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能自由支配一定的金钱,逐渐自立,消费力强;他们追求新颖,需求多样,引领消费时尚,他们活泼感性,率性而为,购物却不免冲动。同时,他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自身的消费和理财——
一、生活资金多来自父母,依靠但不依赖 首先看看我校学生的资金来源。据调研大赛中一份关于广外大学生理财观的调研报告显示,高达98.8%的被访同学的主要生活资金来源于父母,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暂不具备独立的经济来源。但也有58.8%的被访者选择兼职,他们在学习之余努力靠自己的双手赚取资金,自力更生。另外,选择以“奖学金”作为资金来源的也占总人数的34.5%,可见同学们在努力获取奖学金鼓励自己学习的同时,也把它作为自己生活费的一部分来源。
大学生生活费主要由父母支付和经济独立,同学们是怎么看的呢?
管理学院大四王同学:我们还处在求学阶段,受到自身时间及能力限制,另外中国传统教育或观念也不像西方那样较早提倡并培养学生的经济独立能力,生活费主要由父母支付有其客观必要性。但这样的另一面是我们无法真切体会到这些钱的来之不易,容易轻率地消费,也不用担心没钱用,因为总有父母撑着。我常对自己说,依靠不等于依赖,尽管现阶段完全的经济独立还暂不可能,但这一信念使我在这三年中锻炼了自己理财等各方面的能力,一年后步入社会,我有信心做到经济独立并回报父母。无论在什么阶段,自强自立的态度一定要有,珍惜、运用好手中的每一分钱,如果懈惰、放纵消费,就永无独立之日了!
经贸学院大三某同学:其实家里条件还算不错,但现在我很少向家里要钱了。我在一家外企做兼职,还给一个孩子当家教,一个月总共有六七百块的收入,一个人觉得够用了吧。我觉得都快步入社会的人了,应该学独立一点,听说外国的孩子在16岁之后父母就不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了。我们都二十多岁了,还好意思向家里要钱吗?
二、消费情况,中等水平居多
由于个人家庭环境不一样,个人的消费习惯和心理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广外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各不相同。据调研大赛中一份关于我校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的数据,58.9%的学生集中在400—800元之间和800—1200元之间的约为13.3%,高消费群体(1200元以上)为3.7 %,低消费群体(400元以下)为24.1 %。
白领阶层 这个阶层的同学一般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每个月消费金额没有上限。对于绝大部分在广外甚至在广州读大学的学生同学来说,相信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数额了。这个阶层的同学一般不在饭堂吃饭,吃饭下馆子、上酒楼。穿衣服用东西比较讲究名牌,基本上达到非名牌不买的地步。住的方面自然也不含糊,在外面租房子,舒服又自在。当然也鲜有挤公车的体会,出门当然打的。还没学会怎么赚钱,花钱倒是十分在行,提前成了“白领”,有的甚至堪称“金领”。
陈同学,商英学院大二学生。他告诉记者,包括请女友和同学,每月光吃饭就要花去六七百元。手机费和上网费400元左右,房租500元,加上买一些日常用品、零食和CD之类的,一个月大概要花2000元。“这算是比较保守的,有时候同学生日了或是买些衣服,那会花更多。”在问到花钱有没有计划时,这位同学笑嘻嘻地摇了摇头。“每个月就不知不觉地花了这么多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同学花的比我还厉害,光送一个礼物给女朋友就要上千块。”
大众型 经济上不算拮据,马马虎虎过日子。偶尔节省,偶尔奢侈,能省便省,不能省时该怎么花就怎么花。此种类型的同学在校园内占大多数。
李同学,西语学院大二学生。家里每月给她500元,但是这并不能满足她的消费需求。平时她靠兼职打工,赚了400多元,这笔钱基本可以解决每月的财政“赤字”。但是她还是经常感到钱不够用,因为女孩子经常要买些零食、护肤品、衣服和化妆品之类的,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她自己觉得自己的消费属于中等水平,平时也没乱花钱,能省则省,但有时候,像同学们出去逛街买东西吃吃饭之类的,也会奢侈一把,潇洒地花钱。
省吃俭用型 相信这一类是许多家长愿意看到的。吃,从不或者极少下馆子,一日三餐坚持在饭堂吃;穿,这个无所谓,一年到头那几件衣服凑合着穿,基本不用怎么添置新衣;住,当然是睡学校的几个人的上下铺;行,公车是最好的交通工具,的士在头脑中是比较模糊的概念。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的同学大多通过申请助学贷款、争取奖学金和兼职等途径解决日常开支问题。他们的生活圈大多固定在校园里,上饭馆、唱K之类的消费比较少。而手机、电脑之类也是他们较少问津或者较少关注的东西。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分配资金完成学业。
某大四同学,父母都是工薪阶层,每月给他300元生活费,自己靠家教一个月赚250块钱。平时省吃俭用,极少出去逛街,除了学习用品之外比较少买东西。手机是在中华广场二手市场买的,平时除了偶尔和同学发发信息之外,也没怎么用。“当室友在宿舍玩电脑游戏的时候,一般我都会到图书馆看书去。因为我没电脑,在宿舍就好像傻瓜一样。”
三、我们的钱消费去了哪里?
