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举全校之力设‘科研特区’进行核心技术攻关”、“将实行三学期制让学生有更多实践机会”……今年两会,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代表有备而来。昨日,一向低调的黄达人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一连抛出了数个重大举措。
喝珠江水长大的黄达人说,《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把加快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大人深受鼓舞,更感责任与使命重大。校党委书记郑德涛就如何落实《纲要》曾作专题报告,教授们反应积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中大将以更解放的思想、更开放的姿态来为广东服务,而这也正是中大与华工、暨大等部属学校的校长们所达成的共识。
【落实《纲要》】
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向企业全方位开放
记者:学习《纲要》,您认为像中大这样的大学当有什么作为?
黄达人:我想中山大学有责任为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核心技术的创新和转化作出新贡献。我们学校将建设“科研特区”,重点面向珠三角产业和重点领域,开展核心技术的科技攻关。具体由学校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特别是针对信息技术、海洋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环保技术、新能源技术、诊疗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记者:珠三角的未来发展急需大学强力的智力支撑。
黄达人:我们已感受到这种迫切的愿望。我们以半导体照明技术为研究方向,最近从日本引进了几位青年学术带头人,瞄准LED(发光二极管)领域的最新前沿,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产业化。他们一回来就已与省内多家LED行业龙头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企业对实验室的投入(包括设备捐赠)已经超过一亿元了。
记者:大学有学术科研力量,但怎么和产业更紧密地无缝对接,一直是个问题。
黄达人: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准备向企业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加快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积极探索与地方共建“科技创新区”。
【合作办学】
今年有多个专业与香港高校联合培养
记者:我留意到最近广东在积极准备探索与境外大学合作办学,中大会不会在这方面先行先试?
黄达人:一直在积极低调地谋划。我们准备利用“先行先试”的有利政策,进一步加强与境外高校合作办学。目前正在积极谋划,尤其希望在电子信息、金融工程、物流工程等创新科技领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这个问题上,还需要得到省里和国家的支持,要有一些相应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我想表个态,中山大学非常愿意在广东省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支持和协助境外知名大学在粤合作兴办教育机构。
记者:其实广东与港澳是近邻,有着天然的优势,他们培养人才的很多先进制度,我们是可以学习的,而且也易学。
黄达人:与香港大学我们就已通过“2+2”等模式联合培养学生。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第一、二年级在中山大学学习,经考察合格的同学,三、四年级在香港大学学习。双方相互承认学分,符合学位要求条件的学生,由中山大学颁发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证书,香港大学颁发工程学士证书,即“2+2”的办学模式。这种“2+2”的办学模式已经推广到与香港科大、中文大学联合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与香港理工联合培养的微电子专业等相关领域,这些专业都将在今年9月开始招生,考生家长可特别留意这些专业。
【三学期制】
短学期将开设跨校区第二学位课程
记者:现在社会上对于大学教学质量的质疑之声一直不断,作为校长,对此您有何看法?
黄达人:提高教育质量应该作为大学办学的核心,这一点也是我在参加今年总理座谈会上着重提出的。我认为,人才的培养并无一个固有的模式,但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必定是不可缺少的,例如目前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就是大学生道德感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中大目前积极探索的三学期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更广泛、系统地开展实践教学,制定更完善的制度,投入更多资源。
在一年内的两个16周长学期和一个8周短学期中,两个长学期主要开设专业课程,短学期偏重于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学生可将8周的短学期和7周的暑假结合起来,可以有一个长达15周的时间进行实践,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进行田野调查,深入企业,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省情。同时,短学期还开设了一系列跨校区的第二学位,第二专业、辅修专业的课程。学校正在校内就三学期制广泛征求意见,不搞一刀切。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