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公元2008年8月18号
地点:中国,背景,国家体育馆“鸟巢”
人物:亚洲飞人,刘翔
事情:小组预选赛中,因伤选择退赛。
事情的描述可以很简单,但具体的过程后随后的感叹却可以变得很复杂。网络上的各大聊天体育版在11时50分左右过后都炸开了锅。聊的内容是什么我不用多少,大家都心知肚明了。只不过,在这个事情上,我还是想谈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伤病?还是怯场?”
应该说,从刘翔在赛场上热身的那一刻起,观众的心就开始变得发凉。一次次的特写,让我们看到的不是“飞人”的形象,而是“废人”的写照——当然,这里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事实上,刘翔的表情一直都持续着痛苦,甚至连走起来也是一瘸一拐的。所有的行为都在预示着一个事实:刘翔的腿没好,而且似乎后果很严重。而在第一次的比赛抢跑后,我们也可以看到刘翔的起步多少显得犹豫,在末了停下来的时候,更是步伐踉跄。接着在第二次起跑的时候,最诧异的一幕出现了:刘翔转身,缓缓地离开了赛道,向着教练和内馆方向走去。
退赛。
刘翔退赛了。
全场的观众都惊呆了。
全国的观众都感觉到内心有什么熄灭了。
在刘翔缓缓慢步退出“鸟巢”的时候,这也许就成为了他人生中最漫长的一天。那一刻,眼泪,惋惜,骂声,悲叹同时响起。所有人都预计到了刘翔出场的艰难开局,但也许很少有人会想到居然是这样的结局。因为就是在几天前,通过媒体报道,我们还得到了刘翔跑入12秒区域的成绩,而在几天后,刘翔带着让所有人都记忆犹新的痛苦表情,离开了这个实现他卫冕冠军的梦想之地。
到底是腿伤?还是怯场?从表情看来,刘翔很痛苦,跑起来一点也没有信心,这和几天前新闻媒体的宣传大相径庭。于是,有的观众愤怒了:刘翔,你到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样的料?不要说是和萝卜丝(嗯嗯,是罗伯斯才对)相比,就是和队友的史冬鹏和纪伟相比,这样的结局也显得太窝囊。
窝囊。四年前的亚洲神话,四年后就成为赛场上的“窝囊。”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按照许多人的设想,即便是受伤病困扰, 刘翔也大可放“脚”一搏——因为这是自家举办的奥运,百年难遇啊!因为别的赛场上有的运动员癌症都有了,人家可还在赛啊!因为这里要发扬奥林匹克精神,你怎么样也必须拼到最后啊!因为你是中国的“飞人”刘翔,报纸上都把你说成是神了,你不跑,你对不起全国人民的期望啊!
于是,我忍不住设想了这样的的一个情景:刘翔在预赛中选择了继续咬牙坚持,在全国十三亿人民的面前忍痛赛跑、接着在跨栏的时候倒下、在全球电视的直播前抱着自己的脚痛苦地挣扎,并立刻被就上人员抬下,那么情况会如何?
毫无疑问, 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将会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预赛中倒下的刘翔,在镜头的聚焦下,将会把全场观众、乃至全国观众的悲情英雄主义升格到了顶端,全民的精神胜利也将走向另一个极端:“虽败犹荣!刘翔你永远是我们不朽的田径英雄!”鲜花和掌声将会毫不吝惜地献给他,在医院休养的病床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卡片也将铺满白色的床单——慢着,这莫非就是最好的结局?
如果事态真的发展成为这样,为了彰显“奥林匹克”精神而做出牺牲,那么刘翔确实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将显得无懈可击。我们会赞扬他的精神,佩服他的勇气,叹息他的伤病,并献上最美好的祝福,哪怕它事实上就是中国奥运史上最大的一场“秀。”
不过,跑过了抢跑一轮后的刘翔,并没有选择这样。带着痛苦的表情,怅然地选择了退赛。这里也把观众从盲目的自信膨胀中拉回现实:奥林匹克精神固然重要,但运动员的保护自我意识更是基本。就像我们歌颂战斗英雄们可以为国捐躯,但却没有义务和必要要求每一个上战场的士兵都必须死于沙场——即使是毫无胜算的情况下。
难道果然是因为怯场?MAY BE! 只不过别忘了,同样选择退赛的,还友美国的名将特拉梅尔——曾被视为刘翔最大对手的男人。
“失望?还是体谅?”
我想,不必他人攻讦,就连刘翔自己都会留下悔恨的泪水。毕竟十三亿人的压力太过期待。中国的田径崛起不过四年,但却要承受着卫冕冠军的全国人期盼——不少人甚至觉得还是理所当然——试问在这样备受瞩目的前提下,选择了用“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方式离开了田径场,他自己会是什么想法?
同情和惋惜当然是有,可也避免不了一些人的热言攻讦。
一些人质疑:既然刘翔脚伤如此严重,为什么不一早就宣布不能跑?非得再大赛面前用这般“丢脸”的装疼方式来丢脸?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但如果稍做伸延思考,刘翔和教练组真选择了这么一个道路,那就很容易得出另外一个攻讦的结论了:这离比赛都还有一段日子,你怎么就嚷嚷着要放弃了?!怕输在自己家门口也不应该是这样的表现吧?可见,面对伤患和压力,刘翔不管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免不了被人千夫所指。况且,稍做换位思考,我们也会知道,倘若自己是刘翔,被逼着站在了赛道前,全场观众都再注视着你,那么不管如何选择、不到万不得已,也都不会选择夹着尾巴在父老乡亲面前走掉——因为这对于全国人民来说就是最坏的结局。如果你会刘翔,你会怎么做?是不顾脚伤、冒着恶化伤势甚至是废掉体育生涯的危险跑下去,还是选择从实际出发,承受压力,确保自己的腿伤健康,从感性回归理智,把更多的机会留给日后的赛场?
