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落实纲要精神 建设两院两基地 > 正文

宋海副省长在高校贯彻落实《纲要》座谈会的重要讲话(摘要)

文字:zl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9-06-16 点击数: 分享至:

 

(2009年5月15日)

 

一、正确领会和把握《规划纲要》的精髓,增强改革发展、服务社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规划纲要》的重要意义和内容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就教育事业而言,《规划纲要》通篇都突出了其在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中的推动、引领和支撑作用,很多部分都有直接涉及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容,包括教育发展状况、产学研结合、教育培训、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开放合作等,尤其在《规划纲要》的第九部分即“加快社会事业发展”部分,更是首先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的全局要求,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交流与合作、城乡区域教育一体化、校企合作、教育经费投入等,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珠三角地区乃至广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广东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是《规划纲要》的灵魂和精髓,全省高校系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就要始终把握住“科学发展,先行先试”这一灵魂和精髓,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服务广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己任,通过改革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通过服务社会更好地促进改革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最终实现自身的发展。

    汪洋书记精辟地把高等教育落实纲要、服务社会的作用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为落实《规划纲要》提供智力支撑;第二个方面是要充分利用高校的创新能力,为落实《规划纲要》打造新的引擎;第三个方面是要全面调动高校改革的积极性,为落实《规划纲要》培养更多可用之才”,简单来说,就是智囊、创新和育人三大作用,这为全省高校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对照书记的要求,我省高等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布局和学科专业设置还不适应我省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二是教育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较落后,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待大力提高;三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不明显,缺少大师级人物和领军人才,教师业务素质和师德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高校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还缺乏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高水平大学偏少,高校管理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这些问题的核心,说到底就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质量还不够高。因此,落实好《规划纲要》,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时不我待,迫在眉睫。

二、落实《规划纲要》,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几点看法

    近年来,就高校改革发展,我一直和大家一起探索,也粗略研究了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成败得失,各高校也结合国情、省情和校情,积极行动,初步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大家都知道,罗马非一日建成,高校的学术科研和人才培养乃至校园文化建设,有个较长时段的积累和积淀过程。常言道,好风凭借力,当前,我们正面临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难得机遇,这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关键是要领会《规划纲要》精神实质,抓住核心问题,深刻领会“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丰富内涵,在以往改革基础上,力争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在创新高等教育体制机制上要有新突破,争创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当前,高校在内部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要拿出“先行先试”的勇气,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更好地承担起中央赋予的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的历史重任。

    要完善中央、省、市三级办学,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快理顺省市共建本科高校的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这些高校在提升全省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中的作用。

    依法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淡化高校行政化倾向,推进高校综合治理模式改革,积极探索依法自主办学、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形成高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良性机制。引导高校分类定位、分层次办学,利用资源配置等政策导向,促进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和路径,办出特色、优势和品牌,形成良性发展。

    坚持以公共财政为主,调动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性,争取大幅度增加高等教育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和私人资本投入发展高等教育。完善省属本科高校生均综合定额拨款制度和生均综合定额拨款正常增长机制,加快建立省属高职院校生均综合定额拨款制度,积极推进地方高校生均综合定额拨款制度。加强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优化支出结构,突出保障教学和科研基本条件建设。

    二是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要有新突破,为落实《规划纲要》提供智力支撑。当今世界,谁能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谁就抓住了在激烈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拔尖创新人才。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汇集各学科优秀人才,充分发挥高校人才集聚的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要完善高校用人体制机制,健全符合学校特点和教育教学要求的人事分配制度,为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人事制度保障。

    要大力实施好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贯彻和实施好省委《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积极参加国家长江学者岗位计划,推进我省珠江学者岗位计划和“千百十工程”计划,培养造就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才。拓展视野,面向海内外招聘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积极推进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的实施,培育青年科研学术骨干。

    要大力实施好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探索学科专业与创新平台共建、项目联合研究、技术与产品联合开发等多种引才方式和团队发展模式,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提升创新团队科技攻关能力和学术水平。

    要组织实施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岗位计划,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在教学科研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有较强潜质、较强能力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科学评价制度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突出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聘请企业优秀专业人才到高职院校担任专业教师,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所占比重,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素质。

