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前沿 > 正文

国际教育频道:报考香港地区高校应该“才、财”兼备

文字:宣传部 摘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7-09-14 点击数:

  

    今年3月,笔者有机会参观访问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学院和香港教育学院,就他们在内地招生的一些基本想法、做法与学校有关部门进行了交流,同时也接触了几名内地学生,眼下正值香港地区高校在北京进行招生宣传咨询,笔者从个人“观察”的角度,提出一些“观感”,供有志于报考香港地区高校的考生及家长参考。
    
  1、香港地区高校为什么要在内地招生
  香港是亚洲的国际化大都市,其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活动方式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航运等等,并且与此相关的服务业也都是国际化的,可以说,香港是依“国际化”而生存,依“国际化”而发展的。因此,香港未来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香港国际化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除从本土人才中培养外,必须有相当数量的非本土人才来源。香港特区政府对其资助的8所大学要求必须有10%的学生来源于世界各地,同时师资队伍中也要有一定比例的非香港本土人士,这就是香港地区8所学校来内地招生的基本缘由。香港地区高校在世界高等教育界的地位与影响,远不及香港这个城市在世界舞台的地位与影响,他们能吸引来的“国际化”学生,欧美籍学生数量较少,印度与东南亚地区的学生有一定数量,但这些学生的数量加起来一般也远远达不到特区政府要求的10%的比例。因此,吸引内地学生赴港读书也就顺理成章,这是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招生的第二个缘由。据笔者印象:总体而言,香港地区高校的“国际化”学生中半数以上目前都来自内地,如果从世界其他地区来的学生足够多,恐怕香港地区高校也未必有如此“规模”的内地招生,反之,内地学生的机会还可能多些;这几所学校招收的“国际化”学生,都是优秀学生。
    
  2、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是按选拔“精英”的方式进行招生
  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高等教育,不管其普及到什么程度,“精英”教育都是高等教育存在的前提和核心内涵,对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发展产生长远持久影响的,仍然是高等教育中的“精英”教育部分。每一所学校,都有其自身的“精英”教育那一部分,只不过是比例或多或少而已。
  据笔者观察,所以说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招生是选拔“精英”,是因为香港高校主要的招生渠道有3条,对当地的大多数学生的入学并不逐一甄别,而对少数优秀学生反而倒是认真取舍。一般而言,香港高校80%的学生是通过香港高级中学会考(类似于内地的高考)选拔的。这80%通过香港高级中学会考招收的学生是如何录取的呢?上世纪80年代,香港各大学都是完全独立各自招生,往往发生一个学生有几份录取通知书,结果造成有的学校仍有空位,而有的学生又找不到学校入学,学生及家长很是不满,不少人投拆,社会反响也不好,当时香港有关当局要求其资助的8所大学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8所大学共同出资聘请人员组成大学联合招生处,解决这一问题。联招处是完全独立的机构,政府并不干预,各学校也不过问其具体工作,联招处只对联招的工作程序及办法负责。简单的说,联招处基本的招生程序及办法就是根据学生志愿按学生会考成绩顺序的高低依此向各校“分配”学生,学校只是无条件的“被动”接收。除香港教育学院因是培养师资需对学生逐一面试外,其他各校并不面试,基本都是不加选择地“照单”全收。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说,香港地区学校,对80%的新生来源,只是根据考生志愿按会考成绩排队结果顺序“接收”而已。此外,这些学校有10%左右的学生是各中学的优秀学生和有各种特殊表现的学生,由学校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自行选拔的。再者,就是10%的“国际化”学生,对这部分学生,则完全是按照“精英”的选才方式进行招收的,香港纳税人的钱花给外人,一定要“物有所值”。
  因为是选拔“精英”学生,所以这些高校在内地招生才不能只根据高考成绩录取,而要按高比例的人数逐一面试,考察学生的相关能力,看重学生的学习背景及各种学习成绩、学业能力的证明等等。
    
