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奥运,我来了!”,7月20日中午,34名广外学子登上前往香港国际机场的大巴,“学生哥闯奥运”前方报道团正式启程,接下来的21天,这帮学生哥将带着采访计划,跑遍伦敦大小角落,亲身感受奥运,努力为读者们展现一个学生哥眼中“不一样”的奥运专题报道。
精心准备 只为“第一现场”
行前,为保证报道团前后方高效配合及前方团队有序运行,上午10点,在南校图书馆“学生哥闯奥运”工作专区,召开了前方报道团团长及各报道小组组长行前动员大会。
前方报道团行前动员大会
指导老师高红艳指出,前方报道团在伦敦采访的最大价值是“现场”,“要让读者听到!看到!感觉到!”她用力挥动着手臂兴奋地说道。
随后,她详细阐述了“我在现场”概念,并交待大家:“事前沟通分工、用心思考、及时总结缺一不可。”同时,她强调留校的后台同学将会使前方团队得到最强的支持,以帮助他们降低伦敦现场的采访难度。她介绍,选题处理,采访点细化、问题提纲整理、新闻背景甚至所需拍摄的报道图片内容及拍摄参照样图,后台同学都已为前方做好了支持。“放心去做”,她说,“要珍惜后方同学提供的帮助,努力‘把现场拿回来!’”。
报道团总编团队负责人缪双蔓则希望去英国的团员“保持好奇心”,主动感受伦敦奥运的氛围,她说,要“把你们眼中的奥运带回来”,写出吸引人的稿子。
缪双蔓给成员讲解任务安排
独特身影 时刻准备“长炮”捕抓
前方报道团队中,西班牙语专业二年级的李净尘同学特别抢眼。等候大巴时,她正背着从做记者的爸爸那里借来的相机,被一群同学围观。装着80-200mm长焦镜头的相机显得硕大沉重,被同学们笑称为“长炮”。
候车时前方报道团小组讨论选题
李净尘说,这是从爸爸那里“强烈要求”来的,“我不是学新闻的,怕显得不专业”。她一本正经地介绍说,用“长炮”拍的照片特别清晰,但设备很复杂,对技术要求很高,需要提前调好数据。为了做好“学生哥闯奥运”专题报道,她做了很多准备,并向有多年新闻工作经验的父亲“取经”,学习新闻写作和编译,还特意跟随父亲外出拍摄,熟悉设备。她说,设备很重,但“还是会随时扛着,因为镜头不等人”。
团员李净尘在调整她的“长炮”
热切期待 责任在身更显特别
整装待发的同学们让下午的广外南校区特别热闹,“我们的报道将会非常好玩”,“亲身体验奥运,机会难逢呢”,“以前出国都是玩,这次带着任务感觉很特别”,大家热切地说着自己的感受。“现在我更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了,巴不得马上就飞到英国”,大一的陈啸铮说。而报道团成员们开会时新发的采访计划,因为被不断翻弄,已经有些变皱了。终于,下午1点20分,报道团的大车缓缓开动,“学生哥”闯奥运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车来了,报道团成员忙着搬放行李
广外奥运报道团正式出发
相关链接:http://gd.people.com.cn/n/2012/0719/c340031-17257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