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文化景观行 > 正文

【文化景观行】图书馆:把最好的地方留给读者

文字:新闻社南北校园部记者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4-10-28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 “人”、“文”、“景”三者是每所大学所具有的共性,而串联起这三者的介质构成一所大学的历史时光。大学文化氛围与校园景致相互融合,形成每所大学独有的、特殊的文化景观。校园文化景观是一所大学的历史发展、人文变迁等的见证。

  广外学子悠悠的大学时光凝聚成广外长长的历史岁月,而于这段时光之河沉淀下来的人文金沙闪烁着智慧与稳重的光芒。北有翠山,南有清湖,美丽风景邂逅校园人文情怀激荡起来的独特魅力,使我们得以来一场别样的广外文化景观之行。在广外即将迎来建校五十周年之际,广外新闻网、《广外校报》特策划推出“广外文化景观行”系列报道,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足迹寻访广外别致文化景观,聆听其景物背后的文化、历史和故事,挖掘每个建筑、场所的深刻内涵,重温广外旧时的办学时光。现在让我们走进“文化景观行”的第八站——图书馆。
  

 

 

     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而对于代代广外人,图书馆是心中那个永远的挚友。她蕴涵了广外几代人的文化传承,承载着广外说不尽的历史荣光。流年的平淡没有冲蚀掉她的风姿,岁月的颠簸没有遮盖住她的光彩,她依旧在奋力向前,留给代代广外人清晰的记忆和美好的未来。

晨光下的北校图书馆

夜色下的南校图书馆

 

驻足原点:那些温馨美好的回忆
  
晨光熹微,喜欢阅读的小廷,总是选择在舍友熟睡的清晨时分独自来到图书馆,读读闲书,做做笔记。他穿越在层层书架之中,享受那种在书中清醒,又在书中微醺的感觉,“图书馆是一个让我平静下来的地方。”英文学院的小李身旁叠放着几本从图书馆借阅的书籍:《雪国》、《巴黎圣母院》……“捧起这些书,总会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在发黄的纸页间弥漫开来。”小李经常翻阅图书馆的旧书,寻找那些红色的“广外图书馆”印章,那是它们入馆的见证。
  
毕业一年的朝鲜语系的小王,至今还很怀念过去那段抱着几本书匆匆赶往图书馆的时光。步入社会的他们步履匆匆,再也无法享受图书馆岁月的纯粹美好。她感慨道,“图书馆总是那样宁静与优雅,走进这里,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学生。”对于大学的记忆从图书馆开始也在这里,画下句点。而刚入学不久的14级中文学院某同学回忆自己九月份初到学校时,第一站游览的地点便是图书馆。她解释道:“图书馆是一个让人发现、了解这所大学的地方。”
  
对于代代广外人,图书馆不仅是一个复习备考的地方,甚至是他们的第二“宿舍”,还是一个让心灵富足的场所。在图书馆里度过的日日夜夜,已成为他们脑海里最温馨甜美的回忆。背着书包,在入口处打卡,倒上一杯热水,找一个风景好的窗边位置坐下,便开始了属于自己的阅读之旅。在一个温暖的午后,走出图书馆,突然发现有人正在拍结婚照,“对于我们来说,这里记录着我们大学的浪漫回忆。”


 

回溯历史:超越30年的精神追求
  
从北校第三教学楼出发,沿着主校道一路向西,便会看到一所恢弘的现代建筑,那便是现在北校的图书馆。从三教到图书馆,5分钟便可到达,可就是这短短的5分钟路程,广外图书馆足足走了30多年的历程。
  

          建于1982年的原广外图书馆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旧图书馆阅读的广外学子

  

    最早的北校图书馆设现在的第三教学楼内,没有独立的图书馆楼宇。直到了1992年,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尚未合并,但在两校的积极配合下,在原电教馆对面即现在北校图书馆所在地,一座独立完整的图书馆终于建成。其楼高三层,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但在建筑设计方面存在缺陷,大楼东西走向,馆内冬冷夏热的环境让人难以忍受。1992年,图书馆开始利用自动化管理系统管理图书,学生能够用电脑检索书目。1995年,两校合并,两馆资源整合,馆藏大幅增加。到1996年,学生可以在图书馆使用网络,那时,互联网进入中国才第七年。 

