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本科教学质量月”专题 > 正文

质量 协同 创新——刘建达解读本科教学质量月

文字:记者 陈舒婷 实习生 谭晓雯 王佳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2-10-11 点击数: 分享至:

   我校2007年举办第一届“本科教学质量月”,今年已是第六届。本届“质量月”系列活动已在全校开展,并以“质量、协同、创新”为主题,即紧紧围绕质量,强调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此,我校主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刘建达接受了本网记者的采访,介绍了本届“本科教学质量月”的活动内容并解答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相关问题。

“让‘质量、协同、创新’的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层面”

  据刘建达介绍,本届“质量月”的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学院总结人才协同培养的经验和制定相关规划、开展优秀教师的公开示范课和讲座活动、举办大学生创新学习成果展活动以及继续组织教风学风大检查等。他提到,“本科教学质量月”历来对我校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谈到对本届“质量月”的新期望时,刘建达说,希望我校能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形成提升教学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增强教学为重、教学为先的意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早日实现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他还指出,今后学校将继续通过每两年召开一次的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他强调,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长期的工作,并不只在“本科教学质量月”。我校将以本次“质量月”为契机,“总结经验,突出典型”,让“质量、协同、创新”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层面。


刘建达解读第六届“本科教学质量月”

“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

  提到当前国家、省政府等对办学质量提升的高度重视,刘建达讲述了他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理解。他说,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从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胡锦涛总书记去年4月在清华大学的讲话,到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质量30条”)以及我校第三次党代会,无一不将“质量”放在首要的地位。他认为,虽然高等教育质量体现在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但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上,更体现在学生“五种能力”能力的培养上,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要从思想和行动上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

  我校一直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既在今年上半年落实了“质量30条”,又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上提出了本科教学工作“分三步走”战略。“我们将继续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方针,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强外语,重实践;多规格,复合型;高品质,国际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和学校本科教学‘12345’计划,完善精英教育与优质大众化教育相结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学生‘五种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刘建达如是说。

  刘建达随后介绍了我校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新举措。他指出,学校将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性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的“五化”教学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借鉴国外先进大学的经验,建立起“实时监控—科学评估—动态改进”的常态化评估长效机制。当前的主要措施包括:建立“优胜劣汰”的专业激励机制和预警机制;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教学指导和质量监控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完善学生评教、学生信息员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动性;开展专业评估、试卷评估、毕业论文评估等工作以加强质量监控力度;将建立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实行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等。


刘建达接受新闻网记者采访

“本科教学中实行协同创新是一个新概念”

  “协同”是本次质量月的主题之一,刘建达称“协同”并不是一个新的名词,但在本科教学中实行协同创新则是一个新的概念。学校一直很重视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协同创新,如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思科信息学院的成立、聘请其他高校教师开设通选课等。最近,教育部和广东省对“协同创新”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提出要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将协同创新思想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全过程,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新机制。刘建达指出,人才培养需与学校发展定位和目标协同,以及与学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协同,除此之外,“协同”在人才培养中主要体现在:各学院内部的协同,即学院内部各专业、各教研室和教师之间的协同创新;各学院之间的协同,即相互协调、优势互补,集中优质资源培养人才;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协同,即联合其他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学校与其他培养主体之间的协同,即走出校门,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组织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适应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

“教学改革涉及本科教学方方面面”

  我校校长仲伟合在本科教学贯彻落实“质量30条”和党代会精神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坚持把深化教学改革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不竭动力”。在介绍我校于深化教学改革方面采取的措施时,刘建达指出,本科教学改革涉及本科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改革、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学校正在探索具有我校国际化特色的精英教育与优质大众化教育相结合的多元教育模式,如推进“三个深度融合”、探索学校与企事业、行业、政府部门协同培养的新模式、建设国际化商务人才系列创新班、部分专业实行“大类招生、三年级分专业”模式、试行“嵌入式”学期制等。

  而目前学校在本科教学改革方面重点在于深化五个方面的国际化建设,即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国际化的教学团队、国际化的教学方法、国际化的实习实践,国际化的教学管理。其中,他特别强调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推进课程内容改革,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有益经验,完善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第二,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引进国际一流大学同类课程的先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第三,改革考试方式,探索促进本科生普遍开展自主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成绩评价与考核的相关制度。

附:

    本科教学“分三走”的战略:至2015年,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区域竞争力卓越,成为华南地区具有领先水平和较强区域影响力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至2020年,学生具有显著的国内竞争力和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国内一流、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2025年,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