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会上发表讲话,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让大学生健康成长。当前,大学生是新闻媒体涉及较为频繁的群体。媒体的舆论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以及生活习惯。本文主要从一些新闻媒体存在的低俗之风、对大学生异常行为的妖魔化以及短信作为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传播工具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产生的影响作了阐述。
关键词 媒体的舆论导向 低俗之风 大学生心理 短信的传播
2005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会上发表讲话,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让大学生健康成长。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大学生是新闻媒体涉及较为频繁的群体。媒体的舆论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以及生活习惯。杜绝当前的新闻媒体中一些对大学生有不良影响的舆论导向是让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杜绝新闻媒体的低俗之风 净化大学生的成长环境
大学生是乐于接受新知识,并善于从中获得实践导向的。根据2004年的一项调查,大学生比其他社会群体中的同龄人看电视看报纸要多30%。新闻媒体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影响甚大。目前也有一些媒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了所谓“吸引眼球”、“扩大卖点”而追低逐俗,大肆炒作明星隐私绯闻,渲染色情暴力,亵渎先贤经典,迎合低级趣味,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而且贻害读者,误导公众。
净化大学生的成长环境,让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杜绝媒体类似的低俗之风有着密切联系。以下几点应是一些媒体杜绝舆论导向中的低俗之风应该首先做到的。
1、不该用美女经济来误导大学生
现在的一些电视台和报纸喜欢用美女来吸引受众的眼球。外型出众的专栏女作家、主持人常常会成为媒体宣传报道的焦点。现在在各大小报刊颇出风头的自称“性感美女作家”、“影评、球评美女评论员”的某女性作家。曾在电视上称自己在大学时就学会包装自己,除了懂得争取机会发布自己的作品之外,还利用了自己的外形条件让自己的作品更为有噱头。该女作家现在的知名度颇大。众媒体不知疲倦地力捧对她来说是很大的帮助。但是,利用自己的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便利,宣传美女经济,无疑是对公众的误导。
而对大学生,这样的误导更为严重。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后颇费周章的择业就业的现实。像某女作家这样宣传用外形令自己更快地得到工作机会的说法,竟然被一些媒体所追捧。这会造成大学生对现状的错误认识。
另一位以“身体写作”出名的女作家尹丽川,更是给一些媒体对美女吸引眼球这种低俗之风的舆论导向添砖加瓦。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尹丽川在自己的随笔散文集中这样写到:“我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法语语言文化系。我提起这一切像提起一堆垃圾。因为大学生活对我来说,最快乐的只有跑到郊外与我的情人私会。”一些媒体因为她如此直白的言论,把她吹捧为极具个性的女作家。但是,公开地贬低自己的大学,一所世界闻名的知识殿堂就叫做有个性了吗。这种错误的舆论导向实际上只会让大学生陷入有关大学生活的价值观的误区。
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要杜绝美女经济,是净化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方面。因为美女吸引眼球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吸引大学生受众的新鲜性,过分渲染的话,容易让大学生将这种错误舆论导向习以为常。
2、各媒体不应放宽对大学生新闻舆论的尺度
这里提及的放宽尺度,指的是一些报刊杂志为大学生专门开辟的心理咨询专栏,公开刊登具有鼓舞大学生同居、未婚先孕的消息。
目前,中国平面媒体的尺度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界定,一些杂志报刊钻了这样一些空子,为了满足大学生的猎奇心理,公然开辟针对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同居的讨论专栏。其主要形式是来信问答,而其实这更有一种鼓动大学生违规的导向成分。
一些新闻媒体类似的错误舆论导向,已经触及了让大学生在社会道德上走歪路的舆论防线。
对一些新闻媒体存在的低俗之风,《人民日报》的评论曾提到,国欲强,风雅兴。一个文明的民族才是值得尊敬的民族,才是精神上不被打败的民族,而文明传统需要承继,需要代代养成。这种责任的自觉,源于教育,更源于风尚,倡导风尚的媒体首当其冲。不必小看一字一词,不能忽略一句一文。所谓文以载道,高台教化,杜绝新闻媒体的低俗之风,净化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是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作为社会栋梁、肩负建设祖国重任的大学生更应该自觉抵制错误的新闻舆论导向带来的不良影响,真正担当传承中华民族文明的重任。从而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应渲染成“人咬狗”的新闻线索
新闻界有一种说法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一方面它说明新闻要有独特的东西,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一些新闻猎奇的性质,庸俗、低俗、媚俗,是人咬狗类新闻的必备要素。现在,有很多媒体都把大学生这一群体作为新闻报道的对象,并且主要突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一些媒体却把一些大学生由于有心理问题而产生的一些现象作为“人咬狗”的新闻线索,甚至有将其作为热点进行炒作之势。
在马加爵事件发生之后,不少媒体都十分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一些媒体却不给予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正确导向,反而是将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描越黑。诸如大学生虐待动物、大学生自闭症等事件都成了“人咬狗”的新闻线索。
抓住时势要点,对新闻热点进行分析无可厚非。但是,新闻媒体应该担任起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给予大学生更多指导的重任。而不是以热点作为噱头,做更多满足受众猎奇心理的新闻,反而给大学生带来更多不利的影响。
《新京报》的评论员曾指出,媒体是社会环境的监测者、守望者和文明种子的播撒者。它对社会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至关重要,因为它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对媒体自身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体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形成并传播符合时代发展的公共价值观,不能为利益所诱惑,不能成为不负责任甚至是社会丑恶现象传播的舞台和载体。
大学生要健康成长,心理问题是重要的方面,而媒体的舆论导向必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负上一定的责任。
三、短信作为新闻媒体舆论导向的传播途径更应得到净化
有新闻专家指出,手机短信已经逐渐成为传播新闻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比网络更为直接、快速,传播更为广泛。而2004年一项关于手机用户的市场调查表明,中国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比率逐年上升。大学生手机用户,是短信新闻的阅读者和传播者。
然而,目前许多电讯公司的新闻来源并不稳定,而短信新闻传播的管理尚不完善。有许多意识不良的新闻通过短信向大学生传播。有的假新闻仅作为娱乐,但是有些则有诈骗性质。而且短信新闻中一些有戏嘘成分的非规范用语,会影响大学生对新事物的判断。
有的媒体把因酷暑而死亡的人戏称为“酷毙”,把头部受撞击死于车祸的行人称为“骑车人‘中头彩’惨死”,中国工人在外国遇袭和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后,竟然有电视节目鼓励观众通过短信进行有奖竞猜……
新华网对此的评论是,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必须在发挥传统媒体作用的同时,着力抓好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的运用和管理,抢占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目前,互联网和手机已在一定范围形成了新的舆论场。有人估计,用不了多久,互联网和手机的影响将超过其他媒体,特别是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来说,将会成为他们的第一信息来源。要清醒认识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刻影响,科学把握这些媒体的特点和信息传播规律,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网上舆论,主动提供内容服务,使互联网和手机成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平台。
短信作为新闻传播途径的运用应该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应该净化。这样,大学生作为短信的阅读和传播者可以从中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而非被误导。
中国媒体在04年底05年初提出了警惕媒体低俗之风的做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杜绝媒体低俗之风是围绕这一倡议的重要措施。坚持媒体的舆论导向,是使媒体远离低俗之风,并坚持正确、有益的报道,净化并规范各种新闻传播途径的重要途径。媒体有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确把握媒体的舆论导向,坚持媒体高格调高品位,使大学生接受信息的平台得到净化,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事物的认知方式都将有所提高。这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优良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2004年4月,北京;
《新闻学概论》(第二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国际新闻学导论》,郭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美英报刊导读》,周学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