当前我校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食物支出和服饰支出两大方面,其中食物支出占50.9%,服饰支出占12.6 %,休闲娱乐占9%,与学习相关的各方面支出占7.7%。
电子产品的消费,同样是学生消费中不可忽视的主体之一。
手机、小灵通、MP3等电子通讯、娱乐产品及其包含的话费也成为了学生的主要消费之一。
关注一:女生消费
有句话说得好:“女人的钱最好赚。”衣服、化妆品……女人花在自己身上的钱真的不少,而且由于种种原因,花得心痛却乐此不疲。广外女生的比例占了绝大部分,这样一群让人好赚钱的群体,她们的钱都消费去了哪里呢?
——花在护肤品
爱美是人的天性,MM们尤其爱美。在女生的消费中,比重比较大的一部分花在护肤品上了。每个季节都要运量着随时更换和更新护肤品,夏天要防晒阿,秋天要防干燥阿,冬天要……名目繁多,而且现在的护肤品找准了学生做生意,经常搞所谓的优惠活动,让女生不动心都太难。
大三邢同学这样算了一笔帐:“吃饭用的钱不是很多,倒是护肤品花费了不少,每年差不多1500吧。”暑假前后,邢同学在玫琳凯的强烈攻势下,最终动了心。“不过,护肤品不是每个月都要买,所以买的时候一般会注重一下品质,毕竟是在给自己做‘美化工程’”。
当男生宿舍都成为商家“攻击”的阵地的时候,女生怎么拒绝的了这种致命的诱惑?
——花在衣服上
人靠衣装,美靠亮装。有了适合自己的衣服搭衬,再不漂亮的女生都会有几分养眼。也许就是基于这个原因,女生爱逛街,爱买衣服。
大二女生黎同学:除了吃饭,我的钱就花在衣服上了。每个月我都要出去逛街,看见喜欢的衣服就买——当然价格不能离谱。就我个人而言,我还不会去买名牌,因为消费不起。夏天的衣服我希望可以用RMB100以下搞定,最低价就是50以下啦,不过冬天的衣服就超过100都无所谓了。
名牌服饰是很多人的追求,有的人为了买一件牌子货宁愿节约几个月的钱去买。“宁要精不贪多。”大三苏同学用3个月时间积攒了一件400块的外衣,周围的人表示不值,400块可以买很多件一般的外衣,但是她自己就不觉得。“衣服虽然贵了点,但是质量好,穿着舒服,挺合我的TASTE。而且款式比较新,也不会和人撞衫啦。”
不过另外一些女生就表示自己大学期间都不会追求牌子货。交流学院大三戚同学说,比如班尼路、佐丹奴等,其实款式很单一,选择余地不大,而且牌子货相比一般的衣服而言,质量可能好点,但是还是觉得不低价,太贵了。“大学期间有了钱也不买,工作以后还可以考虑一下。”
花得心痛但是无悔
管理学院大二伍同学:“我没有仔细计算过自己的,大概估计起来,基本每个月吃饭400元左右,化妆品大概一年500元左右,衣服一年大概800元,书、文具大概一年200元,因为现在学校图书馆有很多书看,就不用自己掏钱去买了。”
在阐述了自己的消费状况之后,伍MM经验地总结说:“其实花在化妆品和衣服上的钱,怎么说呢?是一种形象的需要吧!衣服有的时候,真的喜欢而且价格也可以接受的话,就算已经有衣服穿我也会去买。其实买衣服的时候后,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很冲动,很多衣服只穿一次就没穿过。女生没事就喜欢逛街,而且一逛起街来就不顾自己的财政问题,极其容易受导购员的诱导。”
消费观在悄悄的改变
大学四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变化,还深刻地体现在个人的消费观念上。
