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思政在线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法语/Français 俄语/Русский 阿拉伯语/العربية 西班牙语/Español 德语/Deutsch 日语/日本語 印尼-马来/Indonesia 朝鲜语/한국어 意大利语/Italiano 葡萄牙/Português 印地语/हिन्दी 泰语/Việtไทย 越南语/Tiếng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校园搜索 > 正文

【校园搜索】一个人还是群居?我的生活我做主

文字:北校校园部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1-03-21 点击数:


  编者按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我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阿桑的《叶子》唱出了失恋者的孤单和冷眼旁观,而在我们的校园里,有这样的一些身影,他们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自习,一个人跑步,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21世纪的我们,似乎都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然而,隐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孤单,又有谁察觉到呢?


一个人的背影(网络图片)

Fly alone:我的生活我做主

  进入大学,不少同学都比以前更加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他们既是生活的导演,又是生活的演员,然而,至于是要演出“独角戏”还是和大众一起,则各有各的选择了。在笔者回收的120份有效问卷中,就有40%的同学表示经常在生活中独来独往,而在这些独来独往的同学中,大部分同学只是有时觉得孤独,经常感到孤独的只占8.7%。不可否认,大部分同学都能正确看待和应对“一个人”的生活。中文学院大二的李同学就是一个例子,她这学期在她的QQ签名上毅然写着“独的勇气,然后,独的美丽”。她告诉记者,“新学期自己有新的计划,一个人能自由地安排时间”,所以,她选择一个人战斗。

  但同样是“一个人”,翻译学院的陈同学就不一样了,她曾经独自一人租房生活,但她描述“那简直就是坟墓”!夜半无人私语,电话突然响起……说到这里,她连说三个“太恐怖了”。有时有同学会羡慕她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她就会尽力劝说羡慕她的同学打消这种念头。她表示,短时间的新鲜每个人都会有,她最初也感到获得了自由与宁静,摆脱了束缚与喧嚣,但是她很快就想放弃,“不可能会有人真正喜欢几年都在黑暗与孤独中度过。”


一个人的午餐   

  对于为什么有些人喜欢独来独往,不少同学有着相似的答案。财经学院的周同学是一个性格活泼的人,却也经常独自一人穿梭于校道上。她解释道,“大家各有各的事情,有的人要上双学位,有的上辅修,还有一些人有自己参加的社团,所以都会各自忙碌自己的事情,在一起的时间就少了。”由此看来,有时候,孤独并不是自愿选择的,朋友间能否在时间上协调好也是一个因素。还有一些匿名的同学表示,喜欢独处,不只是因为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还因为,给身边的朋友一些个人的空间是必要的,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独处。“其实在大学里一个人的我感觉更能学到东西,学习真的需要寂寞的时候,那种时间里才能安静地思考一些东西,大家伙一起热热闹闹确实很不错,但很多时候有些想法在哈哈笑笑中流失了。”另一同学也表示道。


独来独往的原因调查

Get together:快乐烦恼你懂的

  “我们去吃饭吧”,“我们去逛街吧”,“我们去图书馆吧”……与经常“一个人”相反的“群居”者就似乎更习惯于用“我们”来代替“我”。

  路上,他们悠闲自在地说笑甚至打闹,没有“一个人”的行色匆匆;饭堂里,他们谈天说地,不亦乐乎,不似“一个人”只是埋头吃饭;图书馆中,他们坐在一起,就算不能说话,偶尔累了,也俏皮地对彼此眨眨眼睛,而“一个人”却只能望望窗外,稍稍放松身心。


相谈甚欢的朋友

  群居生活比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更温暖?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如此。“群居”者用于沟通交流的时间更多,从而在情感的宣泄和压力的释放方面有了更多的机会和途径,另外,和熟悉的人一起,彼此互相关心,互相认同,也能增加他们的快乐指数以及自信度。但他们也有他们的烦恼,比如说,大家一起出去,难免会有那么一两个比较磨蹭的,导致大家浪费大量的时间在等待上;抑或是去吃顿饭,在食堂找不到足够容纳这个小群体的同桌空位,结果只能无奈地分开就坐;或者是一起出去游玩,为取得比较折中的意见而纠结很久……这一切,都是群居者难以避免的问题,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困扰。

  但他们表示,不会因此而想要做个“独行者”,虽然集体行动有诸多不便,但他们感到很快乐,已经渐渐习惯了那些难以避免的问题,并让它们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些人当中有许多已经习惯了和大家一起出动的,还有些是以前太过孤独,现在坚持要“混”在集体中间的同学。他们觉得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好处,并对长期独来独往的同学表示理解。大多数人觉得,选择独行的人,并不都是因为交际能力不好,那些喜欢有更多时间独立思考,还有执着于某种理想目标的人,都喜欢一个人行动。
Alone or together?

