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爱诗歌里优美动人的风景,爱小说里扣人心扉的故事,爱哲学,爱历史,爱武侠,爱青春穿越……我们这一代,是伴着书成长的一代,对书本的感情,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书给我们以宁静、信仰、慰籍,读书让我们获得知识,获得理性,获取思考。在这个四月,“世界读书日”将至的时节,走在广外的校道上,当阳光、绿意、花香把我们浸没在勃勃生机的春意中,你是否有一种冲动——翻开书页,去探寻书中的荡气回肠。
舞台——我们的图书馆
当“世界读书日”的脚步临近,广外的图书馆也在悄悄地“变身”:征集图书馆形象宣传片,与《新快报》合作举办读书沙龙,举办电影展、摄影展。一些“惠生”政策也紧锣密鼓地开展着:“文献传递免费周”活动、订立“图书馆免罚日”等。
图书馆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迎接“世界读书日”
原本宁静的图书馆开始华丽的变身。“世界读书日”红色宣传条幅分外鲜明,“读书是幸福的”绿色展板矗立馆前,摄影展的彩色图片丰富了大厅空间。爱或者不爱,经典书籍就在那里,是人类的文化基因所在。图书馆电子资源多了,台湾的、外国的原版书多了,新媒介也多了。图书馆有了自己的微博,学生在新浪、腾讯成为了他的粉丝;游走书架间,手握手机、iPhone用掌上图书馆像特工一样准确定位图书;教授们不用再远赴重洋购书,一张书单,图书馆帮你搞定;图书馆还为学者们量身打造个人图书馆,研究领域内的最新图书、最新论文第一时间推送。馆长伍方斐指出,他希望通过运用这种新思路、新媒体,结合传统与现代方式,打造人性化、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成为“大家的图书馆”。
姿态——我们的恋书情结
作家刘墉在教育女儿“做个快乐的读书人”时曾说:“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在图书馆里,我们或按图索骥,步履匆匆地寻找指定的那本;或闲庭信步、走走停停地流连在一排排书架间。无论是专心致志地深入研究某个问题,还是闲适惬意地放松心情,读书都不可不谓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读书就像品尝一杯“甜蜜而苦涩”的卡布奇诺。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名智者交谈,过程可能会有苦涩,但更有甘甜,令人回味无穷。我校西语学院教授栾栋曾在不少场合与同学们分享过他与读书的故事。栾栋是爱书如狂之人。他可以在文革期间手抄被砸掉的和被充当水渠石板的石碑(所谓的金石书),可以在文革时期因救书而遭批斗;他购书成瘾,家政支出一大部分都用于买书,笑言在通风良好的商场十几分钟就缺氧头疼,却可以进罐头盒般的书店长时间地忘我读书。在陕西师大读书时,栾栋曾立下通读马克思全集的目标。当时学校图书馆没有马克思全集,他就请在各个学校的同学每人帮他借几本,然后他用麻袋把书搬回来,正因几经周折,成果也便倍感珍惜。“用心去读书,心也是会思考的。”如此执着的读书之人,实为可敬。
栾栋教授在2010年的通识教育讲座上分享他与书的故事
“在书本中我得到更多的是思考。一本书就像一段人生,涵盖了作者的种种阅历、种种思考。阅读的过程使我既能沉浸于作者与自己共同编织的漫天幻想中,又可以使我感受到从内心深处散发的宁静。”中文学院的李同学这样告诉记者,“与书为伴的日子虽然很少但是却很幸福”。
独特——我们所爱的“书味”
书海茫茫,每代人都有着自己特别喜欢的书味,作为80、90后的我们,在阅读上有什么特殊的喜好呢?
根据新华书店总店信息中心2011年度阅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80后和90后比70后和60后更加重视阅读,这个结果有点出人意料。对于80后,网络文学、快餐式读物成为新宠,但文学著作依然是重要的课外读物。反观90后,他们的阅读习惯所受到网络的影响则更为深远。有接近一半的受访者选择手机阅读或网上阅读。在“最喜欢的作家”的调查里,郭敬明、黄蓓佳、郑渊洁以及罗琳最受欢迎,鲁迅、金庸也有一席之地。从之可以看出,90后的喜好也呈多元趋势。
广外图书馆借阅排行前十名的书籍
那么再具体到我们广外人呢?根据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反映,由于受到我校为外语院校的性质的影响,外语类的书籍的借阅率相当高。网络小说、心灵鸡汤之类的书籍,以及张小娴、亦舒等流行作家的小说也有相当多的读者。另外,国学、文学、哲学、经管、研考类书籍也十分热门。进入我校图书馆的网页,查阅借阅排行榜后可以发现,张爱玲著作全集、波伏娃《第二性》、路遥《平凡的世界》等占据了排行版的前几位。在作家方面,刘墉、三毛、安妮宝贝、毕淑敏等人最受欢迎。从中可以看出,广外人的读书品味有点“小资情调”。
留白——让我们在书中思考
书本虽然带给了我们很多独特的感受,但不得不说,相比起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来说,书本对于人们的意义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书本的吸引力远远逊色于电影、电视等这些更加视觉化的媒介,由于它含蓄而冰冷的外表,读书已然不是当代人们消遣的首选。
其实,校园中不乏爱书之人,但面对学业的各种压力,社会的各种浮躁,书本的力量终敌不过现实,成为大家生活中可有可无的选项。可是日复一日,失去阅读的同时,人们失去的更是沉淀与独立思考。无止尽的学业与工作会令大学生轻易失去了方向,喧嚣与浮躁更使他们忘记了思考,在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未来写满了问号。
穿梭于书本间,享受阅读的沉淀与思考
与其迷茫,为何不试着换种方式学习、生活?闲暇之余,尽情拥有图书馆或书店的一角,伴随着时间的节奏,用心体会书本中语言的碰撞与交融,给自己留些遐想的空间,感受书本带给我们思考的力量。我校图书馆馆长伍方斐教授也建议道:大学生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有四年自由自在的阅读时间,许多成功人士自此开始增加人生的高度。把那些轻松好玩带来快感的内容换作发人深省,甚至沉重痛苦的书籍吧!
2011年4月23日,未来依旧未知,世界如常忙碌。让我们放慢脚步,捧起图书,一起感受阅读的点滴幸福!
专题策划:实习生 谢秋姿
专题采写:记者 邓晓丹、李钰 实习生 梁丽莹、姜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