    直至2002年,一座崭新的图书馆终于在白云山北麓落成。秉承“书中有人,人中有书”的理念,新馆一改以前书库式闭架阅览模式,大胆地使用了当时国内尚未流行的大开间式的藏借阅一体结构。学生不再只能将一串干巴巴的书号抄下来让工作人员去藏书室找书,而是能亲临书架之中,亲自挑选一本自己钟意的书。
  
相较北校图书馆的多次修整,南校图书馆的发展则较为迅速。2004年南校区建成,2005年南校区新图书馆投入使用。根据国家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图书馆需达到学生人均图书100册的标准,所以在2004年,学校批了100万的图书购买经费,南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后两年得到了飞跃式的增长。这些年来,我校每年投入图书馆的建设经费达上千万元,其中文献购置经费每年约花七百至八百万元。目前南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已有260多万册。

 

注目书馆:“人在书中”“书在人中”的现代化理念
  
北校图书馆的外观设计就像一本展开的书籍,半圆弧长廊式外观是仿画轴式的建筑。“这种设计并不是生硬的书本表皮,而是采取弧形的画轴式展开方式来呈现。”图书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而正是这流畅式的画轴外观给图书馆增添了几分书卷气,故建馆十年以来一直广受广外学子青睐。建馆前校领导和图书馆负责人就北校图书馆的设计走访了多个地方,甚至到国外考察借鉴,最后才把图书馆定位为藏、借、阅、研“四位一体”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以现代化标准在设计理念、内部划分、配建设施等方面着手,并邀请海归设计师构图设计的。

载满书籍的长廊

  据介绍,整个北校图书馆的设计理念就是“把好地方留给读者”。馆内最美、最舒适的地方都用来给读者静心阅读。图书馆的阅读地方基本是大开间,单独的办公室和密闭的地方很少,这样就可以营造一种“人在书中,书在人中”的阅读氛围。而南校图书馆则凸显了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其大楼主体以浅橙色为主色调,辅以透明格子玻璃的嵌套,清新素雅而不失庄重。正门前那四根银白柱子高达五层楼,与左侧隽秀的“图书馆”三字相映成趣,更显气派。


            现代化的借阅大厅
  
而图书馆内设计更是尽显人性化和国际化。秉持相同的“以实用导向”的建馆理念,北校图书馆为学生们提供阅览座位4648个,计算机检索机位540个,信息节点2700个。开架借阅书库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拥有508座的2个多功能报告厅,多间小型会议室和读者个人研修室。全馆实行藏、借、阅、研一体化的开放式管理模式,设有文献建设部、流通服务部、阅览服务部等多个服务区。图书馆管理方专门还设置了两层自习室给学生,并开放二十四小时自习室,这在全国各大图书馆都是极少见到的。据介绍,一直以来,图书馆都在资金支持下不断完善自身,努力开辟更多可用空间给读者自由阅读。北校图书馆四楼的“信息共享空间”就是一个好例子。作为一个实体功能区,“信息共享空间”不仅提供视频观看,还有个人研讨区和群体讨论区等供师生进行信息交流。

 

不懈追求:图书馆里的广外特色
  
广外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特色馆藏,其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地图书室藏有国内最为丰富的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面的图书和核心刊物。梁宗岱特藏室收录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梁宗岱先生的藏书、个人专著及有关研究资料。这其中包括世界文学大师瓦莱里、罗曼•罗兰等赠送梁宗岱先生的多种签名本著作。而数字图书馆则包括电子书、音视频资源、图片资源、统计数据、考试题库等各种数字资源类型的海量信息。如CNKI中国知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剑桥期刊库(CUP)、牛津期刊数据库(OUP)等世界著名期刊数据库都被收录其中。

 


诺贝尔文学获得者、法国作家克莱齐奥在图书馆法语藏书架找到自己在1987年出版的论文作品Sur Lautréamont

 

  有了数字图书馆,学生就能够方便快捷地接收国外的新信息。假如你想看今天的英国东帝汶报,报纸邮寄过来可能需要一个月。但在数字图书馆上,你只需要轻轻点开多语种报纸库,就可以看到最近三个月的国内外报纸。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体现广外的国际化特色,图书馆在今年新建了一个英文版网站,方便留学生查阅。
  
