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启动以来,我校于7月15日在北校图书馆负一层报告厅举行了首场专题辅导报告会,由首届“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金龙教授主讲。我校校领导、正副处职(级)以上干部听取了辅导报告,校党委书记隋广军主持本次报告会。 隋广军主持报告会 陈金龙教授作了以《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阐释与当前党群干群关系》为题的专题辅导报告。报告主要从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与阐释、当前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实践群众路线协调党群干群关系的路径选择三个部分全面阐释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发展、理论内涵、现实状况、当代价值和重大意义。
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与阐释
陈金龙从历史讲起。他指出,我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联系群众。抗日战争时期,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趋向成熟;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最终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概括为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四句话,此后至今群众路线的理论得以进一步修饰、补充和完善。党的群众路线是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陈金龙作辅导报告 陈金龙对党的群众路线基本内涵及当代价值作了阐述。他说道,群众路线中,“一切为了群众”是一种价值理念,“一切依靠群众”是一种生存之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一种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具有普遍价值,能化解当前党面临的一些问题。
当前党群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陈金龙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壮大发展和辉煌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能够坚持群众路线,获得群众的认同和支持;若离开群众的支持,就会遭遇各种失败和挫折。
当前面临来自党群干群关系的各种挑战。当前我国群众主体意识强,社会分化大,高度社会化;我执政党领导管理方式专业化、职业化、层级化,部门利益追求与干部群体利益追求相左;党群干群之间信任危机、冷漠情绪、对立情绪、利益冲突严重频繁。诸多问题不断出现,这要求我党加深对群众路线的认识,时刻联系历史,展望未来,将挑战变成发展的机遇,做到“重新认识群众、执政党,提高动员、教育、服务群众的能力,创新群众工作的方法,推进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信访等制度建设”。
实践群众路线 协调党群干群关系
陈金龙认为,实践群众路线、协调党群干群关系的路径选择方面主要有四点。一,确立群众观点、群众感情、群众方法;二,创新联系群众的方法;三,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四,引导与教育群众。对此,他提出各支部建立“群众工作部”,专门进行群众心理疏导、情绪调节、问题解决等工作,尽可能避免党群干群关系问题。 校领导、正副处职(级)以上干部听取辅导报告
隋广军在总结陈金龙专题报告的基础上,他提出,践行群众路线具体放到学校教育教学就要遵循“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他还以近期我校双代会上绩效工资方案高票通过一事为例,论述和强调了以群众为本,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他强调说,在座同志们会后要进一步结合党的宗旨和我校实际情况,认真领悟报告的精髓,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附:陈金龙教授简介
陈金龙教授,湖南益阳人。198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中共党史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
陈院长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出版专著5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10余篇文章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或摘要转载,30余篇文章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1项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4项成果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陈院长也兼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中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理事、中国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高等院校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