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师德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保护学生安全”、“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条例首次被明确提出。而这些条例,一石激起千重浪,使原本偃旗息鼓的“范跑跑事件” 三步一回头,再次成为教育上口水战的源头。一开始,有人认为,这是把对范跑泡不道德行为的挞伐上升为法律的谴责,于是众人拍手叫好。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管中窥豹的还不止如此,这场小小的改革更是引发了校方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困惑和质疑。
先撇开教育部是不是有意表达对范美忠的不满情绪,但可以肯定地是,从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反映出来的师德规范在某方面已显现出偏斜甚至畸形地脱离传统的美德标准了。在这个物质化越深刻的今天,对教师德道德要求或者修身自律已渐趋边缘化。奇怪的是,我们要等到重大的灾难袭击才意识到教育上的种种缺陷,才有人奋笔疾书呼吁甚至冒险做起被忽略的改革——给师德规范重新正名,使师德规范轮廓鲜明。
如今,新的师德标准以新的面貌出台了,匪夷所思的是,它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受肯定和欢迎,甚至换来不少人摇头一叹。究其原因,在众多的校方、家长和学生的眼里,这规范如同一纸空文,因其规定与众人的思维相悖离。不少家长和学生认为,“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显得有气无力毫无意义,哪个老师不以高材生为骄傲,古代私塾照样不就是唯分数论吗?孔子门下弟子三千,但他只以有为的三十六人为豪!而校方认为,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不切实际,太为难老师了。是的,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和老师都挣扎地太辛苦了。
只是有没有人想过,如今的明文条例规定才是现代教育的应为之策,也反映了未来教育应该何去何从——向素质教育出发。确实,从短期时间来看,这样的规定如同虚设,收效甚微。但是教育乃国家大计一百年不动摇,很久以后,当这种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的观念随着时间推移深深印入众人意识,或许,这成果就是源于今日我们教育上大胆的一迈步和下决心地坚持。常说日本是个可怕的民族,在地震中老师们绝对不会丢下学生落荒而逃,他们的第一意识是救人,救更多的学生。同时饱受儒学影响的国家,这种超强的自律力源于教育上的成功和师德精神的承传,更源于对教育理解的正确和坚持。
所以,请给教育多点时间,让新的师德规范萌芽生长。为了下一代,不再有悲剧发生,不再动不动就指责教育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