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刚开学的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学生就收到一份新年礼物。新学年,他们将在学校食堂吃上免费米饭。(2月20日《东南快报》)
在当前食品上涨的局势下,为减轻大学生们的负担,学校这一做法无疑值得称道,但是给学生免费米饭,必将会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人的身体状况不同,饮食有大有小,有的饭量大,有的饭量小,特别是女学生饭量相对男学生来说要小的多,这种分配法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尤其是学生中家庭贫富程度不同,有的家庭穷,有的家庭富,贫大学生不一定就饭量大,富大学生不一定就饭量小,绝对平均分配,这种“大锅饭”难以体现让贫困生得到更多的资助。
其次,在学生的就餐中,米饭费用只占小部分,菜的花费占大部分,如果米饭降了,菜不降,或者堤外损失堤内补,菜的价钱反而更高了,实际上学生并未能得到多少实惠。
再次,免费给大学生提供米饭势必会造成浪费。大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不是个别,某些院校还相当的严重。据(11月1日《北方新报》)同一内容报道:记者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二食堂垃圾筒旁边发现,基本上每位同学的餐盘里都有吃剩的饭菜,有的甚至是刚买好的饭菜没吃几口就倒掉了。记者又来到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大食堂。在这里,学生粮食浪费的现象同样存在。在食堂设立的专门餐具回收处记者看到,工作人员两手不停地往垃圾桶里倒剩饭剩菜。记者看到,几乎来就餐的同学都会剩下饭菜。另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学生每天的剩菜饭可以养一头猪,还保证三个月出栏。如此的现状,再给其米饭免费,势必会造成“崽卖爷的田”不心痛,助长浪费风的蔓延。
学校给学生提供免费米饭是好事,既然做好事就要办的妥善,就要做好。如果只为办好事而办,这种好事既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也将养成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势必难以长久。
其实此事要办好也并不难,只要将免费花在米饭上的钱直接补给学生就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这样做,既能显示公平,又能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分开档次,将钱补给最需要、最困难的学生。这种“雪中送炭”更有效,更长久,更受学生的欢迎。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