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思政在线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法语/Français 俄语/Русский 阿拉伯语/العربية 西班牙语/Español 德语/Deutsch 日语/日本語 印尼-马来/Indonesia 朝鲜语/한국어 意大利语/Italiano 葡萄牙/Português 印地语/हिन्दी 泰语/Việtไทย 越南语/Tiếng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校园搜索 > 正文

【校园搜索】说话“港台腔”不是我的错

文字:文化组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1900-01-01 点击数:


    前言:
近日,歌手张含韵在一个谈话节目中,误将“憧憬”说成“撞憬”,引起各方对“80年代后”年轻人中文语言文字规范的议论。其中,年轻人说话越来越喜欢用“港台腔”,更成为重要的抨击主题。说话“港台腔”难道真是我们“80年代后”的趋势?说话“港台腔”是有人有意为之?敬请关注本周广外新闻网[文化Weekly]

 

 

娱乐节目学校教育孕育“港台腔”

 

“好了啦”、“什么嘛”、“好讨厌,不要这样子好不好。”“超恶心的。”可能你还没有留意到,这些常在我们身边出现的语句,其实写出来颇有几分肉麻的意味儿,但是,大学中学校园中,年轻人操这样软绵绵的港台腔说话,已经屡见不鲜。而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在这些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能听见。

 

 这样的现象在深受港台文化影响的南方学生中尤为明显。普遍的观点认为,许多南方学生的普通话在语音、语句顺序、语气词、语调等方面和正规的普通话都有很大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港台特点。

 

“我从小看的电视节目都是粤语节目,在学校也很少说普通话。”广外政管学院的卢同学来自东莞,他带着几分无奈说,“我的普通话实在很一般,谁叫我从小就没什么说普通话的机会。”目前,广东省内许多高校FTP上的节目多以港台电视剧、娱乐节目为主。我校FTP上的综艺节目中,最受欢迎的是《康熙来了》、《我猜》、《周日八点档》,当中的主持人讲的是“台湾腔”,受日本影响很大,说话带有许多日语汉字的直读,如“遗憾”变成“残念”,“朋友”变成“友达”,并且语气比较嗲。“好了啦”等台湾式感叹,发源地也可一探究竟。

 

 

 

深受学生欢迎的台湾节目《康熙来了》、《我猜》促进“港台腔”的流行

 

 

广东一些地方的中小学教育用语也令人忧心,在东莞、江门等珠三角地区,小学和中学大部分用粤语教学,语文课也是读书时才用普通话,学生没有机会练;还有一个观念问题,如政管学院的卢同学说:“我在家乡的中学说普通话,怕被人看不起,广东似乎比较排外,受这些观念影响,一些年轻人甚至不敢讲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港台腔”流行?“港台腔”做作!

 

 “我不是广东人所以自认没什么港台腔。但是和一群广州的同学在一起的时候,难免会被影响,有时候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这种腔调。不过,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吧。当一大帮人用港台腔说话时,如果你一个人在那里说标准普通话,难道不觉得有隔阂吗?为了和当地的朋友们打成一片,我觉得稍微改变一下说话的腔调也是可以的。”从日语系梁同学的话里,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语言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当一个说标准普通话的人被一群说话带港台腔的人包围,同化作用就开始了。

 

“港台腔?恶心死了。如果本身是广东一带的人,带点这种腔调还无可厚非,但要是你一直生活在内地,就该讲纯正的普通话,要是没办法做到发音标准,哪怕带点家乡口音也不怕。可是很多人在故意模仿港台那边的发音,说起话来嗲得不得了,还以为自己很时尚。他们不知道,这样会让自己显得很没内涵。”日语系的曾同学如是说。的确,目前内地的时尚资讯大多来源于港台,很多人在衣着风格紧跟潮流的同时,连说话腔调上也慢慢向港台靠拢,觉得那种软软嗲嗲的腔调很好听、够时尚。

 

 

内地歌手张含韵说话“港台腔”受到抨击 

 “我们现在的说话方式,很多时候会受电视的影响。你看一下学校的FTP上,全是些港台的热门综艺节目,我们空闲的时候常常看那个作为消遣。久而久之,好象口音就有问题了。再说了,即使是内地的综艺节目,还不是学港台学得厉害,现在好多主持人都是一口港台腔呢。”日语系的刘同学向记者道出了另一个原因。现在电视媒体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内地传统的节目太过呆板,带有浓厚的说教色彩,其观众群正在逐渐流失。相比之下,港台节目活泼、轻松、搞笑的风格更为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所接受。因此,港台节目的流行,也是促成港台腔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港台腔”意味着文化交流?

 

西语学院意大利语专业的一位同学认为说话“港台腔”是一件好事,两种文化的接触就意味着文化的交流,还有更多的同学都认为这有利于国内文化的多元化。

 

然而一位曾在国外工作,现在又回来读书的同学就认为这种现象并不乐观,她认为大都是出生于八九十年代的人有这样的趋势,他们那一代的人,这样的情况就比较少。

 

继续教育学院的小方同学就表示,港台节目富于娱乐性、新奇有趣,尽是帅哥美女,极具吸引力。人总是喜欢时尚和跟随潮流的,既然大家都去模仿港台腔,于是人人都趋之若骛。“状况”(情况)、“郁闷”等词纷纷脱口而出。

 

面对普通话港台化的袭击,我们是否就应袖手旁观?德语系大二的小卓说,学了两年外语,他更能体会到学好中文、说一口标准普通话的可贵:“连中国话都学不好,哪还谈得上有能力学外语。”英文学院的王同学则认为,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去掉他们的娇气、嗲气,而学习港台节目的丰富多彩。东语学院的梁同学亦有同感,中国的普通话本来是很传统的文化精髓,我们应该始终坚守自己的传统文化。

 

 

语言不可能完全规范  营造母语学习氛围是关键

 

广外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的王红梅老师从事现代汉语、逻辑学以及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的研究,她认为言语中带有港台腔的人大都集中在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一代。王老师认为经济因素不容忽视,为什么现在流行的是港台腔而非东北腔呢?一个客观的原因就是港台地区经济较发达,往往人们会对经济实力越强的地方越向往,不自觉地接受那里的一切,包括说话的方式。而年轻人大多持有一种求新求异的心理,总是想要打破传统的规则,希望与众不同,这些都是港台腔流行的主要原因。

 

老师客观地指出语言是不可能完全规范的,让所有的人都持一种腔调说话是不现实的,非要这样反而不利于汉语本身的发展。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不断更新之中的,汉语当然也不例外,港台腔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为一些新的表达方式进入汉语提供了一条渠道,比如现在流行的“xx秀”“xx吧”其实都是来自英语,由港台传入大陆,这些词已经慢慢被人们接受。它们为汉语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其具有更强的表现力。有人说这是一种文化侵略,但王老师指出,汉语吸收外来语从来都不是被动的,因为中文是表意文字,而大部分外文都是表音的,任何语言想要进入汉语都要经历一个汉化表意的过程,我们在吸收外来词汇的同时也在不断深入理解及丰富汉语。

 

老师认为中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没有注重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而是一味的宣扬国际化。对此,学校应该加强母语教育,要注重在校园中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们的民族精神。她还建议可以将学习普通话作为大学里的一门必修课,普通测试水平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拿到一定的学分。还有现在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时最好也将普通话水平作为一项衡量标准,就像英语要过四六级一样,这样才能更有助于营造一种学习母语的气氛。

 

 

 [文化Weekly]采写:

组员:谢晗  丁楠  黄薇姗  李泳儿  周芳   组长:冯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