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阴天,每天都会看见他们。卖牛杂的、卖臭豆腐的、卖水果的、卖大饼的、卖烧烤的,背井离乡,社会底层挣扎,辛辛苦苦周旋在城管与各种突发事件之间,一天下来,也只不过是混了个三餐。他们深谙人间烟火,他们真实地活着。
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多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劳动技能较低,而且在年龄上处于弱势。独自来到此地的李阿姨说:由于书没读好,而且年龄也错过了工作的最佳时段 ,在就业竞争激烈的广州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只能从事这一行了,而且同行的竞争也很激烈。李阿姨住在附近一间月租250元的平房里,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准备下午摆摊的东西,晚上将近1点才摸黑回到出租屋,天天如此,遇到连续下雨天无法正常摆摊,有时甚至还要借钱往家里寄。
城中的傲慢
许多城市为整治管理城市大排挡现象,代表们纷纷提案可以尝试对“走鬼 ”行业发放“准入证”,而同为大城市的上海早已提出要封杀城市“走鬼”。据媒体报道,广州将对“走鬼”实行分类管理,有关部门正在个别行业上研究抬高进入广州生活人员的门槛,减少低素质外来人员。作为城中城的大学城当然也不例外,一些城管是他们每天的固定顾客,这种顾客不需要给钱,只管每天收取20元的管理费。商贩们没有不给的权利,否则就一定遭城管大吼一声:“明天你不用来了!”
城管的执法普遍存在问题。据一位大叔反映,来收管理费的不止一支队伍,为了尽量避免挑起事端,所以凡是来了的就得给。除了对商贩们收取占道经营费外,城管人员与经营者们相互熟识,吃、拿的现象也存在。令人咋舌的是,大多数来收费的人员只是以收代管,只罚不管,但又由于分不清是哪一支监察队伍,经营者们也投诉无门。由此一来,种种的不合理执法导致的城管缺乏威信乃至政府形象的损害便也不足为奇了。
呼唤时代同情心
最近有文报道,“走鬼夜夜闹翻大学城”。其实,说到噪音问题,贝岗村小商贩们经营时所发出的音量,绝够不上旁边经营的正规市场。外来工和本地人的工作机会是平等的,但为什么为了贝岗村的进步,就非得牺牲这些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不可呢?番禺区各主管部门大可不必过于敏感紧张,不必斤斤计较于一区之失,应以更宽广的胸怀,以更包容的时代同情心,看待这在城市管理中所遇到的现象。
乱摆卖现象并非就只能纵容,适当的管理仍是必要的。问题在于,少数城管队员态度蛮横,存在着执法方式简单,缺少人文关怀;滥用职权或行政不作为,随意性大等不和谐因素。这有悖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只罚不管”野蛮的管理方式一定要取缔。为此,城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急需提高,处理好教育与处罚的关系,教育是主体,处罚是手段,通过教育引导商贩们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通过处罚强制他们保障城市市容的整洁、有序。
要解决乱摆卖的问题,怎能一味强行禁止?破坏卫生环境可恨,但有时城管不可理喻的执法手段更易招致众愤。在面对贝岗村的大多数外来人口时,有关部门或许可以用一种开放的城市心态来看待,不应以城乡对立的视角来求解。可喜的是,近来,由广外保卫处、番禺城管、贝岗村村委共同出台了有关整改方案,准备要把贝岗村民“变成”商铺老板。但是,艰巨在于,几千块的商铺租金对商贩们来说绝对是一笔庞大的费用,到时又有几家会愿意纳税经营呢?如果要实行,政府是否会愿意AA制呢?
有效整改,保留特色
欣欣向荣,熙熙攘攘。自从商贩们抵步贝岗村,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们确实给附近一带带来了活力,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实惠,甚至可以说已“深入民心”,成为了一种校园文化标签。如果不充分考虑同学们的喜好问题,而强行封查大排挡,断绝周边人们对廉价品需求的持续存在,恐怕只会造成众口难平的局面。
但是又不能任由商贩们见缝插针的乱摆乱放,所以我们希望此次整改能做到合理有效,顾全多方利益,但求也能出现和谐的城中一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全面的思考和规划,仍须假以时日,整改方已落定在沟通协调的框架内寻求答案,这无疑是可喜的一步。城中管理固然问题重重,但相信各方既然向基本的价值共识迈出了一步,更长久的解决之道也必定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