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专题 > 正文

(实践校训大家谈)校园文化促进会开展实践校训的讨论

文字:蒋彦彦 张雪莹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4-04-22 点击数: 分享至:

 

  前不久,我校大学生校园文化促进会就实践校训在二教111室组织开展了相关讨论活动。下面是讨论会上部分同学的发言:

莫志良:结合明德尚行这个方面,谈谈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大学生应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不断学习。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必须道德先行,严于律己。现在企业选择员工,会挑选道德修养高的员工,为了发展,企业会选择对企业忠诚度高的员工。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道德的重要性。社会舆论及监督会使人明白道德的方向及标准。校训中的“明德”也说明了人的基础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品质。作为大学生,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

陆凤娟:结合“明德”,谈谈良心道德在大学生中的看法。现代人对道德持怀疑态度,怀疑道德已不存在,不相信道德。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出一部分大学生对基本的道德都不了解,做事情也从来不替别人着想。校训“明德尚行”注重培养道德,值得推崇。

柯继嵩:谈谈对“学贯中西”的理解。校训应该起到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引的作用,是一个原则。在广外,很多同学只偏重于语言学习,却忽视了文化,特别在“学贯中西”方面做得不够。作为涉外型大学,很多同学对西方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各方面了解并不多。学语言学到的只是交流的工具,远远没有达到学贯中西的标准。大学生时间多,机会多,但一定要有危机感,每天都应反省自己:作为中国大学生,自己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为家庭为亲人做些什么。我们应该以校训为座右铭指导自己的行动,除了专业学习,积极投身其他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学校提供了很多机会,我们要有回报。创办这个协会,很多人感觉很迷惑,但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个协会,团结志同道合的同学,传播校园文化,回报学校,让大家有更多机会了解社会。再谈一下对“学贯中西”中的“中”的理解。广外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得也很不够。中国大学生应有自己的形象,不应盲目崇外,要关心中国的社会。抛弃中国的传统,就无法谈到学贯中西。当代大学生视野开阔,但懂得中国特色,传统和有关文化的人并不多。应多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书法,武术等。广外接触外国人的机会多,更必须懂得中国文化,要做有代表性的中国人,有机会就应该传播中国文化。

杨家昌:校训是大学的灵魂,指引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明德尚行”就是追求美德,崇尚实践。道德指引人生,态度决定行动。“学贯中西”推崇学为今用,与时俱进。中国的优秀传统必须要与时俱进。大学生不太吸收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且缺乏自控力,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更应严格要求自己。

常亮:谈谈道德问题。马加爵不是个别现象,而具有普遍性。道德沦丧既有个人原因,也有社会诱导原因。社会有很多不公平现象,所谓道德会不会只是乌托邦道德,纯道德。有纯道德是件好事,但做好事除了心理安慰并没有实质的物质安慰。社会应提倡物质奖励,可以更大程度上激发见义勇为行为,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国力强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个人观念,要有爱国教育,大学生要看能否为祖国作贡献。

李杰:校训很重要,对学生的个性,行事方式都很有影响。校训是学校精神的体现,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做得不够。校训的重点应该是如何联系到日常生活,影响日常生活。我们在涉外方面做得还不够,作为涉外型大学生,作为中国人,必须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动。学贯中西,首先是学好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西方文化。忘记传统是另一种背叛。学英语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西方,而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中方文化。

 

孙中正:西方很注重文化传播,在中国却很少人把中国的东西,历史等传出去。很多人走极端,中没学好,西也没学精。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历史了解很少,片面追求西方潮流,盲目模仿。民族的东西不应抛弃,应多加了解。

 

蒋彦彦: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够,不仅仅是自身原因,学校也有一部分责任。学校偏重于西方文化方面的教育,却很少提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机会。无论选修课还是设施,娱乐活动等等,关于中国文化的都很少。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的机会。在重视涉外的同时,关注中国传统文化。

 

陈潇畅: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学校投入不多,有关活动也很少,学生缺乏机会去增进了解,没有机会去学到更多的东西。对东方文化的了解远远不及西方。

 

 

肖莹:  明德尚行,德是世界观人生观。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基本已形成,很难改变。“行”推崇社会实践,我们应多参与校内外的活动,多接触社会。至于“学贯中西”,广外在外语方面占优势,但综合素质上欠缺,文化氛围,文化底蕴不足。 

 

(记录:蒋彦彦 张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