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谁才有资格上清华北大?是高分考生,还是户口在少数大城市的人?几十年来,中国各省市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一直实行差别对待,同样的分数,在有的省份只能上普通大学,而在另一些省市却可以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名牌大学。这样的落差让不少人对高考的公平性产生了怀疑,而高考恰恰就是为了公平而设立。
高考招生的地区歧视给人以这样的困惑:一个人的前途并不取决于个人的奋斗,而是户口在什么地方。甚至有人说,籍贯就是命运。2005年北大在北京文理科共招了313名考生,而在广东仅录取了54名。若按人口比例来算,这显然是极不相称的。如果说招生时为照顾偏远地区教育水平落后而对当地考生低分录取还情有可原的话,为什么一些发达地区也会遭遇这样的“歧视”呢?这显然是高考招生制度的问题,所以才有网友忿而在网上质问:北京人凭什么上清华北大?
如果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这样的事情是不该存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虽不能人人享有,但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不应该被剥夺。 但在现实中,我们的高等教育并不是根据成绩对一切人平等开放。正由于有这样的不公平存在,才引出了高考移民的现象。
参与高考移民的学生与家长归根结底是对高考招生制度的无声抗议,同样是北京大学,如果在江苏的录取分数线要比北京高几十分,有可能的话,谁不想在北京参加高考,轻松地上清华北大呢?这样一来,北京和上海的“户口”仅仅因为高考招生的地区歧视就能升值不少。想要拿到北京户口,就要到北京投资买房,对北京市做出贡献。对于众多没有投资能力的普通移民,只能把孩子转移到教育落后的省份,可这样一来,就占去了当地本已不多的录取名额。所以,各省都坚决打击高考移民,对本省籍之外的公民实行排斥政策,把歧视性高考特权当作权利来保护。但只要地区间录取差别继续存在,高考移民就会存在下去。
高考歧视的背后自然是制度方面的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在适当的时机对高考制度进行改革,推行更为合理、公平的录取方式,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平等。
链接:九大高校负责人热议高考招生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