说到数字图书馆,图书馆有关负责人表示,“相比于北外和上外,我校的数字图书馆在人文社科方面的资源更加齐全,同时也有韩、日、法、俄等小语种电子报给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学习。”为了建设数字图书馆,图书馆2013年就花了380万,占到了总经费的四成。


 

对接潮流:图书馆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高校作为人才汇聚的地方,在人类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对全社会起着导向作用。而高校文化建设,重点在其图书馆。因为图书馆不仅是一所学校的基础性设施,更是一所学校学术水平与人文氛围的集中体现。她不仅在大学生信息获取和知识创新上发挥巨大作用,更能营造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氛围和校园文化。

                 在北校图书馆展出意大利广场文化

 

           在南校图书馆举办“东方猫王”高科技书画展 


  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大学的文化氛围,拉近学生和图书馆的距离,图书馆会定期举办一些“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文化节”等活动,通过邀请一些名人作家分享阅读的感悟或者举办密闭读书会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感受不同文化的熏陶。除此之外,图书馆还会定期举行观影会和话剧讲座,以书、电影、话剧等多样形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在对外的合作交流上,南校区图书馆主要和广州各高校建立资源共享联盟,师生通过办理联盟通用阅览证,就可以利用联盟内高校的资源。而去年启动的“大学城十所高校馆际互借”项目,也在今年10月得到落实。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六楼办一年有效期的借书证,到大学城各所高校的图书馆借阅图书。
  
不仅立足于省内,我校图书馆还和国家图书馆、全国高校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建立了馆际互借联系,学生们只要按照图书馆主页上的馆际互借栏目的指引操作就可以实现全国范围能的图书互借。而今后图书馆还会加强与港澳台以及国外图书馆的交流合作。

 

那些感动:割断不了的图书馆情结
  
流通服务部某工作人员分享了在图书馆工作的感受,“不同的领域会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品性也会影响从事的工作。”她表示自己安静的性格跟图书馆是最自然的契合。谈到图书馆对学生的意义时,她指出同学们踏进图书馆就是对图书馆抱着接受认同的心态,不论“开卷是否有益”,抱着这种心态走进来肯定是会有所收获。在她看来,在图书馆从事十年,不是在完成一个业务或一份工作,因为十年间,图书馆也给了她不断学习的机会让她得到精神的成长。

                     孜孜不倦阅读的身影


  
在图书馆当过志愿者的小安同学提起自己在图书馆工作的时光,也倍感怀念。“现在每次来到图书馆,看到那些摆乱了的书就忍不住帮忙摆好,像那时当志愿者一样。”他说在图书馆当志愿者,是既帮助了别人也培养了自己的耐心,“我对我的工作感到自豪。”
  
中文学院教授郭德茂表示,一个大学生的图书馆学习应该占大学学习的30%以上,可见图书馆对于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性。除了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教材里提到的著作,对于著作的分析和研究,自己学习之后的观点、评论及总结都需要同学们自身在课后有选择的涉猎和学习。这位博学谦逊的老教授每天都在提醒自己是否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污染,他鼓励同学们做一个爱去图书馆的人,“图书馆还有一种博大的胸怀,对于我们来说,只有走进去之后才能领略。”
 

 

编后语:
  
杭州图书馆以十年不拒乞丐而闻名,其馆长褚树青说:“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有权离开,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图书馆可能是唯一可以消弭与富裕阶层之间在知识获取上鸿沟的重要机构。”图书馆是知识的驻扎地,是与名家大师零距离接触的最佳平台,是青春与梦想的契合点。图书馆,为几代广外人青春的种子提供了生根发芽的土地。谁不曾流连于书架间不愿离去?谁不曾端坐在窗边里闻着书香写下梦想?是的,我们都曾在图书馆温暖的灯光下埋头苦读。
  
这里记录的是广外人的青葱岁月,记录的是广外人的艰苦奋斗。今天,当你从书架中抽出一本早已泛黄的书,也许上面就留有多年前的印记。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传承的纽带,为一代又一代的广外人的精彩故事留下缩影,在这里,广外的不同精彩得到了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