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产奶粉的国内知名企业,因为被指在奶粉中添加了三聚氰氨导致多名婴幼儿患肾结石甚至肾衰竭,在社会中掀起了恐慌和责骂。截至9月19日,有关机关已经从商场收回约3215吨问题奶粉。据广州日报报道,相关潜在受害儿童达几万人。新华网也公布的具体问题奶批次。与此相对的,是今年三月三鹿还获得行业的AA级以上信用等级。因此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段话:
“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
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
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
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
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
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
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
今天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
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
日本人口号:一天一杯牛奶振兴一个民族
中国人口号:一天一杯牛奶,震惊一个民族”
讽刺之意尽显。在广泛而热烈的舆论中,笔者也对事件进行了一些浅陋的思考:
1.亡羊补牢≠未雨绸缪
国内的应急补救措施一直都做得很好,真的做得很好,从年初的雪灾到四川的大地震,人们都赞扬政府的应急做得好,补救得及时。连现在这个毒奶事件发生后,企业是一个接一个发表道歉公告,一个接一个发布消息成立调查小组“保证查清事件”,“安抚受害人及赔偿”,企业的总裁也是一个接一个的“痛心疾首”,是的,“补救”得很及时,态度很诚恳,服务很专业。
我要为此鼓掌和喝彩么?!
如果我们能在春运前把交通干线疏通好,把春运人流妥当地分流好,雪灾发生后的交通瘫痪就不会发生;如果我们能把防震预警工作做好一点,听一下有关专业人士的警告,四川的地震就不会死这么多人。如果我们的质检流程严格专业一点,警觉性强一点,法制意识强一点,信用多一点,道德观多一点,毒奶粉这个在两年前就被记者曝光过的案子就不会在今时今日才被戳破。
我们什么时候才懂得未雨绸缪,什么时候才知道防范未然?!
2.深追原因
毒奶的污染源,按官方说法,是不法分子在奶源处添加了化工品三聚氰氢。当然,也有另外一个说法,认为毒因不是三聚氰氨,而是会在混合过程中产生三聚氰氨的尿素,一种便宜的农家氮肥。
凶徒是谁,希望政府会查个水落石出。而三鹿方面,就把掺毒的矛头指向了奶农。抛开三鹿“推卸责任”之嫌不说,且单纯地认为,掺毒的人真的是奶农,也不能怪他们。
08年第19期的《南风窗》里有篇文章“锡林浩特奶牛风波”涉及到了我国乳制品业的病态发展,里面提到了乳制品产业链的最起端——奶源供应的问题和奶农在面临市场竞争不公情况下的生存困境。该文章里为奶农算了笔帐,“每头牛每天吃掉的饲料约需42元,平均产奶量则是30斤,按照现在每斤1.3元的价格,每天只能卖39元,还没有饮料价格高”。相关维持奶农利益、协商原料奶收购价格方面的法律保障不力,奶农又拿不到应得的补贴,加上政府和公司联合的强大控制力的压迫,如果奶农为了生计在牛奶里“下毒”的话,责任在谁?!
3.把眼睛擦亮了
在许多事情上,许许多多的数据和证据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真实可信,但事实真的如此么?三鹿奶粉曾自诩为“2000万妈妈的选择”并且经过“1100道检测”的安全食品,然而在国人的谴责声下,在铁如山的事实面前,三鹿奶粉的董事长不得不在媒体面前深深的鞠躬道歉。可这一道歉,能否挽回丧失健康的儿童,能否挽救垂危的婴儿,能否安抚千万个父母的心?免检产品制的取消也许能给我们一个警示,让我们知道,事实的真相需要亲自动脑子动手去寻找,而不是单纯地凭一纸证书就能敷衍的。作为大学生,如何学会不愚昧,需要我们深思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