    三是在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上要有新突破,为落实《规划纲要》打造新的引擎。自主创新是珠三角地区发展战略核心,是增强珠三角地区竞争力的关键。高校必须担负起历史重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抓住建设创新型广东、打造人力资源强省的战略机遇,加强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前沿高技术的研发,真正实现原始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切实增强珠三角地区核心竞争力,牢牢把握区域发展的战略主动权。

    要深入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核心,加强“985工程”建设。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加强“211工程”建设。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广东重大需求,统筹规划、重点建设一批有一定基础且与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及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密切相关的科技创新平台和重点学科,提高高校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

    要实施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升高校的原始创新能力。优化学科布局结构,全面提高高校学科对现代产业的覆盖率和支撑度,实现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深化省部产学研合作内涵,加大有条件的省属、市属高校参与省部产学研合作力度。加强高校科技研发与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重大需求的对接,建立稳定、长效的合作和服务机制,着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抓好高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和大学科技园建设,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和产业化。发挥人文社科基地作用,着力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化发展,在广东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中发挥服务与引领的独特作用,为广东提升软实力作出新的贡献。

    四是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有新突破,为落实《规划纲要》培养更多的可用之才。要密切结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引导高校加快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提高人才区域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要结合学科发展的规律,按照我省产业发展和人才资源发展的总体规划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既要着眼长远,注重学科发展的历史和内涵,尤其注意本科阶段专业不宜分得太细;又要立足当前,大力扶持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减少并逐步淘汰与产业转型、升级不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积极开展与传统产业体系结合较紧密的学科专业改造。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前瞻性地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积累人力资源的先行优势。

    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有关精神,结合广东实际,组织实施广东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组织部分院校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试点工作,推动高校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综合改革。突出产学结合,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带动和加强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构建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专业为中心的专业群,构建以应用型、实践性、技能性等课程模块为特征的课程体系。实施广东省研究生创新培养计划,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要以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引导高职院校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办学基础设施、专业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中心)等重点项目的建设,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加快建立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等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习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规范与机制,为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做出贡献。

   五是在创新合作办学机制上要有新突破,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高校国际化程度越来越成为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尺度。我们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加强“教育合作国际化”的要求,抓住粤港澳合作的新契机,积极创新粤港澳教育交流与合作机制,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为培养现代化、国际化、高水平人才创造良好的机制和环境。

    要按照“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原则,积极营造敢闯敢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宽松环境,在中外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积极开展高等教育领域的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的试点,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鼓励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智力引进、人才培养合作和科研合作,完善外籍教师、外国留学生管理制度,扩大来粤留学生规模,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要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依法维护中外合作举办高等教育的合作者以及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实施高校品牌战略,加大对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民办高校与海外高校合作。重点引进3—5所国外知名大学到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等城市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努力建成1-2所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水平大学,着力提升广东高校在全国、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是在高校学术氛围、学风校风等软环境建设上要有新突破,营造严谨务实的岭南学风。教学科研和育人是神圣和崇高的事业,古人讲,德艺双馨,德才兼备,对高校的师生来讲,要服务社会,除了知识技能和创造以外,还需要以高尚道德品质来改造提升社会风气,自觉做提升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表率。高校的党政领导更要率先垂范,严格按教育家和政治家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实事求是地完善教师的考核指标,对教学、科研和应用型的老师分类考核,鼓励教学名师和科研名师脱颖而出,鼓励不同类型的老师爱岗敬业,用优秀的人格和精湛的专业感染学生。发挥教师的自律作用,严惩各类学术腐败。抓好学风建设,营造刻苦学习的氛围,注重德育教育的内涵提升,加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同志们,我们肩负的任务神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使命,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积极统筹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保持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合理增长,力争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2年达到32%以上,2020年达到50%左右,基本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

    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汪洋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高等教育改革的经验,建立健全保证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要着眼全局,拿出落实《规划纲要》有关目标任务的措施和办法,认真实施发展壮大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大力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和“三促进一保持”等重大决策部署,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为建设经济强省、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强省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