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中西建筑,平和、亲切的设计风格,记者在我校文化广场揭幕仪式现场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该文化广场的落成也揭开了我校40周年校庆的序幕。
据了解,广外的文化广场占地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其中包含12个中外历史文化名人区,多个后现代艺术雕塑区等文化景点。12座中外名人的雕像,国外的有亚里士多德、达•芬奇、卡尔•马克思、贝多芬、莎士比亚、维克多•雨果、列夫•托尔斯泰、爱因斯坦,中国的有老子、孔子、屈原、鲁迅……
文化广场将是全国高校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群,其设计融合了广外自身的精神内涵。设计者广州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们试图将每一件作品打造成极具个性的艺术品,具有超前的艺术视野。置身其中,可在小憩的同时拥有愉悦的精神享受。
“这个文化广场是广外和广州美术学院沟通交流、友好合作的产物”,文化广场的设计者之一、广州美术学院的副院长赵健向记者介绍,“广外作为涉外院校,一直活跃在中外文化碰撞的前沿。因广外身上所特有的包容、多元、综合、交叉的文化特质是任何一种单一的设计风格都无法涵盖的,所以在设计手法上,这个广场一反中国传统的中轴左右对称的手法,采用了分散的、多元的布局形式,融入了后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中式和西式设计相对独立、各有特色,但又相互辉映,突出了广外综合包容的特色,富有深厚的文化涵义。”
校党委副书记、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许国彬认为,现今的大学不但应该有大师,还要建大楼,养大气,最后才能够育大才。在这种前提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构和谐校园就需要有优美的校园环境。所以学校借校庆40周年之际,打造了这个文化广场。希望借此环境为师生们创造一个健康、优美、立体、多彩的文化氛围,在新老校友和社会嘉宾面前,展现一个全新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升学校的形象。
许副书记提到,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而我们也想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这个文化广场达到了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他还说,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象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许副书记指出,文化广场的建设是在徐真华校长极力倡导下,经过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反复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的情况下,由广州美术学院的专家教授完成设计的,是一个破旧立新的大改造。例如原来的板报栏拆后要放到什么地方去,老建筑应该如何拆,这些问题都被反复讨论过,最后终于有了现在的这个比较成熟方案。
最后,许副书记还提到了文化广场得到了广大师生和校友们,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纷纷捐资建设,使文化广场有了更深刻的意义。文化广场将在今后的日子里成为师生活动和接受教育的又一好去处,为学校增添了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背景资料
广州美院副院长赵健谈文化广场设计理念
广外的文化广场首先是广外和广州美院两所学校沟通交流、友好合作的产物。在设计之初,我们设计的灵感受到了广外校长徐真华教授的影响很深。他认为广外北校区有一定的历史,校园内的景观应讲求一种文化积淀。但文化积淀并不等同于考古。广外的历史虽然不是很长,但我们所需的就是一些能反映广外精神内涵的东西。徐校长还列举了他在国外见到了一些有文化韵味的广场,他的这种开放、包容的思想和广阔的视野给我们设计者松了绑。
广外以综合交叉的文化特质和领导开放包容的思想、广阔的视野让我们在设计立上认为任何一种单一的设计风格都无法涵盖广外的这种文化和精神特质。
所以我们的设计就是围绕着广外的这种特质展开的。广场上一中一西的两个亭子,表现的是广外综合交叉的特质。两个长廊设计者定义为桥梁,指广外通过语言这条桥梁,搭建中国外语和经济贸易之间的桥梁。12尊雕像是12个中外名人,这些都是广外亲自挑选和推崇的名人,这些名人在不同的环境和背景之下折射出各自的光芒,表现出广外宽阔的视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横跨两大学科的大学,也是一间因应时代的需要,快速成长起来的学校。所以在设计手法上,这个文化广场一反传统的中国广场中轴对称的手法,采用了分散的、多元的布局形式。广场间的小路,不是设计师预先规划的,而是按照师生最方便、最自然的行走路径铺设的。力求让师生走在小路上时能感觉到这是一个自然的、亲切的广场。同时,广外的今天也是因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起来的,这条小路就是对学校文化精神内涵的折射,反映了学校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属性。
在12尊雕像的设计上,雕像的基座都是比较矮的,雕像的尺寸和真人的尺寸相似,雕像的排列也不是左右对称或者是排成圆形,而是沿着弯曲的小路排列。行走在小路上,使人感觉这些雕像是和老师、学生同呼吸、同对话一样。从而也折射出广外折射出广外一种平和、亲切的气质,这也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外语外贸业所需要的一种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