辅助”到“范式革新”的跨越。

陈众议在致辞中表示,“白云深处”的诞生令人振奋,它既是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积极实践,也是人文学科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的标志性成果。他强调,AI作为关键工具,需要由人文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加以引领与规约,使技术发展真正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他特别对聂珍钊团队表达敬意,认为他们的贡献如同兰亭序的开篇之笔,为未来人文与AI融合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境界。

陈众议致辞

孙有中在致辞中回顾了广外多年来为推进外语学科建设与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并指出“白云深处”的发布是AI时代中国外语学科创新发展的又一重要节点。他充分肯定了平台的“问学”“问教”等功能,认为其既能服务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也能辅助新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以老带新”的传帮带作用。孙有中借助人工智能平台赋诗二首,为平台的发布表达祝贺。

孙有中致辞

王欣认为,“白云深处”的前瞻理念和强大功能引领了外语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新方向,将为外语学界带来深刻变革。她指出,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迅速演进并不断重塑外语学科发展的背景下,平台作为数字赋能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典范,将有效推动文学教学与研究创新,提升中国学者在国际学界的对话能力。王欣高度评价聂珍钊团队在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领域的探索成果,赞誉其以中国自主批评话语发出温和而有力的学术声音。

王欣致辞

吴笛在致辞中指出,“白云深处”契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新趋势,为学科建设与跨学科融合树立典范,在国内外语学科发展转型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平台依托广外多语种优势,聚焦外国语言文学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特色,构建了汇聚海量学术资源的“智慧之家”。吴笛期待平台立足学科本质,既滋养学术创新,又助力文化传播,使人文学科在人工智能时代焕发新活力。他以“白云深处有人家”寄寓平台未来,展望其推动学术成果如“十丈蓬莱花”般绚丽绽放。

吴笛致辞

聂珍钊表示,“白云深处”AI 教育平台作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60 周年校庆的重要献礼成果,深度响应国家“人工智能 + 教育”战略部署,以“AI 赋能、数据驱动、多模态交互”为核心,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人文教育场景,助力传统人文教育的智能化转型。他特别感谢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专家学者和合作团队的通力协作,使平台顺利落地。他强调,平台将继续优化模型性能与交互设计,打造做学生的 “私人导师”、教师的 “得力助教”、学者的 “科研伙伴”、作家的 “创作助手”。

聂珍钊致辞

思想碰撞:共论文学教育转型路径

学术研讨会专家发言环节由广外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未来人文实验室执行主任刘茂生教授主持,分为上午、下午两场,参与者包括来自文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教育与文化交流展开深入探讨。

专家们表示,该平台的发布是外语学科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突破,体现了前瞻性的学术视野。多位专家从学科建设与教学实践角度指出,AI技术正在重塑文学研究的范式,推动教育模式从传统知识传授向“人机协同”的创新模式转变。他们强调,在推进技术应用的同时,必须坚守文学教育的人文内核,保持对伦理价值的关注,并建议平台建设应注重文学特性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既要发挥技术优势,又要彰显人文教育的独特价值。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平台为构建面向未来的文学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其发展将推动外语学科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发展,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开辟新的路径。


图片1.png


刘茂生(左)主持、张欣(右)致闭幕词

闭幕式上,广外研究生院院长、未来人文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院院长张欣教授致辞,她表示,“白云深处”的发布并非终点,而是更为壮丽的开始,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探索与创造。她指出,广外与聂珍钊教授团队已在AI与文学教育融合领域实现破冰,未来需要学界同仁以思想为舟、实践为桨,共同探索深水区。她期待平台能成长为一片生生不息的人文森林,让冰冷算法与温热诗心相遇相融,用前沿科技守护古老诗魂,书写智能时代闪耀人性光辉的教育新篇章。

合影

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展示了广外在AI教育与文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更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广外将以“白云深处”AI教育平台为依托,持续深化新文科改革,培养更多兼具人文素养与数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