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一所学校推出了“私人订制”作业,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受到舆论热议。有人肯定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有助于减负增效,但也有一些家长对此不太认同。
很多家长喜欢“统一”,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的课程是一样的,作业是一样的,评价标准也是一样的,这样才能安心。学校的一些探索常常不被学生和家长接纳,被安排基础性作业的同学担心作业难度不如别人,学习成绩会不会更差;被安排综合性作业的同学担心没有完成基本练习会不会基础不扎实……
然而,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例如同样的运算能力不好,其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基本运算不熟练,有的可能是书写习惯、注意力分配不好,还有的是算法混淆,运算性质、运算定律混乱……这么复杂的问题,教师需要一一分析,逐一解决。因此有很多教师尝试进行“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特殊作业”等形式的差异化教学尝试,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例如数学计算能力弱的同学进行口算练习和适当笔算;计算能力较强但是解决问题缺少灵活性的学生可以挑战一些开放性、实践性问题。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于学习这一复杂活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学习效果不取决于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取决于学习者“参与、经历、体验”了多少。家长应该认识到,学习过程是个性化的,而班级授课制中统一的时间、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很难应对学生的差异,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对于作业的差异化设计就显得尤为珍贵。
需要注意的是,差异化的作业设计不应该成为教师管理、奖惩学生的手段,而应该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策略。二者的差别在于:第一,前者把学生按照成绩分成三六九等,后者可能需要根据知识点或者某些解决问题策略等方面的差异分成几组;第二,前者更多的是对学习处于优势的学生的激励和对处于劣势的学生的鞭策,后者体现的是对所有学生学习给予的同样的关爱;第三,前者基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比较,后者强调每一个同学和自身相比,每天的变化和进步。
作为教师,我也想告诉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这也意味着每一个人的学习历程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也许不能遇到能够给予自己足够支持的学校和老师,但作为一个学习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支持者。这就是,专注于你面前的每一道习题,专注于随时可能发生的学习,积极参与、悉心探索、真诚对话,同样可以让学习真正发生,让自己每天有新的收获和进步。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