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无眠。
凌晨三点多,我披衣下床,踱出阳台。
雨水洗过的天空,分外的清朗,月在碧天,光华如水,漫上楼台。“月移花影动”,阳台上不知何时盛满了诗意。这个“五一”,独自一个人守在宿舍,心绪烦乱,注定了无眠。突然,归夜的孤鸦一声惊叫,扇乱了一片月色。
“蝉噪林愈净,鸟鸣山更幽。”我终于体味到古诗的意境了。想想,真是可笑又可悲,求学经年,却似乎越来越愚钝,一颗敏感的心早已被生活的琐碎磨得粗糙不堪了。
“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情”,这不是我以前的信条吗?我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世俗了?竟然在不知不觉中磨掉了斗志,又身不由己置身于虚幻的陷阱之中……
“酒常知己狂言少,心不能清乱梦多。”是因为“心不清”啊!已经好几个夜如斯,白天却仍得“如沐春风”,因为害怕被人看到心灵最脆弱的地方我想,这就是所谓“戴着面具”的生活吧!但人生毕竟不是一场短暂的“变脸舞会”,素面朝天时,我们还剩下什么?
今夜是无法入睡的了。
我随手拿出一本书,拖了张椅子,在阳台上漫不经心地翻阅。哲学家柏拉图说过:书也是一面镜子。读书就是照镜子,会读书的人总能看到自己真的面孔——不管浮躁的、沉静的还是死水般的……
不认真读书仿佛很久很久了。静下心来好好读一回,自从来到大学校园之后更是少之又少。仔细想想,并不是因为没时间,而是“乱”的缘故。一个心乱如麻的人,如何静下心来看书?想起高中时代蹲在图书馆一整天都不抬头的劲儿,不禁汗颜。
书页“哗哗”地翻响,目光终于驻留在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篇文章上。题目叫《清塘荷韵》,一看就知道肯定与月色有关。传说莲籽埋于淤泥,千年不烂,也许是真的。季老先生用铁锤砸开莲籽一条缝,置于楼前清塘,竟三年之久才发芽,这种寂寞的等待堪比铁树开花。文章很有哲学和文学的味道,在这样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我仿佛也吸取了荷花和荷叶的清香……
“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的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瘦。倒影映在水中,风乍起,一片连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飞,最后一接触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
古诗云:“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曾有作者在某本诗话中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季老先生也在文中发出如此感慨:“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得透呢?”
一片花瓣,在溶溶月色的浸淫中飘摇堕入水中,是自然界的现象,本身并没有实质的意义。但一个人,在十月的疼痛和快乐后堕入俗世,又是怎么样的境界呢?又如何才参悟得透呢?有人把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唤作“新生的喜悦”,也有人视之“对出世的强烈抗议”。两者折射出截然不同的心态。
真正静坐、静观、静思一片平凡花瓣的,是禅的智者,是佛的智者,也是道的智者。坐而行千里,观而知佛性,思而得不惘。夫复何求?
月色依然如水。我的心亦如水,像荡开的涟漪,正一圈一圈向外无限扩散……。一朵婷婷的莲花,玉立于水中央,我今夜就是那个幸福的在水一方的伊人。
这个“五一”注定孤单;今夜注定无眠。回来吧,伊人。伊人,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