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周五特稿 > 正文

【周五特稿】外教与学生——沟通从哪里开始?

文字:要闻部记者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1900-01-01 点击数:


  编者按 步入广外,虫鸣鸟叫,书声琅琅,各国语言交织相汇,当你感受到那股浓郁的外国文化气息时,不知你是否会注意到那个不仅传授知识,还为校园生活增添了一抹异国色彩的群体——外教。不论你是对他们充满期待还是有所抵触,不论你觉得他们是为人疏冷还是和蔼可亲,相信你都会对他们感到好奇,想知道学生与外教的沟通应该从哪里开始。请跟随本网记者一起走近同学,走近外教,聆听他们对此的心里话。

学生憧憬:外教很神秘,我们很期待

  没有接触过外教的学生,内心都描绘过美好的画面,想象那么一天能够与外教畅谈,甚至成为深交。记者了解到,在未接触过外教的学生中,不少人觉得外教充满神秘感。“我很期待与外教交流,轻松的谈话教给我们地道的外语,让我们能更容易地吸收知识。经常与他们沟通,还能体验双方的文化。” 东语学院日语专业的一08级新生如是说。中文学院08级新生说:“我是很期待早日结识到外教的,因为我们学英语不是为了考4、6级,而是为了与外国人更好地交流,所以与外教交流能更快地提高我们的口语能力。” 

  其中部分学生早已经设想好将来如何与外教交流与沟通了。中文学院08级文秘专业一新生说:“假如我们有了外教,我会把握机会与他们交流。首先是从学习入手,从自己掌握的单词量较多的领域入手进行交谈。这样一来可以首先建立起用英语交流的信心。” 东语学院08级朝鲜语也有一同学对如何与外教交流做了设想:“我们可以在课余时间与外教们一起组办一些小型活动,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本土文化,同时我们也可以在轻松的活动氛围中学到一些日常用语之类的知识。”QQ或E-mail是学生们选择的大热。英文学院的徐同学很有创意,说可以和年纪较大的外教在晨跑的过程中聊天。

外教感言:交流之道,各有其法

  不同的色彩构成了缤纷的世界,不同风格的外教给广外增添了别样的精彩。不同的外教也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与学生沟通与交流。

Richard Johnson:学生们都忘不了我的小铃铛

  在英文学院很受欢迎的Richard Johnson ,在广外任教近10年。被他教过的学生都忘记不了他上课用的小铃铛,。“这个小铃铛很实用,我只要轻轻摇晃一下,学生们就会马上集中注意力而不需要我扯大嗓门叫他们保持安静。”已经毕业了的03级的英文学院的董同学回忆说他至今都忘不了Richard的那句“当你们听到这美妙的铃声时,你们应该……”Richard每次上课都会提前到课室去摆放桌子,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去排列。他还会发给每个学生发一个姓名卡套,要学生分别写上中文名和英文名,然后挂在胸前,既方便叫学生回答问题,也有助于记忆学生们的姓名。“我觉得Richard是一个非常努力、非常用心的老师,他精心安排每一节课,让我们上得很充实,并且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06级的英文学院的何同学如是说。


Richard Johnson与他的上课法宝"Bell"

  课后,他也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他曾经邀请过他的学生去他的公寓做饭吃,并且与学生一起出游。Richard解释说:“我觉得这样可以营造友好的氛围,而学生会更加轻松自在练习他们的口语,同时也是以一种不一样的方式去了解彼此。” 

高桥喜八:每个学生都是我的孩子

  日语外教高桥喜八来广外已经是第4年,深受同学们的欢迎。由于他曾经在长春做过一年外教,因此刚来广外时并没有太多的困惑,能够较好地适应并与同学们交流。高桥已经六十多岁了,性格开朗亲切,脸上常带笑容,他说:“每个学生都是我的孩子。”在广外的这些年,他与学生的关系很好,曾与同学们一起爬白云山多达十几次,此外还经常与同学们一起唱卡拉OK、烧烤、吃饭,很多他曾经教过的已经毕业工作的学生还会在节日特意返校来看望他,师生关系依然密切。


高桥与记者亲切交谈

  当被问到他和学生间最难忘的事时,高桥说开心难忘的事实在太多了,要说最难忘的话,就是来广外第一年,第一次和学生爬白云山的事。他回忆,那是一位学习很努力也很坚强的女生,特意约他去爬白云山,过程中抓紧机会向他请教日语问题,那股求知精神让他很感动,直到现在也难以忘记。