  3、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的基本理念
  选拔精英。这是他们的基本理念,因此也决定了他们的一系列做法,其基本要义在可能情况下,逐一比较鉴别。
  选拔适合于在本校学习并能完成学业的学生。由于内地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环境与香港学生不同,香港地区高校又是完全自主独立办学,各校的培养方向、培养方式、培养目标校际间会有很大差异,因此应该说这是对学生很负责任的一种做法。他们欢迎所有的优秀学生,不录取你,只是说你不适宜在本校学习,而不是你不优秀。应该说这是一种很“人性”的说法。
  学生的自信与能力是入学的充分条件。除了高考成绩要在报考考生中名列前茅外,在面试及与校方接触过程中,学生只有表现出充分的自信及相关能力,才有可能入选。
    
  4、关于奖学金
  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招收学生,并不像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一些学校,因为国内生源不足,需要到海外招收学生,将学费纳入学校的经常性支出。香港各大学在内地招收的学生,收取的学费是不够学校对学生的支出的,特区政府仍然要按一定比例资助。
  香港地区学校在内地招生,其基本理念是招收“精英”,虽然有奖学金,但完全不是靠奖学金作为“诱饵”来吸引“精英”的。学生和家长如果以获取奖学金为目的选择到香港读书,那就将大错特错。
    
  5、到香港读大学应“才、财”兼备
  关于“才”。因为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是选拔“精英”,不少学生和家长就认为“才”就是高考分数,其实这是很片面的。到香港读大学,近2年因成绩优秀的考生报考的多,录取学生的高考分数都很高,但这只是条件之一。学生是否适宜到香港读书,要做全面考虑,笔者以为除学业成绩名列前茅外,还应具有四方面的“才”:一是学业能力较强,也就是学习能力较强,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有尽快在整体上把握和贯通一门课程的能力,对这点最简单的判断就是高考的高分是自己主动“学”出来的,而非被动做题“做出来”的;二是有自己管理自己、安排自己的能力,包括自己的学业安排、生活安排等等;三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较强,有充分的自信,有勇于进取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善于与人交流相互探讨问题的能力;四是英语能力要强。一般说来,内地的学生到香港读大学,学业水平知识水准不是大的问题,在开始的半年,主要是要过语言关、环境关、自我管理关。
  关于“财”。在香港读大学,4年累计约需50—60万元人民币。笔者以为,学生家庭最好还是有足额的支付能力再考虑到香港读书,即使是可以获得全额奖学金,最好也要有30万元的支付能力。完全靠奖学金在香港高校读大学本科,会使学生经济上时常处于窘迫地位,很多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无条件参加。一旦不能理性对待,心理压力会很大。
  所以,选择到香港读大学本科,应该“才”、“财”兼备。
    
  6、在香港所见到的内地大学生
  在访问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教育学院时,笔者见到4名北京籍的学生和2名温州籍的学生。学生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朝气蓬勃,自信心极强,很有见地,精神状态确实比国内大学的很多学生要好。北京籍的学生中有去年才入学的,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讲非常庆幸家长为自己选择了到香港读书,比起在国内著名大学读书的中学同班同学来,她感觉自己的学习要主动的多,收获是多方面的。另一名北京籍学生也是去年的新生,她说刚来时遇有问题还往家打电话问问家长,现在有事都自己处理了,成熟了许多,开始几个月最重要的是过语言关,尽快适应环境。在见到的北京籍4名学生中,有2名明年就要被学校作为交流学生交流到美国2所很不错的学校读书,他们兴奋感激之情洋洋于表,很是庆幸自己的选择,感谢学校对他们的培养和提供的机会。温州籍的学生中有1人已经4年级,其学业成绩不得而知,但其面对即将毕业,有见地的分析倒是给人留下很深印象,另1名女生温文尔雅谈吐从容,颇具教师气质。就笔者所见到的几名同学而言,他们的精神状态、自信心、谈吐的从容与见地,确实感到他们是可造就之才,从一个侧面也使笔者感到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真是在选拔和培养“精英”。顺便说一句,这几名学生都是学校随机找到的当天没有课的学生,并非刻意安排。
  这几所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反映,内地学生,特别是北京、上海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在学生活动中往往是骨干,内地学生大都学习刻苦,对当地学生有促进,但也确实有读不下去被退回的极少数学生,他们一般认为主要是学生不能适应环境,不会安排自己的学习,不会管理自己造成的。
    
