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了广外的南校区,虽然这里的绿并不能让人满足,但这里的天空同样是蓝的让人喜欢。师弟师妹们到教学区军训去了,伴着施工发出的轰隆声,那嘹亮的军歌声和口号声,让人心里顿生一种感动。
可是今天引起记者注意的不是那19个月建起来的伟大建筑,而是那”胖”起来的收费数字。新建的配置了中央空调的饭堂里面,饭菜也高贵起来了;装上了空调的学生宿舍,费用也多了200元。
如今广州大部分高校的宿舍、饭堂的管理都引进了物业管理公司,学校把工作交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同时保证学生不会为这些服务多交费。的确学生不为服务多交费,然而多装了空调、热水器的宿舍,档次提高了,学生要为设施多交费啊!既然学生的生活环境好了,相应地提高收费应该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所有学生都愿意、都有能力把钱花在那部只用来装饰而根本没想过去用的空调上吗?
以上所论述的只为高校收费开个序,就记者所见所闻发表了一下评论。然而大学收费这个问题在网上,杂志上早就讨论得沸沸扬扬。新学年开始了,再次成为焦点的新助学贷款政策为这个话题添上了新的内容。
助学贷款是一个双赢政策,可以说在国家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今天,一切政策的提出无不建立在为经济服务的基础上,当然即使是教育事业也免不了。很显然助学贷款的目的和重点放在了教育上,现在在中国普通高校中,家庭困难的学生大概占20%(约240万),特别困难的要占5%到10%,助学贷款政策可以说为他们的求学路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国家没有放弃他们;这一政策的实施同时也减轻了国家的人才流失。当然助学贷款跟经济必会挂钩,过去由于拖欠贷款或故意不还的现象过于严重,国内很多大银行都得纷纷停止实施该政策,为了让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走出瓶颈,新政策规定贷款银行由过去的国家指定改为招标确定,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贷款学生进行跟踪等,最后中国银行中标,成为全国116所中央部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独家经办银行,虽然中国银行担当此重任要面临的风险仍然很大,但是这些贷款为他们的经济带来的将会是一个可观的数字。从这两方面考虑,助学贷款在中国是势在必行的。
关于这个助学贷款政策,专家、学者都纷纷在诚信上面大做文章,并进行了详细的论证。这里我暂时避开诚信问题,把注意力聚在讨论高校收费问题跟助学贷款政策的关系上。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当然是为了解决贫困生交费难的问题,曾听说人们把贫困家庭收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看成是一张“债务单”,这说明了什么?一方面我们看到国家在努力分担大学生的交费烦恼,另一方面又看到大学收费又让他们陷入无可适从的境地。
国家规定了高校收费不得高于成本的25%,但在高等教育成本被严重提高的事实上,收费很理所当然的提高,人们也无话可说,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个抽象的教育成本怎么计算。而且以我们国家的现实情况,现在还无法仿效国外的公费上学政策,那我们就跟发展中国家比吧。跟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人口大国印度,它最著名的尼赫鲁大学,每学期只需交108卢比学费和260卢比的住宿费(两项合计只相当于人民币70元左右)。而我们国家呢?大学收费则从最初的每人每学期的1200元,提高到目前的5000元---6000元,相当于印度尼赫鲁大学的70多倍。据资料载,就广州市来说,2002年城市和农村的人均收入分别为:7703元、2476元,这样一看,我们很清楚要养一个大学生对一个城镇居民家庭来说也只能做到勉强维持,农村就进入水深火热的地步了。 有资料反映仅安徽一省农村,就有18000户无力支持子女上大学,考取了却上不起大学的特困生约有3000人(摘自《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人民日报》2000年9月12日)。国家可以为他们提供助学贷款,(暂不考虑贷款的成功率)可是那昂贵的大学费用无疑还是会让他们吃不消。
助学贷款在我国的成功率不高。例如:河南按每个困难学生每学期贷款需求6000元计算,贷款总需求达2.6亿元。到目前为止,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累计支持金额仅为1.1亿元,与贫困生的贷款需求有很大差距(选自新华网河南新闻)可知贷不到款的贫困学生面临的可能就是失学,即使贷到款,那呈现增长趋势的高校收费数字又让人心寒,贷款学生大学毕业后要担心的首要问题是找工作还贷款。既然这样,我们应该把大学收费跟助学贷款放到什么关系当中?助学贷款跟大学收费应该相辅相成,形成一种统一的关系。助学贷款政策既然为学生打开了大学的大门,昂贵的大学收费是否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减轻大学生的经济负担?
“无论学费是多少,你掏不出,就只能去贷款。”一位贷款读书的同学曾经说过。这句话正好说明了助学贷款政策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是高校的收费持续增多,那就表明同样的一笔钱可以帮助的人数要减少,换另一种说法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国家要掏更多的钱。只有学校收费与助学贷款双管齐下,才能为学生也为国家带来最高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