苏婉娜:与同学之间的默契令我难忘

  泰语外教苏婉娜刚来广外2个月,已经和泰语班的学生相处得非常融洽。苏婉娜觉得广外的学生和老师都很热情体贴,让她在这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让她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更快地熟悉同学。她说,学生都很尊敬也很关心老师,下课之后还经常约她去吃饭,或者去逛街,在这过程中不仅加深了感情,而且通过不断的纠音,学生的泰语有很大的进步。她说最难忘的就是在云山小站举行的泰语系迎新会,当时她在学生的热情伴舞下即席一展歌喉,双方的默契又再得到升华。她觉得在这些活动的交流中,学生更加了解泰国文化,对教学也大有帮助。


苏婉娜:广外的老师和学生很热情体贴

Duncan Lees:很欢迎学生向我咨询有关课程的问题

  与Richard 的和蔼可亲,有趣可爱相比,英文学院的另一个资深外教Duncan Lees 给人的感觉则是严肃谨慎,“不苟言笑”。他认为,外教最好不要跟在校的学生们发展朋友间的关系,“I’m not just teaching,I also have my grading work.” 作为老师,他觉得最好不要跨越了老师和学生的界线,让别人觉得老师对某些同学存在偏见或者偏爱,同时,他也不想学生认为他们可以跟他“商讨”分数。在师生们的心里他是个典型的英国老师,有真材实学,作风严谨,深受学生们的爱戴。

  他告诉记者:“我很欢迎学生咨询我有关课程的问题,或者与我讨论相关的知识点。”上过他的课的学生都会发现,其实他有着特殊的幽默感。10月19日下午,他在图书馆负一层的报告厅里为即将筹备戏剧大赛的06级英文学院的同学开展了一场名为“From page to stage”的讲座。他的幽默风趣在讲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冈泽成俊:我很期待能多参加学生的活动

  今年9月刚来广州任教的日本外教冈泽成俊,在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中稍显慢热。来广州之前冈泽老师在沈阳当外教,他回忆起那时候经常和学生一起去溜冰,吃日本料理,脸上漾起笑容。刚到广外,一切都很陌生,课后和学生联系也不多,他说:“我自己的性格比较文静,可能学生会觉得不够亲切。”另外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学生人数比较多,有些习惯也不一样,他很想快和学生熟络起来,却觉得很难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导致有时在校道听见学生跟他打招呼会显得不知所措,令他甚感困惑。他说他的宿舍里有很多的书、漫画和DVD,在沈阳的时候他的学生经常到他宿舍来做饭,借DVD,而且自己每天都上网,所以很欢迎学生来找他借DVD,也很期待能多参加学生的活动。


冈泽成俊:希望能多参加学生的活动

思考:双方交往,谁来主动?是师生还是朋友?

  在与外教的交流过后,有一些学生回忆起他们的外教,说是只记住名字,融洽的“往事”几乎不可能存在。也有同学埋怨外教太冷淡,彼此之间没什么交往,很是遗憾。有些同学自己经常把“忙”挂在嘴边,将与外教联系的机会白白放走。有些同学则非常积极地联系老师;有些同学会认为外教也应该主动关心学生,不要给人冷淡的感觉。

  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又发现不乏学生与外教建立了深厚感情的例子。东语学院07级朝鲜语的徐同学告诉记者,她们早已与韩国外教曹永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会经常相约一起去爬白云山,最难忘去年参加韩语系组织的白云山环保行活动中,曹老师十分积极,完全把中国看成跟自己的国家一样,事事亲力亲为,把环保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曹老师还特意嘱托自己的丈夫带一大堆韩国泡菜以及紫菜包饭在山上的黄婆洞水库等着同学们一起分享,让徐同学她们甚是感动。她认为,在与外教的良性互动中,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主动,这是对外教的付出最好的回报。

  苏婉娜认为学生主动找外教沟通很重要,因为语言需要交流,而且不仅仅在学习上,在生活上也应该多与外教进行互动,因为这样可以更快地进步。她说自己因为之前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使现在的教学顺利不少。

  高桥喜八则认为学生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同时他强调无论是课上课后,老师还是学生都应作出努力,交流是双方的,在互动中学生练习口语老师教授知识,大家才都会有所提高。

  “You and me 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ly.”学生与外教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肤色,但彼此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渴望交流,渴望相互学习,渴望共享快乐。外教与学生的距离并不遥远。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同学们希望能与外教相处和谐融洽,外教们都希望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沟通仅用语言不够,仅用动作不够;沟通仅用目光不够,仅用握手不够。学生与外教交流要付诸实践,需要彼此用心去沟通和感受。

 

专题撰文:

要闻部记者 范慧倩 徐意君 实习生 唐丽滢 薛雨桐 梁山 黄芳 吴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