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参与三下乡服务社会的小老师,他们是微博上热心转发互助消息的发烧友,他们是为了公共利益而奋勇当先的行动者……我们不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但我们愿意用这个代表希望与未来的名字记住他们: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是你,是我。
校园志愿活动,作为当前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主要形式,因其参与人数多、热情高、形式多样而大放异彩。然而,以广外校园志愿活动为例,当今志愿活动也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制约着志愿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在广东第二个学雷锋月即将结束之际,本专题试图进一步深入了解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组织情况,把脉大学生志愿。
聚焦广外,校内志愿活动知多少
大运会、亚运会、广州奖,社会志愿活动中随处可见广外学子活跃的身影;图书馆志愿者、慧灵义工、爱心包裹、灯塔活动……校园志愿活动丰富多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同学投身志愿行列。而就在近日,校园志愿组织--广外自强社被评为“全国优秀自强社”,社长李日健被评为“新长城高校自强社优秀社长”。这无疑是对广外校园志愿活动的一个肯定。
据了解,广外自强社是华南地区第一个成立的新长城自强社,以“传递社会关爱,锻造自强之才”为宗旨,先后开展爱心包裹、慧灵义工、爱心宿舍等活动,向社会传递着来自广外大的温暖和服务奉献精神。据社长李日健介绍,广外自强社的爱心宿舍项目通过拓宽内容与创新形式,不断进步发展,现已筹得善款2万多元,并在去年12月份成功入选“校园十大文化精品”。
自强社摘获殊荣
爱心宿舍活动
此外,校园内还存在着诸如绿色协会环保行等公益社团。与此同时,据记者了解,每一学院都有着自己的志协组织。中文学院志愿者协会会长林菲介绍,中文志协的主要精神为“服务同学,回馈社会”。自2011年起,中文志协组建白云山西关小屋分队并多次前往白云山为游客讲解并开展一系列与市民互动的活动。此外,中文志协也在学校附近开展“服务一条街”活动,更获得了社区居民的好评。在采访当天,他们正派出一队志愿者前往永平街探访老人。
义教现场
图书馆的志愿身影
志愿活动,我们影响了谁?
在广外,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当中。在这其中,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又影响了谁?
志愿者:我们很平凡,我们很快乐
作为一名志愿者,其实很平凡,陪小朋友下棋、同孤寡老人聊天、跟市民做游戏……在这过程中,既能锻炼耐心,更是学会以更加温情的态度去看待这个社会。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汇集成江河,却足以拥有令人震撼的力量。去年暑假,中文学院的杨同学跟随学院的“三下乡”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到清远山区,一呆就是半个月。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们顿顿都是清茶淡饭,荤菜是一天中难得的“奖赏”;学校没热水供应,大家就一块洗冷水澡。山区偏远,阻隔了与外界的联系,经济、教育仍很落后。缺乏良好教育资源,孩子们在暑假里一般都是无所事事地呆在家里,或者外出打工赚点零用。为此,三下乡队员们每天晚上都积极备课,希望能用精彩的讲课内容吸引住孩子们,更希望能让他们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见识到外面五彩斑斓的世界。而那里的孩子也给了他们足够的回报——孩子们在课上积极响应,课后更是跟这些“老师们”打成一片。他们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玩游戏,一起在周末里爬山涉水......
“三下乡”的不舍离别
最后的拥抱
“到现在我还忘不了跟孩子们分别时他们那一双双充满不舍的眼睛......”回忆到这里,他难掩哽咽。直到现在,学校里的部分孩子还跟他保持着联系。像“三下乡”这样的志愿活动,对于志愿者个人而言,不仅是收获了一份难能可贵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切实的行动给原本相隔千里的生命带去了一幅大千世界的美好图景,在大山深处种下了希望的种子。于己,是人生的充实;于人,是未来的希望;于社会,是文明的进步。
受惠者:常怀感恩,爱心接力
志愿驿站站长陈素银在采访中介绍道,有一位归国探访的女士曾来登门道谢:“祖国大陆的志愿者又跳舞又唱歌,让我妈妈可开心了!”原来,在不久之前,东语学院的一批志愿者曾前往三元里探访独居老人。其中一位老人独自居住,其子女常年在海外。由于居住楼层较高,且身体不便,老人较少出外活动,生活过得很单调。在探访过程中,他们唱歌跳舞给老人看,并与老人聊天、拉家常,让老人不再感到孤单。
“人总是需要别人帮助的,我也是在别人的帮助下走过来的,能帮助到别人我感觉特别轻松欢快。”这是一位志愿者的感概。他表示,虽然家境不好,但身边却总有人伸出手来帮助他。而现在,他则想把这份帮助延续下去。“能给别人带来帮助是我最高兴的事。”他微笑说。
志愿者为老人擦离别的眼泪
文化力量,提升形象
毫不夸张的说,志愿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当志愿精神融入高校时,更是进一步发扬了高校原有的精神。然而,这个影响不仅在校内,同样蔓延到了校外。西语学院的黄同学曾是“广州奖”的一名志愿者,主要负责董事年会接待组的工作。利用专业优势,她耐心地将中国的美食、风俗、历史一一讲解给西班牙友人听,发现他们都听得如痴如醉。这样的例子在广外绝不会是个例。为数众多的同学作为翻译志愿者参加“广州奖”、亚运会、大运会等,而这千千万万个“她”,又何尝不是在为广外,甚至为广州的形象代言呢?这种志愿活动不仅能给外国友人留下中国的美好印象,同时也令中国更了解世界。
广外人在广州奖
会诊回顾,把脉志愿
诚如光明的背后是阴影,任何事物都没有完美的一面,大学生志愿活动亦不例外。当他们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我们可曾反思过志愿活动的背后,隐藏着几多硬伤?
