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特别策划 > 正文

【特别策划】校园红人季·广外网红面对面

文字:校报编辑部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周喆 发布时间:2016-10-19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 网红”,是网络中被网民关注而走红的人。也许Ta颜值爆表,也许Ta语出惊人,也许Ta智力超群,在网络上有足够的追随者,就能成为“网红”。近期,一则由某外媒制作的名为“Wang Hong:中国的网络红人正在赚大钱”的新闻报道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广外人才辈出,更不乏“网红”的身影。他们凭借努力,在自己的领域书写着不凡,在网络中获得了称赞无数。本网策划推出“校园红人季”专题,带大家与广外“网红”面对面,听听他们的“走红”故事,分享他们在追梦路上的艰辛与喜悦。

 

杨子宽:不掩锋芒,超越自我

杨子宽在赛场上

“成为‘网红’只是一个意外”,他说。

他是我校国际学院的杨子宽,但大家更熟悉的却是他另外一个身份:耐克2015-2016高中篮球联赛半程最佳阵容前场球员,高考结束后“女生场外等候只为和他表白”新闻中的男主人公。

随着“高考表白”事件在微博上的传播和热议,杨子宽的微博粉丝数暴涨到一万多,其后在篮球联赛中的出色表现使得人们更进一步了解了这样一个小伙子。

对于别人称呼自己为“网红”这件事,杨子宽谦虚地认为自己成为“网红”仅仅是个意外,“只是曝光率高,关注的人多,就成了网红”。

现实远比网络精彩

在他看来,“网红”就是在网上有很多“粉丝”的人,而成为“网红”需要一定的实力,自身要有吸引他人目光的资本。当提及成为“网红”后对生活的影响时,他干脆利落地表示:“没什么影响,该生活还是要生活,总不能因为网上的一些言论影响自己。影响这种东西其实也没有什么,自己看开一点就行了,就不会在意那些言论了。”在面对网络褒贬不一的评论时,他选择以平常心去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虽然成为“网红”之后增添了许多烦恼,但高涨的人气也带来了一些“惊喜”,例如许多人因为他精湛的球技,而对他的母校广铁一中产生了好感。在他眼中,自己并不红,即使有一天人气消逝,他的现实生活依旧如此,不会改变,也没有落差感,“毕竟网络是虚拟的,在现实生活中做最精彩的自己,不是更重要吗?”

不息的篮球火

令杨子宽印象最深刻的比赛瞬间,是初中时的一次压哨绝杀,这和他的偶像、NBA著名球星科比有些许相似之处,因为科比十分擅长压哨绝杀。当提及科比口中“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时,杨子宽笑言:“我也会在心血来潮时,跑步去看凌晨四点的广州。”即使在读高中的几年里,学业压力加重,训练时间减少的杨子宽和队友们也未曾放弃篮球,“我们学校其实并不是十分重视篮球,所以我会和队友自己找教练,周末去加训。因为训练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在高中联赛里面的表现也不算太好,但是能打球还是很开心的。”进入大学后,杨子宽也凭借自己的球技在大学一年级时就进入了校队大名单。

初心不改锋芒展

当被问及是否会想用“网红”的影响力去宣传篮球或公益时,他诚恳地说:“我的影响力目前还没有这么大,但如果有这个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去做。”在谈到成为“网红”后的未来规划时,他笑着说:“好好读书,好好打球。”同时他也指出成为“网红”并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网红”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因为一点点的错都可能被放大”。出名之后,成为大家的焦点,一言一行都要谨慎,这是很不容易的。

作为他的好朋友,信息学院大一新生的郑同学与他从高一相识,平日相互切磋球技,关系十分密切。郑同学坦言成为“网红”后的子宽并没有什么改变,他依然是“有实力不掩藏,锋芒就要毕露”的自信性格,他并不是好名利的人,所以网红的身份并不影响他对生活的态度。“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我认识的杨子宽。”

 

罗美玲:执着悲喜,翩翩起舞

罗美玲在画展与她最喜欢的画家作品

“可能绘画就是我的悲喜吧”,她说。

意料之外的精彩

“你不是那个罗美玲吗?”我校英文学院的大一新生罗美玲有些吃惊地望着第一次见面的同班同学。那时她还没习惯小有名气的日子,回想起当初为什么“出名”,罗美玲自己也表示“没想到”。

