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前沿 > 正文

我不是格格——侃侃“师洋现象”

文字:A 蒙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6-09-12 点击数:

 

当一个人的名字被灌以现象做后缀,也就不可能不引来种种的争议和关注。今年大型的综艺选秀“我型我秀”节目中,87年生的甘肃小生师洋,凭借其夸张的舞台表演,出格的舞台造型,积聚大量人气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全国五强。而这个被称为“道具王”、“人气王”的师洋,从师洋门事件开始,就吸引了各方人士极大的关注。

 

有人说,师洋是“芙蓉姐姐”附身;有人说,他的舞台表演没有音乐可言;还有人质疑他的搞怪路线到底能走多远。不管怎样,这个19岁的师洋说过,他热爱表演,并且一定要出名。他做到了!他拥有大批的“格格”粉丝,人气一时无两,一次次地凭借超高的短信量晋级。

 

我不是社会学家,所以也不必研究“师洋现象”下蕴藏的本质;我也不是“格格”,所以也不为师洋式的舞台表演而疯狂。但我确实欣赏师洋身上的一些东西,也觉得这些东西确实值得欣赏。

 

穷人不必非要“中庸”。

师洋出身草根,却就读北京英皇,一年学费要三万八。家里月收入不到千元,还是在亲戚的资助下才勉强凑足了学费。有人觉得,既然不是富裕的家庭就应该认真的读书,走正常人该走的路;也有人质疑,万一读不出个什么来,又该何去何从。

 

面对种种的不信任,师洋表现出过人的自信。他认为自己一定会学出成绩来,也大方的表示到自己就是想出名挣大钱。

 

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要打洞。许多中国人依然守着普通人家就应该好好读书,以后找份稳定工作的观念,觉得做明星出名那是有钱人的游戏。然而时代在变,谁说普通人家的孩子就非要走“中庸”的路线?师洋在用自己的经历告诉这个时代,只要有梦想有追求,麻雀一样可以通过努力变成凤凰。

 

做自己的“粉丝”。

许多人评论曾经提到,在师洋身上找不到“谦虚”二字。在一次现场采访中,主持人问师洋,”你觉得你会是冠军吗?”师洋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除了我还会有谁呢?”紧接着解释到,“越到最后越要顶自己,自己都不顶自己还有谁来顶你啊?”

 

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中国人喜欢谦虚,喜欢在受到赞美的时候说“哪里哪里”;喜欢在被别人捧的时候说“不行不行”。中国人以让贤来显示自己的超然修养和高尚品德。然而,在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里,这种故作谦虚真的会让别人看到你的高尚,继而把机会让给你吗?

 

师洋说的好,自己都不顶自己,谁来顶你呢?如果想要得到机会,就要勇敢的去竞争。自己支持自己,才能让别人相信你。一家不敢说自己的菜好吃的饭馆,你还敢去吃吗?自己都不敢告诉别人自己可以,别人还敢相信你吗?

 

在这个自由竞争,强者胜出的时代里,做自己的“粉丝”,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顶自己,撑自己!在这个“明星”横行的时代,或许我们不能成为明星,但或许每个人都需要“粉丝”,那么就让我们自己做自己的“粉丝”吧。

 

做自己,要实在。

师洋在舞台上超级夸张的表演,受到众多争议。这样没有音乐可言的表演能走多远?有人甚至把他跟孔庆祥比较,也有人直呼其“芙蓉哥哥”。

 

我很惊讶,师洋面对镜头和这么尖锐的问题时,竟然能表现出来得那么镇定与平和。他说,“舞台的表演不应该只有唱歌,而是一门很综合的艺术。大赛叫‘我型我秀’,又不叫‘我歌我唱’,我的表演自有自己的一套。”

 

其实直到现在,我依然没有办法完整的把师洋的节目看完,我总是忍不住要转台或者把声音关掉。这种嘈杂乖张的舞台表演确实让我难以接受。但是我总觉得,既然是“我型我秀”,既然是属于有创意的年轻人的舞台,那么就应该有足够的包容力来包容不同类型的表演风格。这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创意的时代,没有足够的包容心,怎么能够不断的涌现出创新呢?

 

在评委要求师洋唱英文歌的时候,师洋说,“一个是唱英文要死定,一个是唱粤语要死定,还是不唱了,歇着吧我。”都说师洋不谦虚,然而师洋深知自己英文不好,粤语也不会讲,并且巧妙的绕过去了。假设当时的师洋真的按评委说的去就,勉强的唱英文歌或者粤语歌,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结局呢?

 

也许,为己所能,不为己所不能,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谦虚吧。

 

我不是“格格”,我无法像“格格”们那样疯狂地呐喊,也不会飞快地运动大拇指来发短信投票。但是,我确实欣赏师洋身上的某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