  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他们能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既做到自由安排自己的私人生活,又与集体融洽地相处。“独来独往”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灵活地驾驭着自己的生活并乐在其中。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好“度”,“孤单”在一定条件下很容易发展为“孤独”。形体上的孤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上的孤单。在我们收回的问卷时,就发现有同学在主观题答题区上写着:

  “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被剩下,一直想像别的女生一样三五成群的,但是我不浪费时间,不看电视剧,不追星,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人分享,生活节奏比周围同学都快,而且经常听到别人说,不要去打扰XXX,她很忙,我就是那个XXX。闺蜜在很远的地方上学,没办法经常联系。总觉得自己不被人需要。”

  孤独的滋味不好受,一个人长期的独来独往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反应:成为不懂得人际交往的书呆子;脸部表情僵硬且单一;沉溺于网络不可自拔;越来越不受人欢迎;生活中少了很多欢声笑语,整天郁郁寡欢……他们需要身边同学的关心,他们需要自我作出一些改变以适应大集体。英文学院的陆同学就表示:“刚上大学那会我是班里最不合群的那个,班里有什么活动我都不想参加,也不屑参加,就连舍友们,我都很少和她们交流,渐渐地大家就远离我,我觉得很孤单……”陆同学的眼睛有点湿润,“可是到了第二学期,我在看了一部电影之后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我主动跟身边的同学沟通,没话也要找话说……也努力学着去关心他人,才让同学们慢慢地理解和接受了我。”同住于一间宿舍,同处于一个班级,同行于一所大学,只有在享受“一个人”的惬意生活的同时也兼顾集体的“群居”日子,才能让“一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舒心。

Reality?!——“群居”的背后

  “群居”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门生活的学问,一门人际交往的艺术。看看网上流传的的各种《怎样和室友搞好关系?》《90后大学生宿舍守则》等帖子,你就知道,群居那点事儿,没那么简单。


百度“知道”截图

  对于大多数害怕孤独的人来说,群居生活确实是他们逃避孤独的好港湾,他们尽量争取花更多的时间和他人在一起,而不是选择一个人,在这样的生活中,他们能得到安全感,不管这种感觉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然而,每天生活在一起,群居者的“心”是否也在一起?彼此的微笑是否有点貌合神离?置身热闹中依然感到孤单?缺乏情感基础而出于彼此需要垒成的友谊高塔,是不是容易在考验到来时轰然倒塌?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尽管过的是集体生活,但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立的,都具有独立性。对于我们来说,大学就是从一个学生过渡到一个社会人的必经阶段,一旦毕业,就要参与“弱肉强食”般的各种竞争。在这短短的大学四年里,我们必须做点什么以获得与别人竞争的资本,因此,许多同学整天马不停蹄地忙学习、忙工作,以致忽略了与同学们的交流,对于自己的计划与实践也不想轻易透露,总是力图争取到属于少数人独有的竞争优势。商英学院的姜同学就谈到:“如果一个学生有自己远大的志向,那么他也不会轻易苟同于别人,而且,有句话叫做‘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不见得会与朋友表现得亲密无间。”这样的群居生活就夹杂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职业求经之类的书里讲的“建立人脉关系”也不过是为自己的将来打基础,建立起来的,大多是点头之交的人际关系,已远远不能与高中、初中、甚至小学时的纯洁友谊相比。这样的生活状态,尽管让人无奈,却也是现实的需求,在这样一个到处充满竞争的时代,很多事情已经由不得自己做主,适应它还是改变它?It’s just up to you!

附:问卷主观题答案摘录

1.其实一个人独处自有他的理由,与其与若干不相干人士打发时间,不如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为之奋斗。在大学总得学些什么,不然轻松了现在,荒废了下半辈子。在我看来,大学四年很关键,特别有利于培养个人能力。

2.一个人的生活有时更容易安静,更容易思考。但有朋友陪伴也是另一种享受。只能说我们两种生活都需要吧。习惯了群居,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习惯了孤单,又会丧失了与社会联系的能力。所以,做好自己,保持自己就是最好的生活。

3.其实大学各有各自的生活,没有必要天天呆在一起,偶尔单独一下有助于心理素质的提升和独立能力的训练,挺好的。

4.一个人的时候,更能冷静地去思考问题,并且执行自己的计划;毕竟,两个人相处一定会有错位,那么妥协与否就是个问题了。

5.独来独往是一种习惯,我的生活节奏比较快,和别人一起总是我等他们,所以喜欢一个人。但是,我也有很多朋友,也经常一起出去玩。

6.独处,是有一定的好处。但过分过久的一人行走,对个人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而且社会是不会接受也不需要的。

7.一个人的生活也可以很精彩,我们都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正如alone不代表lonely。但人始终不能脱离群体,自己想干嘛就干嘛,独自一人是无法发展的,将会变成一个性格残缺的人。跟形形色色的人相处,才能学会成长,学会爱。

专题策划、统筹:郑丹青

专题采写:记者 李钰、郑丹青 实习生 谢秋姿、姜欣欣 陈润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