对于她而言,真的是太多“没想到”了。没想到自己高考后一次售卖自己作品的尝试让她得到一直想要的数位板;没想到尝试创业开微店售卖自己作品的尝试让她可以逐渐经济独立;没想到微信公众号Windshaw的一次约稿,让她的微信的推文点击量在短时间内突破了两千,推文中展示了罗美玲的绘画才华和对生活的态度,粉丝们纷纷被这个富有灵气的女孩所吸引,罗美玲成为了我校学生里小有名气的“网红”。

从小一直喜欢绘画的她很早就决定了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做一名设计师,与好友共同经营一家出售个人绘画作品的网店。因此她在朋友圈卖画的同时开始经营起一家微店,专卖自己绘制的书签等绘画作品。要做不一样的微商,卖的商品是文艺。每件作品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这是她的骄傲。

不一样的烟火

在这样一个网络关注度可以通过粉丝变现的社会下,太多人为此费尽心思。在一夜爆红后,“网红”们纷纷通过开网店来获取收益。然而,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过高的知名度有时也会带来许多麻烦。人气高、名声大的“网红”在名利双收的同时会遭受到更多的外界骚扰以及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众多粉丝的来信与网络媒体的关注不但会磨耗“网红”的精力,还可能使其忽略现实生活中对自己更为重要的事情。而且在拥有了众多粉丝之后,“网红”的社会影响力也随之提升,其一言一行都受到关注。

但是,罗美玲小有名气后,她还是能做她想成为的那个自己:专注于学业,兴起而作画。她喜爱阅读有关哲学的书,不少绘画的灵感就源于此。她在公众号的文章中引用了一句席慕蓉的诗:“在流离的世界里,执着于自身小小的悲喜。”她说:“可能绘画就是我的悲喜吧”。

别有用心的生活

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保持本心,活得清明的人不多,她可以算上一个,有着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在四十岁时和好友开画展。也有着清醒的认识:“绘画对我来说仍然是一种兴趣爱好,目前的微店也只是为以后的事业积累资金与经验,我没有太多的时间能花在网络经营上,对我来说学习是最重要的,不能本末倒置。”

名声鹊起,罗美玲坦言,想要申请一个公众号,在毕业后认真经营,为人们提供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并从中获取创作灵感,从而顺势推销自己的产品,推动自己事业的发展。

但是要如何维持自己的网络人气,让它持久到自己毕业之后呢?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会努力不断推出好作品,坚持自己力求精品的原则,坚持做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

“在别有用心的生活里,翩翩起舞。”这也许是对罗美玲最好的阐释。她的“红”,是用才华和创意染就的,而非金钱、名誉。

 

William:山海彼岸,遇见不凡

William在进行演奏

“做我喜欢的事,无所谓红不红”,他说。

他是我校公开学院的谭景夫,“霏阳吉他协会的William”却才是大家都熟悉的名字。

凭着对吉他的一腔热爱和坚持训练,William从一名吉他社的社员逐渐成长。他坚持原创的理念使得越来越多热爱音乐的人成为他的忠实粉丝;通过一些知名网络公众号的曝光,William收到了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演出邀请,名气也迅速提升起来。

他似乎不是人们脑海中那个吉他手应有的样子:没有月夜拨弦的忧郁感伤,也没有撕裂世界的狂野张扬。高高梳起的棕黄色头发,大大的半框眼镜,时尚的黑色腕表,他不过和那些你我早已司空见惯的、喜欢追逐潮流的大男孩一样。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William今年大四。出生在广州的他,却操着一口地道的京腔,而他的性格也仿佛沾染了浓浓的“京味儿”——爽朗大方、活泼幽默、很有个性主见。“大概是因为从小就被教育‘拥有的才能要敢于展现出来’的缘故吧”,William回忆道。

他记得,当年自己的英语被别人嘲笑,却依旧义无反顾地参加了英语技能大赛。他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摘得全国冠军。而这期间所付出的汗水,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William从此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也正是凭借着这股信念,他才在后来追逐音乐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William说,自己一直都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幼时便在唱诗班接受过相关启蒙。光阴荏苒,如今的他已是我校霏阳吉他社中有名的一员,在草地音乐节等各类文艺活动的舞台上,经常可见他光彩夺目的身影。渐渐的,他的名字也为同学们所熟知。

