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周五特稿 > 正文

【周五特稿】交交友 “偷偷”菜

文字:校园新闻部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1900-01-01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令人神往,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随着开心网、校内网、QQ校友网等社交网站的流行而开辟的一块新桃园,名叫“开心农场”。这类应用游戏自开发以来,大受年轻一族追捧,沉迷其中者,甚至有人为此丢掉饭碗。身边不断有人疯狂种菜,是难以割舍还是无聊而为之?是真正的写意生活抑或逃避现实?

农夫 山前 有点田

  “如果我不在种菜,那我一定在偷菜,如果我也不在偷菜,那我就在去偷菜的路上。”成了新一代网民的网络生活写照。在“开心农场”,工作疲惫,学习紧张的人们一圆地主梦。


偷菜种菜,仓库库存满满

  如果你还以为 “种菜”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传统劳作,你就有落伍的嫌疑了。“在学习觉得郁闷的时候动动手指头,这就是种菜的乐趣”小燕笑着说。身为16级的“种菜”玩家,小燕只需轻击鼠标,就可以打理她绿油油的“菜田”,并不时光顾其它好友的“菜田”偷菜。现在她拥有一间小房,一只牧羊犬,一片收成在望的草莓田。虽然这都是QQ校友系统中“开心农场”的虚拟物,但小燕仍乐在其中。

  据小燕介绍,“种菜”类小游戏并不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没有打怪升级的麻烦,也不用担心会上瘾。“我只把它当作一种消遣,无聊的时候就偷偷菜。”她说。

  打开校内网,可以发现各种千奇百怪的应用程序,其中“开心农场”与“好友买卖”最受网友青睐,往往打开好友列表就看到一百多个好友在玩这种游戏。做一个农民,拥有一片耕地,自己种菜、偷菜、卖菜,不失为一种乐趣。“好友买卖”则是把好友当做宠物进行买卖交易,价高者得,买入者可以派遣各种奇怪任务让好友完成。“抢车位”则满足了大家拥有名车的欲望,通过在别人车位停车赚取金钱,然后再存钱购买各种各样的名车,奔驰、宝马不在话下。

 

醉翁之意不在“菜”

  据不完全统计,记者发现有63%的人表示有玩过开心农场、奴隶买卖等网络社区上的应用游戏,其中54%的人表示经常性参与,甚至成为习惯。这类游戏的粉丝主要集中在中学生、大学生以及社会白领中,其中又尤以女性居多,而且据记者在校园内的随机调查,很多玩家正是平常比较内向的乖乖女。那么这类游戏到底有什么吸引之处让那么多人趋之若鹜?根据调查和采访,记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乖乖女也疯狂

  关键词:极易上手 无聊就玩 这类应用游戏的玩法一般都很简单,极易上手,这对于整日对着电脑的白领一族以及学业负担相对较轻的学生来说,不失为打发时间的一种好办法。“无聊就玩”成为很多人接触这类游戏的首要原因。  

  关键词:增进友谊 这类游戏大多需要好友间的互动和联系,很多玩家表示如果一个人玩的话,很快就会变得腻味、单调。来自法学院的罗同学认为,现在之所以这么多人爱玩这种游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玩者可以借此扩大人际交往圈子,互相偷菜常让她与一些平常不熟的人在轻松的氛围下走得更近。

  关键词:满足感 存在感 管理学院会计系黄同学是开心农场的资深玩家,也曾经接触过多类网络游戏,他提到“当你充当一个自己扮演的角色,就很自然想自己不断强大,继而拥有财产、荣誉之类的东西,然后就会不断地玩下去”。自己当农场主、奴隶主、餐厅老板,体会现实生活中感受不到的满足感是大多数人玩这类游戏并且沉迷其中的原因。

  关键词:体验生活 寻求刺激 “它能让我无需下农村就能见识到普通水果的成长过程,还有它们的果树究竟长什么样子,自己见识也广了。”正如网友comicbbk所说,很多玩家认为应用游戏都比较贴近生活,游戏中可以体验不同的生活经历,虽不能完全做到真实,但也能或多或少学到一些平时难以接触的知识。同时,“偷菜”、“奴隶”、“抢车位”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寻求刺激的心理。


梦飞论坛上关于开心农场的讨论

 

“种菜”现象 忧喜参半

  适当地参与虚拟游戏是放松身心的一种健康活动,缓解自己的压力。另外有些游戏具有益智功能,可以帮助开发我们的思维灵敏度。 类似开心农场、好友买卖、开心渔场等的虚拟游戏,以仿真现实生活作为卖点,能让年轻人在虚拟世界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虽然“种菜”能给生活平添不少欢喜,但另一方面,受访者都承认这必然会带来一些麻烦。因为常常担心别人来“偷菜”,他们很多时候要花上几个小时盯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更有同学在课间的空余时间利用教室的电脑“种菜”。我们不禁要问:年轻人为何迷恋社交网站和社交游戏,这种现象有可能造成怎样的影响?


一天内遭“盗”多次

  “社交网络迷恋的背后与个体的现实需求有关”,校心理咨询中心的王新生老师为我们剖析年轻人热衷社交游戏背后的原因。他表示,厌学、感情的失落、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单调而漫无目标的生活等等是导致个体沉迷的深层心理因素。他谈到,这个年龄段的基本心理需求如交友、集体游戏、释放压力等都可以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得以满足或舒缓。

  但网络社交的效果往往背离人们所预计。心理学家埃里克-希格曼称,社交网络本意是用来增进个体的社会生活,现在却变成了人们远离社会生活的工具。虚拟的网络社交表面看似乎减少了人的孤独感,联络了社交感情。但是,越是沉迷于虚拟社交的人,越是在现实中感到压抑,他们的社会联系也更少。

 

  后记:在完成这篇专题之时,“开心农场”的热度已开始降温,一些人决心退隐江湖了,另一些人仍坚守阵地,当然也有新手上路。网络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处于网络化的社会中,拒绝网络交流只能是倒退,关键是如何发挥网络游戏的积极作用,希望本专题能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

 

专题策划:记者 吴健珊

专题撰写:记者 许晓冰 程菲 陈丹霞 苏琳娜 何思瑜 张碧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