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前沿 > 正文

从人口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

文字:何春中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8-03-21 点击数: 分享至:


   “中国永远是缺人才的,缺优秀的人,缺能干的人,缺有创造力的人!”当45岁的柴新建代表说出这句话时,眼睛明显在放光。 

    和柴新建深有同感的是全国政协委员、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两会期间,他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我国正在实施的人才强国战略,需要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人才应是劳动者当中出类拨萃的,要能有所创造和创新。

    中国最大的特点是人口众多。据预测,到2034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86亿,就业压力巨大。2020年,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将超过9亿,比发达国家劳动力的总和还多3亿。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超过2亿。

    经过新中国59年、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世纪之交10年来的奋斗,中国已经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但当前我国教育又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就是进入了从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新阶段。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城乡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吴江认为,无论是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实际上对人才工作都提出了新任务,最根本的就是更好地实施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强国战略。 

    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继续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提高保障水平。 

    2005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重大意义”。
   
    他同时指出,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2008年3月6日,科技部部长陈竺在8位民主党派中央主席集体亮相的记者招待会上,对一些用人单位“只向外看”的现象提出婉转批评。他说:“青年人才的发展确实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我在很多场合都问起过,现在一讲人才就讲引进人才、留学人才,我们自己的人才呢?改革开放30年,我们自己的人才也在茁壮成长。”

   “21世纪应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观”,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认为,一个人的成才,除了在大学,更多的时间是在社会,是在工作中成才。在一个行业比别人做得好就是人才,行行出状元,行行都需要一流的人才。“如果能由学历崇拜转为对能力和创新的崇拜,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充满生机”。(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