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前沿 > 正文

经济困难学子读大学难题正在破解

文字:光明日报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0-09-01 点击数:
  政策讲解

    2007年,我国进一步建立健全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资助政策体系。全日制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包括:

    ●国家 奖学金,每年奖励全国在校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五万名,每个学生八千元;

    ●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奖励范围占在校学生的3%,每个学生5000元;

    ●国家助学金,我们奖励全国高校在校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20%的比例。

    ●国家助学贷款,是我们资助政策体系中的主要渠道,它主要是通过金融系统向学生发放贷款,国家在学生在校期间全部由财政贴息和提供风险补偿金,每个学生每年最高可以贷6000元,帮助他们交纳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截至2009年,国家助学贷款合同金额累计494亿元。

    资助体系还包括勤工俭学和学校困难补助,要求学校从事业收入当中提取4%-6%的比例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减免、勤工俭学和困难补助。2009年,资助高校学生达到3106万人次,资助总金额达到347亿元。

    编者按

    每当大学开学的日子,都会出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难的新闻。近日,一家媒体报道:《十三岁女孩种地卖菜供姐读大学》,大标题下一行小字“学费依然不够,谁来圆寒门学子大学梦,姐妹俩期待好心人伸出援手”;另一家媒体刊登:《七旬翁拾荒资助贫困生大学学费,盼社会延续爱心》,读来令人心酸。

    但实际上,自2007年起,国家已经建立并完善了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时,还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先行报名注册,缓交学费,当录取通知书寄给考生时,一本《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也会随之发到学生手中。不同形式的资助政策,不断完善的资助政策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读大学的难题,正在破解……

  生源地贷款,方便学生

    马文华(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

    一些同学担心流程复杂,担心利息难以偿还,其实是不存在的。助学贷款流程不复杂,一般我们在开展校园地贷款时,由学生在当地家乡的民政部门出具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还要填写我们随着录取通知书附的小册子中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学生如实填写带到学校,学校会根据学生的贫困程度进行复核,了解你是否真正贫困、属于什么样的贫困,根据这些情况进行分门别类的设定,看你是申请助学贷款还是进行勤工俭学,填好表格后送到银行,由银行最后审批,一旦银行确认,再填写一个确认协议书,比如毕业后分多少年还款,这样就行了。

    今年全国有23个省推出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进一步方便了广大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在拿到通知书以后可以到当地的县级资助机构申请贷款,不用去学校,另外,学生和家长可以作为共同的借款人和还款人。一旦学生毕业后没有回到家乡,家长可以帮他还,也可以督促学生来还。另外,生源地贷款还延长了还款年限,校园地贷款从学生开始贷款到完成还款一共要历时10年,但生源地助学贷款我们延长到了14年,在校期间,利息是由财政负担,毕业后由自己和家长还利息和本金。

    另外,生源地助学贷款也充分发挥了各级组织的作用,金融机构出资,县级管理机构负责审核收集情况,同时协助银行负责追缴还款。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学生毕业后还利息的方式也改为一年一还,不用每个月或按季度还,这样就更加方便了学生。

    尽管学生毕业后利息由自己偿还,但我们有两年偿还本金的宽限期,毕业后两年之内可以只还利息,利息很少,这样就给学生留出很大的时间和空间去赚钱、工作,再逐步积累还款。当然,对于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来说,如果过了两年延长期还不能按时还款,一定要跟银行取得联系,帮助你重新制定还款计划,或者延长时间,都是可以做的。但我们向学生宣传,一定要诚信,一定不能躲起来玩失踪,你有多大的困难都可以找政府、找金融部门,他们都可以帮助你很好地解决。随着国家征信系统的逐渐完善和建立,诚信意识的逐渐提高和加强,广大高校毕业生也一定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首先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我们的资助政策还在不断完善,对一些新出现的问题我们会及时补充修订,在政策中体现。就像教育部向社会做的承诺一样,绝对不让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不光要帮助他们顺利入学,还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绿色通道向后延伸

    储朝晖(中央教科所研究员)

    这些年,政府、学校、金融机构和社会其他方面在资助贫困大学生方面都做了不少工作,解决了大量贫困学生的燃眉之急。今后的工作就是要更加细化,使之更完善,让真正需要的人得到资助。

    比如对高中贫困生还没有相应的资助体系,他们中有的人可能因缺少资助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比如对民办高校的资助力度,尽管政策是一视同仁,但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不能同等对待的问题,应该有相应制度和措施保证。

    目前的“绿色通道”解决了上大学问题,但进来以后呢?可不可以将“绿色通道”适当向后延伸?让这些学生不仅“进得来”,而且“学得好”。我们现在注重了“资助”,注重“给钱”;但有些贫困学生因为家庭条件所限,可能在其他方面还有欠缺,需要将“资助”转化为全方位的帮助,对他们入校以后产生的各种新问题,给予积极的关注,对他们当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加以校正,建立起和谐的同学和师生关系,使他们能够自信、健康地学习生活。当然,前提是要做好资助。

    再有,可以把“资助”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才能刚好发挥社会效益,同时解决了家庭社会资源不足的学生的就业问题。应征入伍、到农村从事教育都是很好的形式,目前用在这方面的资金额度过小,应扩大范围。

    同时,把“奖学金”与“助学金”结合起来,适当提高“助学金”额度和比例。因为对贫困生而言,“助学金”是更能用在刀刃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