号召正能量的“公众人物”

在William眼中,“‘网红’”一词已或多或少有些贬义。很多“‘网红’做的事情一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同时这个群体与大众相隔很远,不真实地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此外,当今许多“网红”靠丑态博取大家关注,为了走红不择手段,并非一种健康的现象。有的人,仅仅停留在像小丑一样娱乐大众的层面上。”

他亦心直口快地指出某些“网红”艺人的音乐有明显抄袭痕迹。“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William如是说。

“而我自己在网上直播的一般是我们乐队演出的作品,这些是在学校看得见的,是有真实性的。我觉得,这是我和一些只为炒作的 ‘网红’最大的区别。”

相比于“网红”,他似乎更愿意称自己为“公众人物”。尽管没有真正的公众人物那样有号召力,但他依旧在尽自己所能,积极传播正能量,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呼吁大家保持理性、拒绝跟风。

对于自己“出名”这件事,William始终保持一种淡然处之的态度,坦言说自己觉得生活并没有什么变化。“我根本不觉得我红了,连女朋友心里都觉得她比我厉害。”他一直在做最真实的自己,即使不完美,却也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

带着音乐奔跑在理想之路

可喜欢William的人或许不知道,其实,早有经纪公司邀他出唱片专辑。但他并没有接受。在他的潜意识里,音乐应该是一种给人分享的东西,一旦掺杂了金钱、利益,生计的需要,音乐本身就不再纯粹,做音乐的人也就没有办法做出好的作品。

离毕业只剩不到一年,和很多大四学生一样,注重务实的William早早规划好了未来,直言自己并没有考研的打算。有着语言天赋的他希望以后能从事翻译工作,而将音乐作为自己的副业。William觉得,如果把喜欢的事当作是工作去完成的话,可能很快就会厌倦它。他希望,让自己那份执着与热情永远保持下去。毕竟,他并不想为了所谓的成名奔波而失去陪伴亲朋好友的时间,音乐对于他而言并非博取关注的工具,而是润色生活的一剂美妙色彩。

至于 “网红”头衔,William云淡风轻的笑道:“我做的是我爱的事情,喜欢的人就继续喜欢,不喜欢的人拉倒,无所谓红不红。”

 

在广外的校园里,“网红”并不只有文中的三位。你,或者他,都有可能是为人所熟知的某个领域的“网红”。

 

“网红”的红与黑

某外媒在“推特”(社交软件)分享中国“网红”的新闻报道时附以了“Can it last?”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或许这句话更多地是给以我们警醒:网络人气到底能持续多久?

网络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一句调侃:“明明可以靠脸来吃饭,却偏偏靠才华。”它批判的是单纯靠外表吸引大众的“网红”。而依靠自己的才华赢得了大众的关注和支持,这无疑是一种正能量的“网红”代表。对于网络上用整容、炫富来博取关注的“网红”,罗美玲直言:“他们的表现是文化价值观的扭曲,他们需要更多的创意与内涵。”

如今,“网红”在网络所传递的价值观越来越受到关注,越来越影响着广大的网民,其中不乏如PAPI酱(正能量视频制作“网红”)、薛之谦等理性看待粉丝关注的网红,他们借助网络人气,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鼓励处于低谷的粉丝。但也存在着这样的“网红”:沉溺在网络虚拟的幻光中,用整容炫富贬低他人等方式博他人眼球,深陷为粉丝评论疯狂的苦海中。扭曲了自己也扭曲了原有的社交网络,给粉丝带来不好的影响。

“网红”是网络上的红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人关注。身为“网红”更应遵循社会规则,不破坏社会秩序、不传播谣言、不传播扭曲的价值观,为粉丝树立榜样。如果他们一味传递错误的价值观念,当这些“网红”的追随者越来越多时,在一定程度上会给社会带来恶劣影响。

成为“网红”之后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关注度和名气,让许多青少年趋之若鹜,然而当代大学生应该理智地去看待“网红”,不要让那名利的幻光蒙蔽了双眼。在关注网红的同时,也要坚持自身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分清是非,不要轻易被误导。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尽的苦海。”网红时代,你我皆可为“网红”,但需谨记,“网红”不只是一个身份,更是一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