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寻找广外活雷锋 > 正文

【征文】山的这边

文字:庄添镜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2-03-25 点击数: 分享至: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颗星,在属于自己的轨道上,吸收周围的能量,释放辉煌的光芒! ——题记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片土地一种生活,一种生活一种命运。


  生命如同一部电影,无数的镜头,幻化着光影声,静心欣赏,如此多姿。生活就是一本大书,无数的纸张,蘸着点点墨香,品茗捧读,如此多彩。此时,伴着飘逸的思绪,到记忆的深处,寻找生命中的‘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那次志愿者之旅,很偶然,缘于一个没有留下姓名的爱心人士,出资让我们五个志愿者(3名在校大学生和2名资历丰富的志愿者)到黔东南山区,为孩子们教育环境的改善奉献点点努力。


  2010年7月19日,我们坐上了开往贵州的火车,开始了黔东南山区之旅。火车开了20多个小时,又赶了5个小时的汽车,再攀爬3个多小时的山路,几经奔波我们终于到达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上歹村教学点。此次山区之行,我们为孩子们购买了5块黑板、几十套桌椅等教学设备,聘请雷当(苗语音译)的妈妈为教学点的老师孩子们做饭,另外还出资聘1名老师。在山上期间,我们进行了几十户孩子家庭境况调查,教孩子们读书认字唱儿歌,还以手为支架,剪接了某些镜头,组成一部小纪录片——《山的这边》。



  这边的人家,一户挨着一户,此起彼伏,傍水而居,依山而生,依然保持着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一座座原木吊脚楼,倚着山脊,层层叠叠,蜿蜒铺展,青山绿水间泼洒出一种自然的磅礴大气。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家家户户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淳朴民风令人陶醉。世代相传的全手工制作工艺,保持着织、绣、挑、染的民间传统技法,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当山外面的生活是喧嚣繁闹的时候,这里依然朴素,依然平静。这里的人们依然养牛,依然放羊,依然挑水,依然种田,依然睡着冷飕飕的地板。




学校概况


  学校是一座木房,它是2004年建的,由于是木结构,经过几年风吹雨打,现在已经很破落了,被教育部门列入了危房。上歹小学一共有5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全校一共七十多名学生,但却只有1名正式老师和2位临时老师。由于老师人数不足,学生只好上很多自习课。这里的教学基础设备匮乏,没有课外图书。这里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恶劣。而临时教师的工资特低,故能留下的老师都是当地人,他们一边任教,一边务农。


孩子生活


  在当地,一个体面的家庭是要蓄养至少3头牛,而放牛自然是孩子们生活中的常事。无论是在坡上、田间、山腰都能看到不同的牛群。当然还有一边看牛儿吃草一边嬉戏的孩子们。割草是孩子们要负责的另外一件家务活,每天大概十点钟左右,孩子们就会从山上挑着早晨刚刚割的草回家。


  孩子们普遍读书少,能上高中的很少,上大学的更是凤毛菱角。由于传统封闭的思想,很多苗族家长认为孩子们上学读书没什么用,还不如好好的耕作,为家里分担农务家务。听当地的一些人说,很多女孩想出外打工,但也常常不被允许。据说外出打工的女孩,很少会嫁回山里去,不少家长担心自家的男孩长大后娶不到老婆。于是女孩想闯出外面是一件艰难的事,她们也许一辈子就在山的这边。



贫困之家


  山的这边有一个三口之家的单亲家庭,从其他村民那里得知(一家三口都不会讲普通话),小男孩叫雷当(苗语音译),姐姐叫辉当(苗语音译),他们的爸爸在几年前意外去世了。家里靠年轻的母亲一人支撑着。家里的房子是小孩的父亲生前的牛房,很小很简陋。

  年轻的母亲既要照顾小孩,又要兼顾农活和家务活,生活十分艰辛。雷当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能是缺乏父亲的呵护,他没有像同龄小孩那样活跃,他有时略显呆滞的眼神流露出了一个小孩不该有的对生活的恐惧。每个人的身上都藏着一些故事,只是某些人的故事实在令人震撼。当你无意中忆起时,心中不免再次荡漾,久久未能平静。

  有人说,西方人喜欢忆童年,东方人喜欢忆历史。我记忆中的历史,记忆里的山的这边,山峦延绵,绿水悠悠。这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里,传统与现实,水乳交融。“在传奇里面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找传奇。”生活中有太多的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命运,而普通人的那些故事,往往更令人神往。其实,当我们在讲着他人的故事,在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也正在被帮助并改变着。在山的这边,我似乎看到了生命里的另一些东西。山的这边,有好多好多故事,只是我一个人讲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