一名大四的女生这样说道自己大学消费变化:“刚刚来广州的时候,接受不了这边的消费水平,跟家里那边比实在太高了,自己花钱的时候真的是一分钱掰开两分钱花。慢慢地待久了,再加上自己平时勤工俭学和兼职也能挣点生活费,也就看淡了,有一些流行的东西也慢慢会去追求,但是还是会克制一些啊,毕竟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现在大四了要找工作,花钱如流水,很多时候消费不由自己作主,买衣服啊、化妆品啊,什么的都是一个劲儿地刷卡,总之找到工作是最重要的,花了多少钱倒是没有怎么考虑。”
关注二:爱情消费
爱情从来都和校园有莫大的关联,让我们先来看看学校一份调研大赛中出现的有关休闲场所的分配图:
记者的随机采访中,爱情消费也占据了学生消费的不小部分。两人吃饭、逛街以及其他种种。爱情不是金钱,但是爱情需要金钱来支撑。而且,男生大部分认为,在一起消费自己应该主动承担,“男人应该有力量”的观念同样在消费方面得以体现,主动承担一些花销、有能力承担一些花销也成了一种自我肯定。初步统计,男、女生对爱情消费的支配大致是7:3的比例。那么男生自己如何看待呢?
云山咖啡屋、云山小站、广外服务区等都是我校学生消费的主要场所,其中为数不少的是情侣。
分为两种,一是有足够的钱来支付每次的外出消费的男生则不大为这种“爱情消费”所困扰,但这种情况的较少;另一种则是在经济上较为勉强者,又有两种:一种是每次省着花钱,预算好整个时期的支出;另一种则算“今朝有酒今朝醉”,该浪漫时浪漫,该疯狂时绝不退缩,宁愿下餐饭没有着落也不愿让该有的浪漫缩水。
不过,这回采访的李同学绝对是宁愿回宿舍蹭同学饭也要保证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的消费质量的。“两个人一起的幸福值得我自己生活紧张一点,实在不能有一些正常消费的话倒宁愿呆在宿舍的。”李同学的话是说得轻描淡写,但实际情况如何倒很难猜测。另一些同学对这种消费基本持有另一类的想法,毕竟,一人两人还是得正常生活的。没有财政计划盲目消费只能落得个浪漫期不久的下场,倒不如定量支出,来确保至少一个学期的正常花销。
关注三:贫困生的消费
有人说,大学展示的是几种截然不同的画面,有人很潇洒地消费的时候,同样有另一群人在计划明天的面包。大学高消费的另一面,是一群贫困生尴尬的低消费。他们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早早就脱离家庭开始独立经营自己的经济和消费。
大三女生小惠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小惠家里经济比较困难,而且还有一个弟弟要读大学。大一刚入学,她就想着申请助学贷款,不过因为一些手续没有办齐拖了下来。但是她申请了学校的特困补助和勤工助学,平时也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兼职。大二的时候她一上来就申请了其余3年的学费贷款。“每个月的费用主要是靠自己挣,家里只有在问的时候才给。”她说自己的钱主要就是吃饭,然后买日用品,其他消费就没有了。
通过校学生处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我校贫困生的人数约占总学生人数的15%,其中特困生人数约占3.5%。
四、消费引出的话题:你会理财吗?
