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最近几年是一个颇受争议,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学习雷锋精神”至今已有五十年的历史。从五十年前的百姓自发、自动的道德行为,到现在已演变成了近半程式化的“规定活动”。每年的三月份许多学校、企业单位、甚至政府单位为了彰显“雷锋精神”,都争抢着到老人院、孤儿院等公益场所服务。结果出现了类似这种情况:由于人手过多,扫把、抹布、水桶不够用的尴尬场面。若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三月份里这些地方的环境要比平时干净很多,三月份过后,也许就再没有那么多热心的人去“关心”。这也便是人们所说的,“雷锋叔叔三月份来了,四月份就走”。
记得雷锋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的这句话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因为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美好的心灵,但是也不乏有这样的人存在。
我身处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继续教育公开学院,在我的身边有着这样一群蓝衣天使:他们致力于自愿者的服务队伍当中;他们每周都会到残疾人庇护中心去做义务劳动;他们每个学期都会组织两次到外来工子弟学校关心慰问孩子的义教活动;他们每年都会进行三下乡活动;他们每个月都会组织队伍,到同学们的宿舍,挨家挨个的收集废旧的报纸与瓶子,再统一运送到废品收购处,把换购的钱用于需要帮助的社会人群当中;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争取到了白云湖公园一带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他们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青年志愿者”。
初闻“志愿者”是在小学的阶段,亲身体验其中,是在我来到这所学校之后。我曾跟随志愿者队伍到残疾人庇护中心,那里都是一群智力障碍的人,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吓到了。但是,我看到了我周围的同伴,他们的镇定、细心,让我有了短暂的惭愧。我试着按照会长的话去做,主动上前和他们交朋友,事实证明,只要付出就有回报。他们的单纯、善良使我驱散了心中的恐惧,也收获了因为真心付出,而得到的欢乐;我也曾跟随队伍,到校园的各间宿舍去进行“环保回收”的活动。
这是个看似简单,实施起来却不容易的差事。遇到理解你的人,他们会事先把东西准备好,就等着我们上门取。也有遇到不理解的人,明明一个黑色塑料袋里装着满满一袋,却是冷眼一瞪,一句“没有”。听到后,心里也会莫名的难受。后来了解到,有部分同学会靠自己平时的累积,将赚取的部分费用,用于勤工俭学。会长也告诉我们:这是个志愿活动,志愿不等于强求!我的心也就放轻了,像类似的例子举不完......
正是这一群蓝衣天使的存在,让我体会到了,哪怕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一滴小小的水珠,只要甘于奉献,都会有自己的用途。在蓝衣天使的身上,我看到了“雷锋”的影子,那种在背后默默奉献,却从来不会去计较生活中的得与失的精神。
从平凡的细节中,悟出大道理,只要我们乐于奉献并持之以恒,雷锋叔叔的脚步就会为我们而停留。而“雷锋精神”也不再是一项程式化,或者一项需要我们去“学习”的崇高美德。
“雷锋精神”伟大,但并非高不可攀;
“雷锋精神”平凡,但并非琐碎;
“雷锋精神”神圣,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
愿文明常在,“雷锋”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