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我为广外科学发展献策”征文 > 正文

【征文】浅议我校学术氛围培育机制

文字:宋君玲(07民商法研究生)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8-03-21 点击数: 分享至:

 

       一、我校的目标定位及其内涵

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广外大的目标定位。这一目标定位于2003年我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质量评估之际提出,一方面是对我校发展目标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全体广外大人未来的努力方向。根据目前高教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主流的高教理论,按照科研能力的高低作为分类标准,将我国现代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性大学的特征在于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教研协调发展;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主要是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级人才和创新性研究人才。结合我校自身情况,笔者认为,我校将教学研究性大学作为我校的目标定位是务实的也是有前瞻性的。首先,我校作为华南地区涉外型高等学校,每年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素质过硬的语言类、经管类、法律类等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因此,我校目标定位中以教学为基础,是有充分的理由和深厚的基础的。其次,在教学型的基础上,提高科研在我校学科建设中的比重,是对自身发展的前瞻性定位,也是在原有学科建设基础上的一种提升。因此,讨论我校学术氛围建设,应当紧扣我校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

 

        二、学术氛围对于我校目标定位的意义

与教学型大学不同的是,作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研究人才是一项重要的目标。而在培养创新型研究人才的过程中,学术氛围的培育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首先,良好的学术氛围,能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学术氛围与创新意识是相辅相成的。创新意识本身就是良好学术氛围的组成部分,而良好的学术氛围又能激发全体师生不断思考新现象、研究新问题的积极性。目前,全省范围内都在进行解放思想的大讨论,我校师生也积极参与到了关于思想解放的思辨的过程中。我校学生一向以思想新锐,创新性强而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因此,在培育我校良好学术氛围的过程中,珍惜并合理引导学生的创新性,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其次,良好的学术氛围,能带动其他学科建设目标实现。我校在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之下,提出了“双高”、“两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不断强化本科教育质量的基础上,投入了相当的精力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在全校培育良好的学术氛围,不但是对本科教育质量的巩固与提升,同时也是研究生教育建设的基础工程。打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之间学术活动的障碍,连接教师科研项目与研究生培养,形成师生互动的学术环境,对于其他学科建设目标的实现也是一种促进。

 最后,良好的学术氛围,能强化师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每一所大学都有其本身特色的文化积淀,其中独具特色的学术氛围,则是其无形的标志,也是凝聚历届莘莘学子的向心力。营造具有广外大特色的学术氛围,其影响力和凝聚力不亚于在各地成立校友会。

        三、目前我校学术氛围的培育机制的现状

鉴于我校提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时间不长,目前尚处于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过渡的阶段,在学术氛围的培育机制上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比如,作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应该是其中的重点目标。我校虽然从1981年即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但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术氛围培育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这一问题在新设硕士点尤其突出。

 其次,本科生学术氛围培育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成果,但是在质量上有待提升。本科生生自主参与学术活动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对于以社团为依托的民间学术活动学校给与重视不足;本科生学术活动往往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即使是有,也难以完全起到指点、引导和提升的效果;本科生学术活动往往因经费和场地而受到限制;一些已经形成品牌的学术活动缺乏和兄弟学校的交流,限制了其进一步提升质量、扩大影响的空间。

 再次,教师的科研活动无法很到地对学生起到影响和带动作用。在我校迈向教学研究型大学之际,一些在学科领域内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老师对于我校的学术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学生中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却十分有限,尤其是对于研究生来说。

 最后,我校行政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对于学生学术活动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支持,尤其是在经费、场地、校际、国际交流方面。

        四、针对我校学术氛围培育机制的建议。

    针对以上我校学术氛围培育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  建立校级学术氛围培育机制的科学规划,并有专职部门负责落实。

(二)  鼓励并支持本校科研能力较强的中青年教师在专业领域内进行科研活动,一方面强化内生化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发挥本校教师学术研究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并起到带动作用。

(三)  改革本科教育思路,改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将基础理论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创新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摆脱对老师的依赖。

(四)  对于本科生的学术活动,应当在当前树精品活动的基础上,提升活动的质量,发动学生社团、班级论坛,利用其在学生群体中活动力和影响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并给予一定的物质条件支持。

(五)  改革现有的研究生两年培养制,恢复三年培养制,使的研究生的“研究”至少能有时间上的保障。从历届两年制研究生反映的情况来看,两年制培养方案虽然节省了1年的在读时间,但是,却背离了研究生培养的初衷,成为了“七年本科”。没有充分的研究时间作保障,何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何来高素质的创新型研究人才?

(六)  对于研究生科研活动应该规范化、制度化。目前我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个别学院硬性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公开发表一篇论文,大多数学院甚至没有此项规定。尽管有人质疑1年时间内所发表论文的质量,但是,没有这样的压力,恐怕个别人两年研究生下来就只剩毕业论文这唯一的记忆了。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将研究生科研活动考核标准规范化、制度化,形成我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考核的特色。

(七)  针对我校研究生学术活动匮乏,形式单调等弊端,笔者认为,一方面在于部分研究生自身学术研究意识淡薄,缺乏主动研究学术问题的热情;另一方面在于研究生会作为研究生自治机构的组织不力,学术活动的可参与性与吸引力不够强。因此,笔者建议,研究生会应该检视自身的问题,组织有特色有吸引力的学术活动,加强宣传,增强我校研究生积极参与的学术活动的热情。同时加强我校研究生与兄弟学校研究生在学术活动方面的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五、结语

作为广外大的学生,我见证了广外大起步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6年来的变化,真心的希望,我的母校,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