好吧,假设腿伤不是致命原因,而是刘翔的心理素质不行。作为一名顶尖运动员,你怎么就不能好好抗压?雅典上你不怯场,现在你反而就不行了?这当然是站着腰痛不说话,毕竟这样想的人可以说没有一个可以再跨栏项目跑得进13秒8——是的,你只是观众,你不是运动员,我也不是运动员,更不是像刘翔这样家喻户晓的明星运动员,这样家喻户晓而且身上带伤的明星运动员。在观众殷切的期望下,自然会加大心理的负担,从而放大了对脚伤的担心——一种在压力下产生的强大负面心理暗示。几天前,李娜被自己的观众干扰了,输掉了扳回赛事的机会,我们表示理解;那到了刘翔这里,我们为什么不能有同样的反映呢?
甚至可以说,心理素质不行就不行了,谁要求每一个知名运动员都要拥有完美的心理素质? 想想看昨天射击比赛场上的“脱靶王”埃蒙斯,我们尚且可以充分体谅这位无冕之王,但对于刘翔,怎么就不能宽容一下?奥林匹克精神虽然是崇尚“更高、更快、更强”,但更为根本的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志在参与。”刘翔能坚持到比赛最后一刻(甚至是跑了一段),已经很不容易了,也算是圆了奥运梦了,只不过最后还是为了健康原因而选择退出而已。我们可惜什么?是可惜了奥运精神?还是可惜了一面可能的金牌?说到这个份上,到底是刘翔的心理素质不行,还是观众的心理动机不纯?
此外,从更理性的角度上看,教练组乃至整个中国田径协会也认为让刘翔继续下去的机会成本太大,可以说是输不起。万一因为坚持把“飞人”给跑成“废人”了,那么首先遭殃的绝对是教练组,甚至是整个田径协会都会遭受内部挨批——因为这等于是为了所谓的“面子”而把中国唯一的“苗子”给拔了,这对中国刚起步快速发展的田径事业会是多沉重的一个打击?于是,不但是刘翔要承受压力,整个教练组和中国田径协会也承受了务必的压力。要说到怯场,只怕不是刘翔一人,而是源自整个中国田径的不能承受之重。而对于这些,电视机前的观众只怕多是“选择性失明”而不愿去考虑了——因为观众需要的只是成为英雄的结果,而不会去关心你诞生英雄的过程。观众需要的只是捷报后对曾经苦难的宣扬,而不是在失败前心酸无比的回首。而这一点,恰恰是心浮气躁的全国观众们所需要理解的,毕竟在失望之后,我们还应该学会体谅。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说到底,刘翔也不过是一个跑得比较快的田径运动员而已,只不过是一个国家宣传民族自信和骄傲的“工具”而已,只不过是商家们镜像追逐的一个代言人而已。褪去这些名头后,他也不过是个普通人,生于1983,爱玩电动,爱唱卡拉OK,在紧张压力下会长痘的大男孩。选择退赛,的确是留给观众很多遗憾,但这不代表中国的田径赛跑就这样宣告落幕。毕竟,刘翔的退出,也许对其未来的再次发挥。奥林匹克是一个赛场,只要还有田径大赛,还有田径场,那么就始终可以追逐更快更高更强。宏观上看,刘翔一直都充当了中国体育、经济乃至政治宣传的一个“牺牲品”,被升格成了国家和民族形象的代表,被神话成为一个完美的运动员典范,而这些,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有利有弊。如果非要责怪一个对象的话,那么我想各种媒体的宣传才应该是首当其冲问罪的对象。一个运动员,跑好自己的步就是了,你们非得把国家荣誉、中国奇迹什么的加装到刘翔身上,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新闻炒作度和曝光率,之于刘翔,情何以堪?
刘翔的退赛,对现在来说是个无奈,但也留下了希望给将来。毕竟,刘翔大概也还剩下有两到三年的黄金运动生涯,在奥运之后静心养伤,也许还能够在世锦赛上再创佳绩,从理性策略上说,这比在背景奥运上勉强出战而几乎获奖无望(别忘了,头号对手萝卜丝的状态实在大勇)的情况下,选择退赛恰恰是更好的选择。恰恰和很多人口中的“奥运逃兵”懦夫指责相反,刘翔的选择不但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为国家在将来继续征战保留希望的正确选择——虽然许多观众并不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说了那么多,我想表达什么?那就是把刘翔从宣传的神坛上请下来,把他还原成人看待。这段时间,刘翔很苦,教练组也很苦,乃至于孙海平在后面的新闻发布会上都忍不住留下了悔恨的眼泪——这四年,他们背负了多少的压力!而在四年看来,刘翔和教练组也确实非常争气,在各类世界田径赛上都斩获佳绩,甚至还创造出了12秒88的世界记录(虽然已经被萝卜丝在今年以12秒87打破)。这些都可以证明刘翔和他的教练们都是一直在用心拼搏,而不是混着日子过的。全国的观众要讽刺的可以是输球又输人的国足,而决不是这个曾经创造了亚洲神话、今日被伤病和压力困扰的中国飞人——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