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暑假实习。然而,近几年在大学校园里,实习难和就业难一样,渐渐成了大学生的新困惑。近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将补贴标准提高至39元/天等多项措施。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着实习的讨论迅速展开……
困惑一:岗位一职难求
“一周了,找实习单位好像比找工作还难!”广州大学大三学生燕津向记者抱怨。燕津从6月下旬开始就关注网络上招实习生的单位,也“真刀真枪”寻找过一周时间,可收获甚微。事实上,早在暑期开始之前,许多同学早已迫不及待,情愿“自掏腰包”,零薪酬到各大企业实习,以期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许多受访的学生表示,近两年经济环境恶化,面临就业寒冬的学生很珍惜实习机会。就算是零薪酬也吸引了许多大学生,竞争异常激烈。
困惑二:实习花费好高
许多外地的同学暑期实习只能选择住在学校。“实习的目的不是挣钱,而是为了有一个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家里人已经给我寄了生活费。”广州大学小金的观点道出了一部分同学的心声。
另一方面,实习花费的确让他们难以承受。家在汕头的小许表示,好不容易在老师介绍下去了天河的一家公司实习,事先声明是没有补贴的,家里经济比较困难的她考虑到机会的难得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但是她还是很烦恼,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进出大学城来回车费6元,早餐最少是1元,午餐盒饭最少是6元,晚餐省点也还要2.7元,一天最少要15.7元,”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好利用周末去做家教。“就算再难,我也会坚持。”她坚定地说道。
困惑三:专业实习专职打杂
有用人单位表示,大学生刚到公司第一个月基本帮不上忙,得找专人带,万一犯了错还得公司承担。第二月刚刚有点上手,暑期实习期却结束了。
而同学对实习单位也颇有微词,更有甚者把实习归结为八个字———“端茶”、“倒水”、“拖地”、“擦灰”。这种总结虽有偏颇,却形象地表现出了实习内容的尴尬。不少同学认为,缺乏技术含量的实习是在浪费时间。相对于其他专业,传统的医学类、师范类专业的实习问题较好解决,但像金融、会计类等专业就有点麻烦了。毕竟,一般的企业是不会让一名实习生来给他们做账、管钱,而银行也不会把涉及到现金等一些核心业务拿出来给学生实习。
困惑四:大学生对口实习难
好不容易有单位提供实习机会了,但专业不对口,许多同学又困惑了。“我一个学法律的,去当啤酒促销员好像也不合适吧。”
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小谢似乎比其他同学“幸运”。在亲戚介绍下,小谢顺利找到了广州一家颇具知名度的企业实习。不过,与其说是实习,倒不如说是兼职,因为小谢所做的工作就是协助前台服务,与她所学的专业根本不对口。
为什么会选择专业不对口的单位实习呢?小谢告诉记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单位。“留在这家知名的企业‘工作’,就算学不到知识还能‘赚’点名气” ,她感叹道。
困惑五:实习只为应付学校
有同学坦言,如果不参加实习,同样可以应付学校安排的暑期实践任务。那就是开学前找个单位签个字盖个章就可以了,这样就“打发”实践。刚刚尝试创业的毕业生小李也说,目前就有十几位师弟师妹找上门来要求给他们填实践鉴定盖章,他都一一给办了。
许多学生很矛盾,“真实习”机会难找,但若是这样办个“假实习”应付一下,实习的效果又在哪里呢?
期待为学生开“方便门”
《意见》的出台,有人赞也有人表示质疑,不可否认,它对实习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所规范,保护了大学生合法权益。但真正执行起来是否能通畅,还有待考证。
广州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建议,实习期间,大学生首先要了解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是否感兴趣在这方面长期发展。其次是要有积极主动的心态,切忌被动等待工作。对于所谓的一些打杂工作也不要轻视,这些工作是在职场中生存的基本技巧,打杂会让实习者跟更多人交往,可以从中积累与人打交道的技巧与经验。不管什么样的实习岗位,都是与在校读书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既然花了时间,就尽最大努力。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