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前沿 > 正文

人大国学院首届学生毕业 就业状况全校第一

文字:新华网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0-06-25 点击数:

 

    6年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在争议声中成立。6年后的今天,国学院首届毕业生将举行毕业晚会。下周,他们将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结束6年本硕连读的学习。

  对此,国学院师生都保持低调。人大校长、国学院院长纪宝成在和这届毕业生座谈时说,现在评价创办国学院成功与否还为时过早。

  2005年10月,人民大学国学院正式创立。国学院首次招生采取了特殊的方式,即从人民大学2004级学生、2005级新生中遴选组建2004级和2005级两个班级。其中2004级30人,他们就是公认的国学院第一届学生。

  首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全校第一

  这30名学生中,除3人中途离开国学院、5名学生需继续完成论文外,其余22名学生毕业去向已明:7名学生选择攻读博士研究生,15名学生就业,多数“改行”进了其他行业。

  对于5名学生未能如期毕业,院方未做回应。同班同学介绍,这5名同学中有中途开始创业的,有各种原因导致论文未能通过的,国学院论文相对其他院系更严,另一方面学院环境宽松,学生有自主空间去做其他事情。“并不意味着他们比别的学生差”。

  而15名就业学生中,就业方向涉及政府行政机关、企业、国学教育、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此前举行的该院毕业生交流会上,国学院副院长孟宪实教授介绍,国学院2004级首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学校名列第一,他表示,社会上对于国学的需求十分旺盛,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高校,国学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从学生就业单位可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从事和国学直接相关的工作。此前,在跟毕业生座谈时,纪宝成也表示,国学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并不一定都致力于做学问。

  院长称评价是否成功为时过早

  顶着首届国学毕业生的光环,学子们却意外地沉默,“我们班毕业去向比较复杂,所以(说话)要慎重,稍有不慎就会把我们推到风口浪尖”。前日下午,一位学生对记者说。

  院方领导和老师也都不愿意对媒体评价这一届毕业生。此前,纪宝成在和这届毕业生座谈时说,现在评价创办国学院成功与否还为时过早,但可以说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于国学,同学们是探索者,学校、老师也是探索者。”

 

  国学院首批学生去向(共30人)

  ●3人中途退出,其中两人到国外或其他高校学习,一人就业。

  ●5人因创业等原因申请延期一年毕业。

  ●7人继续攻读博士。

  ●15人选择就业或创业,就业单位包括人民邮电出版社、广州电信、上海市金山区政府等。

 

  ■ 课程亮点

  亮点 1

  通读经典

  老师教易经拿牙签算卦

  在毕业生们看来,国学院带给他们的除了经史子集等传统的知识文化,更多是文化的熏陶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通读经典,这种打通传统文史哲学科壁垒的做法,带给学生极大的新鲜感。譬如易经,可能在传统的历史、政治课中各有涉及,而这里则是通读整本书。

  学生赵晗记得自己通读的第一本书是《论语》,线装繁体竖排。一开始读得很困难,渐渐地都不成问题了。

  读易经的时候,老师拿来牙签,一边读一边给学生们演示如何算卦,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发现算卦其实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

  课程中还有要求背书的,就跟小学生一样。中国古代文学的老师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诗词,考试的时候学生排队一个一个到办公室,老师随便翻开一页,让学生背诵。赵晗说,不少同学为了背诵古诗词,早上跑到孔子像前晨读,这也成了人大的一道风景。

  不过,他认为这些书应该在更早的时候读,如幼年,效果可能更好,其实这都是童子功,大家只不过在补课。

  此外,同学们从大三开始,还被要求用规定的格律写出绝句或者律诗。

  亮点 2

  游学课程

  集体游学似与圣贤对坐

  对学生们来说,最有趣的是游学课程,国学院的课程要求学生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赵晗说,大三时,全班集体去山东曲阜以及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等几大著名的书院游学,研究生阶段又去了洛阳等地,而西域学的学生基本上年年都要去西藏、敦煌这样的地方游学。游学的时候老师带队,在岳麓书院这样的地方吃住几天,由当地的老师介绍这些地方的历史,并兼谈当地的文化和思想史。

  2007年,国学院2004级本科生还曾去无锡太湖大学堂拜访了南怀瑾先生,现场听南怀瑾先生在学堂讲课,赵晗说,印象深刻的是现场吟诗,南怀瑾让居士、扮演皇帝的演员分别吟同一首诗,场面风趣。

  晚上,同学们则在饭桌上和南怀瑾交流,老先生喜聊天,赵晗说,那种情形如回到古代,与圣贤对坐。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