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7月27日早晨,116岁的现代奥运会按响了伦敦的门铃,153岁的大本钟整整敲响了40下。紧接着的3分钟里,市内古钟、铃铛、手机铃声齐鸣,以声音传承时间,迎候8小时后的奥运。
此时,在考文垂,骑车者打响自行车铃;在剑桥,南极考察队敲响手中的仪器;而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上,海事青年们在甲板上集合,参加摇铃……在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四个议会、在全世界的英国大使馆,还有寻常的英国人家和小镇街道上,人们拿起了手中的各种铃铛——电话、手机、狗铃、门铃、自行车铃,甚至16个月大的婴儿铃——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迎接奥运。
敲钟摇铃,不只是报时
铃声代表着标志性时刻,比如二战结束。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人用其来宣布庆典开始,或军队前进。铃铛是最响的乐器,教会的侍者在做弥撒时通常会摇响小型手摇铃,向集会的人们明示祝圣过的食物已经转化。
敲钟是英国人的传统。最典型的钟存在于教堂和城镇的塔楼里,教会通过敲钟,召集市民参与活动。此举延续至今,成为国家大事的表达形式,譬如60年前国王乔治六世的逝世。
航海业发达的英国还将钟搬上航船,在大雾中敲钟避免相撞。如今每艘船只都必须配备有效的钟,海洋法中对此也有详细规定。
大本钟,英国的灵魂象征
伦敦筑起大本钟那年,世界刚进入以伦敦世博会为开端的现代社会。此后,大本钟便伫立泰晤士河畔,见证现代英国的每一次跨步,作为伦敦的标志和英国的象征,与巴黎埃菲尔铁塔、纽约自由女神一起举肩于世。
1922年,英国广播公司作为世界上首批广播公司之一开始播音。次年,英国听众便可从部分新闻节目中听到大本钟的钟声。正如丘吉尔所说,大本钟就像是经历了二战欧洲战场的盟军老兵,在纳粹对它的12次轰炸中幸免于难。而丘吉尔本人的雕塑,也站在大本钟和议会大厦前,与大本钟所象征的精神——坚韧、诚信相得益彰。
响铃迎奥运,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
尽管敲钟摇铃是英国文化的传统,但以此迎接奥运,也称得上艺术作品吗?马丁克里德的灵感源于童年记忆里的婚礼钟声,他解释说,“我不过是做一些让我感觉生活更美好的事儿。”
这是伦敦2012文化节最大的活动,文化节总监露丝麦肯齐说,“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这样的开幕迎接礼,恰恰映照了伦敦奥运的宗旨——激励一代人,让体育回归到每一个人。
记者:新闻系 刘芳宇、林萍、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