不知你有没留意到最近各宿舍公告栏贴出的水电费单?在每月宿舍共担的水电费这一项上,我校学生超支的情况比较普遍。
每当发放缴费通知单时,不菲的水电费也总是同学们心中的痛,电脑是超额的“罪魁祸首”
据调研大赛“北斗星”队的调研报告显示,57.4%的学生存在生活费超支的现象,甚至一学期的生活费被两三个月花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消费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同学中,不少同学表示自己不善于理财或者甚至根本没有理财的概念。很多同学糊里糊涂花钱,对自己一个月用多少钱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反正就是这样花,不够了就向家里要。”比较少同学会每个月给自己攒点钱,以备不时之需。倒是不少同学到了月底要急急忙忙向同学朋友借钱。
携着较强烈的需求欲望,面对琳琅满目的消费市场,稍不留神,大学生的钱包很容易就变瘪了,“月光族”就是一种很好的写照。那么同学们怎么控制好自己的开支呢?请看一些做法——
法学大一小邓:刚进大学,自己能自主掌握一些钱,蛮欣喜的,但却发现钱从钱包里流出得特快,所以我现在每个月都会记记账,算算自己这个月花了多少钱,再决定下个月的钱该怎么花。
管理学院大三小谢:我曾经对自己的开支记账,虽然后来没坚持下来,但形成了习惯,心里有本账,这样有助于清楚自己的消费决策是否合理及控制花销。
商英学院大二小朱:我觉得在用钱的时候也有一些技巧,比如买小东西尽量不要用大面值,一旦找开找零不经意间就会很快用完,且易收到假钞;另外消费也要注意节制,比如能用短信说清的尽量用短信,实在要打手机的话就要懂得长话短说,不浪费钱。
其实,以上这些都可算是一些“理财之道”,提醒我们要懂得管理好自己手中的钱,消费有计划、不盲目。
五、专家意见
我们再来听听专家们对大学生消费与理财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管理学院张红明博士(消费者行为学专家)
大学生由于消费经验还比较少,存在盲目、冲动、感性、从众的特点。对广外的学生来说,与学校的特色有关,不少学生还有崇洋、留学消费倾向和“白领情结”。
建议我们的大学生们,要控制欲望,不盲目炫耀、追求时尚,分清对自己来说哪些是必需品哪些是奢侈品,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要忍耐,购买时不急出手,多参考别人意见,甚至让人给自己泼泼冷水也是好的,不妨对欲选购的商品先进行一次扫描,了解清楚各方面的信息,回来综合考虑一下,决定好买哪个,第二次去就直奔目标,避免其它更多的刺激而改变主意或后悔。
另外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账也是大有帮助的。理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的能力。
管理学院财管系苏力老师
我们一般讲“理财”,多是针对企业的,当然有很多是可供个人理财借鉴的。个人理财强调人生不同阶段达到不同的理财目标,以减少财务困扰,比如大学生现在20岁阶段的理财目标是完成学业。
同学们不妨做做生活资金预算,每月看看自己有哪些主要的资金流入、流出项目和特殊流出项目,制定合理有度的开销计划,达到财务平衡。另外还要注意保持财务弹性,以应付一些突发紧急事件,灵活周转资金。
另外,贫富差距带来的消费不平衡,给学生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处理这种消费不平衡呢?
校教务处副处长袁长青老师
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较拮据的同学,应养成一种包纳宽容、理解的良好心态。学生阶段的消费能力不同并非自己本身能力不同导致的,更多的是家庭因素。对于我们无法改变的家庭现状,我们接受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改进。最终,更应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情来驱除嫉妒、排斥同学这些消极行为。
对于家庭经济情况不错的同学,在追求自己的消费品位的时候也应适当考虑一些经济条件一般的同龄人,不要让自己无意的张扬伤害了我们同学的感情。
袁老师最后综合说,学生应学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追求相应的物质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在自己渐渐稳定和成熟的心理下,一种“我爱我有”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驱散阴霾。在自信中走向卓越,在理解中取得进步。
小结:我们关注消费和理财,希望可以探讨到我们大学生自身的一些消费特点,以使我们今后可以更理性地消费,更明白地消费。
策划:校园版“狂飙骑兵师”
组员:罗 丹 吴彦明 庄 烁 张由琼 蓝海平
特别感谢校团委调研部提供调研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