一问:志愿者,你准备好了吗?
在记者所进行的调查中,当被问及参与活动的初衷时,大多数人的答案是为了帮助别人,但也有少数同学表示是为了获取志愿服务时数、完成任务、甚至评奖。但即使是怀着助人之心的志愿者,也可能是三分钟热度,无法坚持长久。
此外,志愿者还需面临遭到误解的问题,“好心没好报”无疑会严重挫伤志愿者的积极性。自强社发起过“爱心包裹”活动,由学生自行组织在街头劝募。而据参加过的同学称,自己曾被误认为是街头骗子,遭路人恶语。因为得不到认可,劝说路人购买爱心包裹的成功率很低。东语学院的孔同学耐心劝说了上百路人,仅一人购买爱心包裹。这些失败都挫伤着志愿者的积极性。
同时,志愿者本身素质亦令人堪忧。很多志愿者空有一身热情,却没有接受过相应的培训,亦或缺乏相应的专业素养,使得效果事倍功半。
志愿者,你准备好了吗?
二问:志愿服务,持续效果又如何?
据了解,当前的校内志愿活动很多都是短期活动,更有很多是“一次性”的,搞过活动就算完成任务,让人颇有“走过场”之感。
参加聋人义教的一名同学表示:“在与那些聋哑孩子接触时确实可以为他们带去一些感动,然而等志愿者走后,那些孩子还是要继续封闭在自己无声的世界,无法给他们带去持久的感动与快乐。”
英文学院的吴同学指出“三下乡”活动虽然是两个星期至一个月,但时间还是仓促,孩子们能学到的知识并不多。她说:“给孩子纠正英语发音后,孩子们可能会怀疑当地老师的教学水平,志愿者的友善与老师的严厉形成的反差可能会让孩子对当地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拥有过后再失去,远比本就没有要痛苦的多。如果只是瞬间的绽放,这样的灿烂岂是你我愿意看到的?
三问:志愿服务,如何才能更好?
当问及对校园志愿活动的了解,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义教。的确,在许多高校,义教占据了志愿服务的半壁江山。然而,志愿活动,应该有更创新的形式,更规范的运作,才能走的更远。
中文学院志协会长坦言,校内志愿者评优的制度过于繁琐,大多数活动其实很平凡,但常常被强加上很高的社会意义。校内大多数志愿活动,例如看望孤寡老人、帮助弱势群体等,需要相应的知识同时更需要的是志愿者真诚的的服务之心。耐心、细心、爱心,才能真正使受惠者感到你的诚意。“志愿活动不需要太花哨的形式,重要的是去功利化,用心地帮助别人,学会忍受委屈,学会沟通,跟服务对象打成一片。这是每个志愿活动组织者,也是每个对志愿活动抱有希望的同学应该思考的问题。”
志愿需要真诚的服务之心
前景展望,希望与未来同在
校园志愿者活动尚在萌芽,运作不成熟和组织不规范在所难免。纵然存在资金不足与志愿形式单一等种种问题,校园志愿活动仍在不断壮大、蓬勃发展。那么,校园志愿活动该何去何从,才能乘风破浪,一路高歌?为此,李日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未来的校园里,志愿活动将成为学生活动主流之一,公益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志愿活动是传播公益文化的载体。在经济快速发展而人情越加冷漠的今天,我们的社会更加迫切呼唤公益,而我们大学生更加需要扛起公益的旗帜,唤醒公益。”对于近年来广外“筑梦彝乡”、“平民学校”等各种志愿活动社团的增加,李日健强调正是公益的力量使得校园的志愿者活动不断发展壮大。
此外,不少受访者也提出了值得志愿组织方借鉴的创新形式:博物馆义务讲解员的志愿活动,服务社会与知识紧密结合;SIFE的以商业理念做公益的理念,使得“伟大的安妮”走红网络的同时更能够用商业帮助别人;“天使面包房”为智障人群提供就业机会,让他们有尊严地活着。
光明前景的塑造,离不开志愿者自身的努力。若要使校园志愿活动不断延续下去,仍要克服活动所存在的阻碍。对此,李日健分享了自强社的活动经验:“整合校内社团公益资源,甚至可以把每个公益社团的资料、特色活动整理成册,以便促进公益社团间的交流和志愿活动的发展壮大。” 他还提到,完善宣传渠道,加强团队的凝聚力等方面也是必要的。
展望大学生志愿更美好的明天
马克思哲学曾说,“新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学生志愿活动,需要我们给予多一份信任,给一份宽容,待时间将它浇灌成长。即使现在只是星星之火,但只要志愿者们不断坚持,扬长避短,定可燎原。未来的爱心之路,一定会走得更好。
专题策划 实习生 林玫敏
专题采写 记者 麦蕴彦 董昭伟 王佳 梁帆 谭晓雯
实习生 林玫敏 陈勇钦 杨培均 黄煌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