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前沿 > 正文

需要“呵呵”一样的独立型研究者

文字:中国新闻网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3-06-18 点击数: 分享至:

 

日前,网上曝光了一篇名为《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论文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一位名叫汪奎的2012届毕业生所写,目的是对网络会话流行词汇呵呵建构网络会话结构的功能,以及在具体会话语境中产生的交互语用意进行社会语言学研究。

 

所谓独立型研究者,就是说,作为一位研究者,只要觉得自我研究课题有价值,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对推动思想发展、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就应该大胆做下去。不用管局外人和网友如何评价,不用顾忌会不会引起社会非议,更不用看权威专家、学术委员会是不是喜欢等。一切以价值需要为判断点,以学术需要为发展导向。只有研究者独立了,站直了,观点才能不媚俗,不逢迎,学术风气才能保持必要的节操和高傲,学术创新力和竞争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激活。

 

正因为这样,西方国家才对那些独立研究者,包括怪异的研究者,都非常赞同和支持。比如著名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认为,气态星球上可能存在水母状的巨型浮游生物,它们像吹胀的小型飞船那样飘在气体中,以吸收闪电的能量为生。国外甚至有灵魂研究所,研究者称,将要死亡的病人,放在一个非常精确的大秤床上,人死亡后,灵魂离开重量就下降了。这种环境宽松自由、言无不尽,有利于保持学术研究的独立底线。

 

研究呵呵虽不是怪异领域,但因为是司空见惯的小问题,被很多人认为是浪费粮食。但他们却忘记了,这个网络小词语和社会交际环境、语言主体的交际心态,乃至整个互联网环境和网络环境下的语言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正如论文中所提到的:1呵呵可以被说话人用来表示喜欢、关心、理解和同情听话人,直接满足听话人的正面面子需求;2呵呵可以营造会话的轻松语境。3、闪烁其词(Hedge),留有余地。不正是对交际虚词用法的中肯而有深意的分析和总结吗?所以,选择小课题,足见研究者更有脚踏实地的研究风气,不追慕浮华风气,不搞华而不实的玄虚课题,更有借鉴意义。

 

为什么当下的学术抄袭成风?那就是研究课题高度同质化。在相同的课题中搞重复性研究,该说的话前人都说了,后者就很难有超越,满足于拾人牙慧,相互抄袭,说一些正确的学术废话,浪费人力物力,对学术发展的实际意义不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呵呵研究者带来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新:角度新,题材新,鲜有人研究,就容易出成果。这种就是一种学术创新、思维创新以及别具匠心。

 

请对呵呵研究者多一些理解、包容和支持吧,毕竟,研究者在进行货真价实的研究,创新性研究。只有更多研究者都具备了这种淡定和朴素情怀、独立性研究思维,才能推动学术发展,弘扬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

 

(耿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