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新闻网20年 > 正文

【新闻社走出的媒体人】刘克洪:深耕新闻阵地 守得云开见月明

文字:陈曦 邓铃焱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周喆 发布时间:2023-01-03 点击数:

编者按“做新闻事业,交一生朋友。”自2002年成立以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社作为校园官方媒体,已经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了广外校园二十载春秋轮转,也见证了一群又一群怀有新闻理想的学生记者走出校园、走进媒体,奔赴理想的远方。近日,恰逢迎来广外新闻网成立20周年,广外新闻社记者专访了曾任新闻社记者的媒体界校友,聆听他们与广外新闻社的不解之缘,走进他们的“记者故事”,感受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刘克洪,广外新闻学2018级本科生,2020年担任广外新闻社社长。在校期间获广外模拟新闻发布会13-15届记者组、发布组一等奖,第十三届广东大学生主持人大赛一等奖、最佳口才奖。

2019年暑假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州编辑部任实习记者,2020年至2022年于南风窗杂志社音视频部任新媒体编辑,毕业后取得南风窗杂志社、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等单位的入职资格。现任职羊城晚报驻京全媒体记者。

新闻社是我实现理想的最优路径

2018年,高中毕业的刘克洪同时满足了广外播音主持专业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录取条件。面对摆在面前的专业选择,一直有着记者梦的他反复询问自己:“未来的我到底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记者角色?是要在现场实时传达给受众,还是对事件本身进行深度挖掘与报道?”几经考量,他选择就读新闻与传播专业,开启了他的新闻路。

拥有明确的目标以后,刘克洪在大学四年中走的每一步路,都是为了积累记者的专业素养、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选择有很多,但最优解其实只有几个——院媒、校媒、社会媒体。”刘克洪笃定地说道,“作为在校学生,如何才能更快地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新闻素养,以便将来更好地进入媒体行业呢?最好的选择就是作为校媒的广外新闻社。”

57cc3e683773b351261bb615f7e5df2.jpg

刘克洪(左四)与要闻部成员合照

进入广外新闻社对于刘克洪来说是实现新闻理想的关键一步,当时的他对未来的大部分规划都围绕着新闻社而展开。为了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以便日后能在不同性质的媒体机构“站稳脚跟”,刘克洪在新闻社珍惜着每次的锻炼机会——不论是消息、通讯还是专题,凡是有任务委派下来,他总冲在第一线。这一年里,他学会了如何做好一篇专题策划、如何挖掘人物背后打动人心的故事、如何撰写一篇简洁到位的消息稿件……

在专业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刘克洪的眼界也大大开阔。他在一场又一场的采访中不断吸收榜样力量——学习李铁立老师“师德标兵”的精神、聆听广外教师艾河旭“战役广外人”的故事、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这些优秀的人与事化作他追梦路上的强大精神坐标,时刻激励着他奔走在实现新闻理想的道路上。

在新闻社,我获得了全方位的锻炼

fd71b78c2e213536e894170c9709a20.jpg

2022年消博会期间,刘克洪在完成新闻摄影任务

新闻社不仅有日常的新闻任务,还会组织社员参加能全方位打磨新闻业务能力的模拟新闻发布会比赛。刘克洪连续两年代表新闻社参加模拟新闻发布会比赛,并在大二带领团队蝉联记者组第一名。令他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在做提问记者时,“贴合自己的媒体定位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他的必修课。因此,刘克洪和队友们将发布组的通稿看了无数次,反复理清提问逻辑,翻阅全部相关新闻的报道和背景资料。

教学楼C栋401的灯光见证了他与新闻社小伙伴无数个加班加点修改作品的夜晚,风扇吱呀转动里是数不清的夜以继日的奔赴。“每次比赛前夕我们都还在对作品进行反复修改,竭尽全力、精益求精只为展示出更好的作品,”谈到比赛经历时,刘克洪仍然记忆犹新,“尽管很累,但没有任何一个队员抱怨,因为大家都是怀有新闻理想的战友,这令我非常感动。”

f5907c3044dd2d88b90533bede54944.jpg

模拟新闻发布会,刘克洪作为出镜记者

新闻社总是能带给刘克洪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自身的能力提升,他也从最初的“小白”成长为副部长,再到独当一面、带领全社的社长。通过扮演新闻社赋予他的不同角色,他提升了新闻业务水平,也在一次又一次的“上传下达”里培养了自己的管理能力。

担任干事时,他大多时候只用考虑如何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每一次出任务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足够。担任副部长再到担任社长的过程中,他在社团管理中掌握了更多主动权的同时,肩上那名为“责任”的担子也随之增加。

自身能力与职位是否匹配?如何给小记者们分配工作让他们得到有效锻炼?如何提升他们的新闻积极性?这些都是他要反复考量的问题。同时,社长工作对上传下达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老师与各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间、部门内部之间的合作都需要他去掌控协调。

与身份转换一并而来的还有视角转换——“此时作为校园媒体的学生负责人,要如何带领新闻社帮助学校达到宣传目的?”在新闻社工作中的所思所感,让刘克洪的对新闻工作的认知逐渐摆脱稚嫩,变得更加成熟、更有深度。

除了校内的实践,刘克洪还提到,新闻社是使他能与社会媒体交流的重要桥梁。早在大一暑假,刘克洪就借助广外新闻社提供的平台,成功进入羊晚实习。这一段实习经历也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解读广州金融政策、分享“光速少年”故事、直击微电影交流会现场……短短两个月,却能切身感受着社会记者的工作日常。“这样的经历对于当时还处在大一的我们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非常感谢广外和新闻社提供的机会和平台。”刘克洪感激道。

a9c0d2a321f56193512f2b1cdbe1089.jpg

刘克洪作为新闻社社长在换届大会上发言

用最纯粹的心,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互联网时代到来,新闻行业日新月异,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不仅仅限于采编,“采、编、拍、播、配音、剪辑”都是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需要的技能。认识到这一点,刘克洪便早早开始对未来进行规划安排。大学期间,他不断丰富自己的作品集——稿件、视频、播报……各个类型的作品一个不落。

他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到毕业之际,他已经拥有了羊晚、南风窗等单位的实习经历。这些经历,让他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有了信心和底气,最终脱颖而出。

d543e6c578fa718ee0134696e5d1422.jpg

刘克洪在羊城晚报的报道

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的道路总是坎坷,需要在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尝试探索。但一路走来,为了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刘克洪总是能迎难而上——最积极地接下任务,大胆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花大量的时间对未知的领域“补课”,对事件进行深度剖析。

刘克洪习惯多问自己“为什么”,来推动他的思考与深度报道。在刘克洪看来,不断发问,始终对万事万物葆有好奇心,是新闻工作者保持新闻素养的第一步。他笑着道:“这也是当时和新闻社小伙伴们一起参加模拟新闻发布会后留下的习惯吧。”

于他而言,记者就像海绵一样,通过吸收各行各业的“精华”,再经过不断学习与思考,使自身获得成长。同时,在新媒体时代下,记者除了拥有“胆大心细,报道准确”的基本专业素质,还需了解互联网思维,实时捕捉热点。从加入新闻社到入职羊晚,刘克洪一直将这些作为对自己的业务要求,从未懈怠。也正因如此,他的记者理想从未飘向云端。

“愿抬头凝望着月亮的人,永远年轻,不被绊倒。”这是刘克洪入职羊晚时写给自己的话,也是他对想从事新闻工作的学弟学妹们的寄语。他希望,在日后可能面对繁杂的新闻业务时,依然有着抬头凝望月亮的纯粹,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不忘记自己进入行业的初衷,去感受人民生活的痛点,积极承担作为记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