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毕业季 > 正文

【周五特稿】毕业季: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

文字:北校要闻部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1-06-25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 夏日炎炎,又是一年毕业时节。有人说,大学是人生最后一个伊甸园,从大学走出去将会面临无数难以想象的风和雨。然而,我们充满梦想,满怀希望;我们不甘平庸,踌躇满志;我们勇敢筑构自己的未来。在这里就有这样一些人,在旁人看来,他们选择的路或特别或艰难,作为毕业生的一个小小缩影,他们给我们展示了人生不一样的选择。

胡绍坚:志愿服务,走进西部
  他说,他大学时参加的社团——“自强社”给他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选择去支援西部建设是大学四年来潜移默化的结果。他从不担心支援山区的艰苦生活,因为同样来自农村的他了解那样的艰苦。他是来自中文学院的胡绍坚——一个选择走进西部的广外毕业生。


毕业后,他选择走进西部

  大一暑假,胡绍坚参加了“自强社”所组织的三下乡支教活动。在偏远山区渡过的那个美好难忘的夏天,使胡绍坚渐渐萌生了毕业后去支援西部的想法。而自强社,也是促使胡绍坚去支援西部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自强社有很多有爱心的人,社团里经常会组织募捐和义教等爱心活动,参加这些爱心活动使我受到了很多积极影响。当我大三时了解到有这个支援项目,我决定毕业后要去参加。”

  在室友眼中,胡绍坚是一个憨厚老实、乐于助人的人。“他是个能吃苦的人,并不会经常抱怨,而是默默努力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我相信胡绍坚能去西部,而且能有所作为。”

    胡绍坚的家人和老师也支持他支援山区的做法,认为这也是一个就业方向,如果能坚持下来,这个经历将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胡绍坚则憨厚地笑着说道,希望自己在支援山区的三年中能得到更多锻炼,增长见识,同时帮助山区的孩子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选择。

陈嘉泉:当兵,为了那颗不甘平庸的心

  “终是把自己卖了,为了那颗不甘平庸的心。”这是一个毕业生的QQ心情,听起来似乎惊悚,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壮志踌躇,而这个有为青年正是陈嘉泉——一个选择了毕业后从军的别样毕业生。

  陈嘉泉,这个用“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来形容自己的男生,抱着一颗希望改变的心和一份回报社会的责任感,选择了去当一名军中骁汉。“其实我觉得每个男子汉都有一个当军人的梦想,都希望通过铁血的生活去改变自己的习惯。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一些缺点无可奈何,希望通过这些经历去改变。”当然,想要改变,也需要勇气。陈嘉泉告诉记者,据他所知,我们学校只有6个人选择参军,但对于这种少数人的选择,陈嘉泉却觉得并不另类,他说:“这只是比其他人多一点勇气,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谁走的路都是唯一的,都带有个人的痕迹,都需要经历很多东西,不管最后成还是败,都是胜利者。”


“终是把自己卖了,为了那颗不平庸的心。”

  面对不同以往的军队生活,难免有各种困难。对此,陈嘉泉也直言自己在做决定时的确为想家和训练强度大等问题纠结过,但陈嘉泉将参军理解成未来的一份事业,他认为这可能会牺牲自己的一些自由,但对自己的事业和理想而言,也算不了什么。陈嘉泉最后感慨地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尽管那是一条和别人不大一样的路,但是走下去也会是另外一番风景。”同时他也以此建议学弟学妹们:趁着年轻,有梦想就去追!

谢琳琳:考研,坚持自己的理想

  她在今年研究生考试中以笔试面试均为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人大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她是谢琳琳——中文学院第一个考上这所学府的学生。

  大多数人会认为有着如此优异成绩的学生会是一个专注于学习,安静内向的女孩子,但是让记者惊讶的是,谢琳琳在大学的前三年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社团工作和课外活动。除了在新闻社当记者,在勤工助学从事宣传工作外,谢琳琳曾担任中文话剧的编剧,并在图书馆调研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按部就班的大学生活中,她也曾做过一些疯狂的事情,例如在大三上学期时,她曾独自一人去厦门旅行,在鼓浪屿的浪漫风情中感受文艺青年的艺术情怀。


 有梦想,就能走得更远

  在讲到考研时,谢琳琳着重提到了两位老师对她的影响。第一位是陈桐生老师,他讲课时的深情妙语和儒雅风度都使谢琳琳为汉魏晋文学的高深奥妙所深深打动,这也是她最终选择古代文学专业的主要原因。另一位是何少轩老师,他对于学生教育所表现出的责任感以及对学生内心的关怀,使谢琳琳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 

  对于广外的师弟师妹们,她建议大家在抓住各种实践机会的同时也要多读书,她意味深长地说,“在步入社会后你们有很多机会接触更高层次的实践,但很难再找到读书学习的机会了。”

石少:工作,邂逅宝洁

  “别急,你慢慢来,我正好也想再回校园里面走一走。”接到记者因事晚到的电话,石少这样对记者说。“工作之后,我很怀念学校生活,很想再把学校走一遍,然后打个卡进图书馆。”

  石少说进入宝洁其实是个意外,“网申的时候只想去试试,面试的时候还在做亚运志愿者,时间很赶,但没想到进了。” 在记者看来,或许她丰富的大学生活正是她成功进入宝洁的基石。


在认识一家公司之前,首先要先认识你自己。

    石少在学生会当副部长的时候刚好碰上了学校新部门——学生后勤服务信息中心的建立。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她与其他部长们参与了整个后勤服务信息中心从无到有的建立过程。从带领团队成员撰写部门规章制度,到自主设计出版第一本期刊《生活之声》,在没有任何前例可循的基础上,她们用短短的一年为这个新部门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

    她热爱志愿者事业,大学期间就去过两次三下乡,在大四求职高峰期时还全情投入了亚运会和亚残会志愿者工作。“既然选择了做志愿者,不管是分派到什么岗位,都要坚持下去。”

  “自从亚运会开始,我的手机就没关过。”在亚残会当印度尼西亚国家队的志愿者组长时,有一次她凌晨四点多突然接到代表团团长的求救电话,要在6点半之前处理一个运动员登机的问题,否则将会耽误整个国家队的参赛。随后,她立即马不停蹄地四处联系,终于在登机前的最后十几分钟成功地把问题解决了,受到了代表团团长的肯定。最后,石少还分享了她进入宝洁公司的经验。“在认识一家公司之前,首先要先认识你自己。”除了英语技能和个人能力之外,石少认为,自信,诚信以及责任心都是关键因素。

 

   编后语 无论选择怎样的路,他们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选择本身就需要勇气。多年后,回头看,当年的我们青春年少,斗志昂扬,我们所走的这条路虽沿路荆棘,却风景独好!趁年轻,有梦就去追!

 

专题策划:记者 苏颖

专题采写:记者 王婷婷、陈园婉 实习生 梁颖、张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