  7、到香港读大学对专业的选择要考虑毕业后的出路
  到香港接受高等教育,4年时间,他们不只是获得了香港高校的学位,获得较高的学业水准和较强的学业能力,同时,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行为处事都与内地学生会有较大差异,对此家长应有清醒的认识,对毕业后的出路要提前有所考虑,而不同的学科专业差异也会很大。
  法律及相应的社会科学、管理学科、经济学科。由于香港与内地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这些学科的知识体系、教材、教学理念两地之间差异极大。学生在香港毕业后,或是在港或是到国外继续深造,或是留港工作,如果直接回国内工作,他们已经4年未在内地生活,即使是外企,也往往因为他们既无实际工作经验又缺乏对内地相应专业领域的了解,与内地的学生相比并无更多优势可言。这些专业领域的学生,如果毕业后在香港公司工作若干年,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再回内地工作则在相应领域有一定优势。
  理科各专业。这次笔者访问几所香港的高校,感到香港的高校办学非常实际,都有强烈的国际化视野,尽条件可能网罗有国际背景的优秀人才充任教师,学科专业设置并不贪大求全,以满足香港经济社会发展之需为原则。因此,香港地区高校的一些理科专业还是很有水准的,学生毕业后,如果学业优秀,继续深造的机会较多,问鼎国际著名大学继续深造的可能性也较大。
  工程类专业。工程类专业高等教育的目的其实就是培养工程师,但是否能够成为工程师(包括医师、会计师等等)是要“考牌”的。如果有志于成为实际的技术工作人员,在香港地区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积累一定工作经验,考取国际通用的各种“执照”,应该是很不错的选择。理论上说,有国际通用的“执照”,是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谋职的。
  教育类专业。香港教育学院是香港唯一一所专门培养中小学幼教师资的高等学府,毕业后考取教师资格即可在香港地区谋求教职。据该校资料介绍,毕业后初任教师月薪在1.5—1.8万港币。据笔者看这个数目的薪酬大约相当于北京3000—4000元收入的生活水准,如果在香港没有自有住房,一个人生活每月所剩也并不多。香港目前正在准备进行学制改革,2012年实行新学制,届时师资会有缺口,应该说工作机会前景不错。北京的学生普通话比较标准,如果英语又好,再学会广州话,则毕业后考取教师资格,有可能在世界范围的华人社区寻找工作。
    
  8、适合于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通过高考接受高等教育,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是学生自己开始准备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但须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综上所述,选择到香港读大学:第一要有“才”,要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内地学生在香港读大学,如果只是学业一般,甚至勉强毕业,那么毕业后很可能是“两头都不是”,“上下够不着;第二要有“财”,家庭条件最好能足额支付学业的经济负担,甚至要想到毕业后继续深造的费用,认为毕业后工作几年可将学费赚回的想法未免不太靠谱;第三要将自己选择的香港学校与自己在内地有可能上的学校进行全面比较,由于近2年香港学校在内地招生录取的学生高考分数都很高,这些学生同时也完全有可能被内地重点高校录取,学生和家长要全面考虑,分析自己的学业水平、兴趣所在、特长潜质、经济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将自己所选择的某所香港高校和某所内地高校进行具体比较,从而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学校和专业;第四选择到香港接受高等教育要考虑毕业后的未来。
    
  以上所感只是笔者一孔之见,况且一次短暂的工作访问,所感也肯定是不全面的。依笔者多年从事考试招生管理及研究工作经验,在向考生及家长提供报考咨询时应当是慎之又慎的,只希望不要误导考生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