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奋斗者·正青春 > 正文

【奋斗者·正青春】这些广外人,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文字:杨心玥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宾锐光 张甜甜 发布时间:2022-06-20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勉励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广大青年要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激扬奋斗之志、砥砺奋斗之行,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中收获无限精彩。

在广外,有这样一批青年,他们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勇挑责任担当,乐于服务奉献,砥砺奋斗,昂扬奋进,唱响属于广外人的新时代青春之歌。广外新闻网特别推出“奋斗者·正青春”系列报道,讲述青年学生在新时代激扬奋斗之志、砥砺奋斗之行、挥洒美丽青春的故事。


“奔赴”,可能是许多广外毕业生在大学最后一年里的关键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奔赴的方向,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像红柳的种子一样,乘风而去,在西部播种下属于广外人的爱与希望。

近日,广外新闻社记者采访参与“西部计划”的帕提古丽·如孜和林晓婷,参与研究生支教团的许跃浩。在未来的一年,他们将个人的发展融入西部建设的大局,在戈壁滩上追寻与叩问生命的意义。让我们一起期待,他们的努力耕耘,能在西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帕提古丽·如孜:践行对家乡的诺言

从小在新疆生活和学习,商学院2018级学生帕提古丽·如孜就像一株茂盛葳蕤、郁郁葱葱的红柳。在校期间,她锐意进取、不断攀登:担任学院党支部组织委员及学生处学生干部等多种职位,连续两年荣获“少数民族专项奖学金”,还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等奖项,现在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课堂和学生工作外,志愿工作岗位上总能见到帕提古丽·如孜的身影。她参与黄埔义行志愿活动,教当地小朋友们制作手工艺品;她热爱大自然,积极参与“爱绿行动-中山纪念堂绿色志愿活动;广州市控烟志愿服务活动、学院迎新返校活动。这些经历不仅让帕提古丽·如孜感受到助人的快乐,更让她积累了组织志愿工作的经验,在磨练中获得了成长。

帕提古丽·如孜(一排左四)与图木舒克市大唐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合影

2019年7月,帕提古丽·如孜作为副队长,带领19名广外学子前往新疆图木舒克市大唐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活动。他们的工作任务,是帮助当地更好地落实教育扶贫,教学子们普通话课程等。作为一名来自新疆的学子,帕提古丽·如孜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她深知这对于工作和日常生活都很重要。他们为大唐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子们设置了10天的课程,早上上4节课,下午上3节课。每天早上8点,帕提古丽·如孜准时来到教室,开启一天的课程。在她的帮助下,许多学生在完成课程后,都能完成日常的基础对话,流利度有了明显提升。除此之外,她还带领团队对图木舒克市做了实地调研,加深对当地的认识,并在政府的公众号运营中,注重突出其旅游特色,使宣传内容的关注度获得了大量提升。在临走前,图木舒克市的市长对她说:“你们做得真好,真希望你们还能来支援我们的建设”。这句话被她牢牢记在了心里。

念念不忘,终有回响。在看到“西部计划”的通知后,帕提古丽·如孜便坚定地报名了:她想回到图木舒克市,去践行当年那份无声的承诺。“图木舒克市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帕提古丽·如孜坚定地说,“这里需要我们,我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不久之后,图木舒克市人来人往的街道,又将迎来那个热情又坚韧的维吾尔族姑娘。

林晓婷:在服务他人中收获快乐

如同一棵树苗,走出校园的青年们总要选择一处扎下根来,在深耕中践行生命的意义。“究竟是留在东部投入经济建设发展,还是远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力量?” 林晓婷决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在西部的风沙中磨砺成长。

大学期间,林晓婷带着对志愿活动的热情,在校内和校外都积极投身相关实践,其记录于“i志愿的服务时长达到了118小时。她加入了会计学院“Wing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志愿岗位上坚守了两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她“真真切切体会到帮助别人的满足感”,这让她更坚定了要在“帮助别人”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在日常工作中,她组织急救讲座的志愿活动,为同学们科普与解答相关知识;参与“心系老兵”活动,跟随团队看望抗战时期的老兵,定期给予他们家人般无私的陪伴。一点一滴的积累,不仅让林晓婷的能力获得了提升,更使其萌发出对参与长期志愿活动的向往。

林晓婷(一排左三)参加广东学生迎新志愿活动

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服务他人,总能让林晓婷感受到快乐。丰富的志愿工作的经历,让林晓婷坚定了要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的志向,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志向。在备考的过程中,她了解到基层工作对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她明白,对于尚处青年时期的自己而言,“磨炼意志,积累经验”是当务之急。于是,在看到“西部计划”的“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宣传语时,她便毫不犹豫地点击进去,准备材料,递交了报名表。

谈及未来一年的规划,林晓婷说自己有一颗“坚定的心”,虽然目前,“西部计划”团队还没有明确的分工,但她表示:“我准备好了,无论布置给我什么工作,我都会尽心尽力地完成”。

许跃浩:用奉献回应奉献

有时候,一颗“希望”的种子,早在童年便播撒进心田,于往后的岁月里扎根、培育、枝繁叶茂。广外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队队长许跃浩,将奔赴西部、支援教育的经历,当作对童年接收到的无私爱意的回应。

许跃浩出生于南方的一个小县城。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发生了一次意外,从此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工作维持生活。现实的冷雨降临在这个小家的头上,乡镇政府和善良的乡亲们,为许跃浩搭建起一方屋檐。他们不仅在物质和生活上给予这个家庭帮助,还关心着许跃浩的学习。这让许跃浩下定决心,以后学成归来,要用学识和财富给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许跃浩(一排右二)在韶关参加研支团学生骨干培训活动

来到大学后,许跃浩参与了学校组织的“三下乡”志愿活动和乡镇组织的假期义教活动。时隔多年后,他再次回到家乡的乡镇小学,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他发现,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孩子们的教育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崭新的教学楼屹立在操场上,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挂着多功能黑板。可即使物质的条件已有了极大改善,有的孩子却因为无人陪伴,无法找到学习的动力。那一刻,许跃浩深深地明白了支教的意义:留守儿童们在精神上是匮乏的,这需要我们的帮助。

路漫修远,上下求索。在很多人眼里,做科研如苦旅,需要付出无数的汗水与辛劳。但在参与商学院老师王佩的科研项目时,许跃浩却重新审视了学习和科研的意义。童年时,他曾将“学习”视为更好的物质生活的跳板。而如今,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他发现了内心深处对于科研的纯粹的热爱。许跃浩坚定了自己的决心:要用自身的力量参与学科的发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国家作贡献。在未来的支教志愿活动中,他想将自己的学术之爱与拳拳的爱国之心结合,为西部教育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读书和做志愿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许跃浩坚定地说,“如果有人要默默奉献,我希望那个人不只是‘他’,也应该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