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哪一天你在宿舍遇到一位手持证件,不用嘴巴而是用手语向你推销小饰品的不速之客,请不要大惊小怪,因为类似的情况早就在全国各大高校上演过,早已是屡见不鲜,以至于几乎成为了新生入学后的一门必修课了。这不,日前广外新闻网还对上周末发生在我校的一起类似事件进行了报道。
让人不明白的是这些聋哑人为什么竟然会把我们这些尚处象牙塔里的,未具备独立经济能力的大学生作为他们的推销对象,而且还乐此不疲地屡次冒险“勇闯”管理如此严密的大学宿舍区呢?更让人费解的是,虽然在推销对象、推销场所好像对他们都不利的情况下,他们推销的成功率却并不低。
其实只要仔细想想,不难发现答案。
首先,在校大学生是一个涉世不深,缺乏真正社会生活经验的群体。但他们当中很多人都具有一颗火热的爱心,乐于助人、慷慨解囊是他们学习并践行了多年的做人道理。聪明的聋哑人不仅利用了大学生的劣势,还巧妙地把大学生的心地善良等优点变为了缺点加以利用。这就是很多聋哑人之所以放弃人流密集、有钱人经常光顾的大酒店、大商场而“进军”大学校园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次,他们进入校园后似乎很少选择在光天化日之下,来到人头攒动的主校道或者各大饭堂“作案”,相比之下他们好像更热衷于选择在晚上,直接进入宿舍进行“局部战”。原因之一是宿舍属于相对封闭的地方,不像公共场所那样便于人员流动,这样他就可以对宿舍里面的所有人实施各个击破,甚至轮番轰炸死缠烂打,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战术。虽然刚开始很多同学不想掏腰包的,但是最终由于忍受不了对方的“持久战”而“束手就范”,心不甘情不愿地掏钱把对方打发,同时不断进行自我心理安慰:“这就当是献爱心吧,顶多今晚的宵夜就泡汤罢了”。
此外,进入高校推销的聋哑人还具有一个较明显的特点。就以这一次到我们学校推销的聋哑人为例,和大多数穿着打扮落魄换取人们同情的残疾人不一样,她们不仅样子长得挺清秀、挺可爱的,而且穿着打扮和我们大学生没两样。这样的好处,第一令人区分不出她们的真实身份而误以为她们也是大学生,从而不至于吃闭门羹。其次,以此为资本有时候她们还可以换取更多的和我们学生相处的时间进而实行他们的计划,试想一下如果来者是一个衣服褴褛,身上散发着异味的谁原意与之较长时间呆在一起。再者,虽然不知道这是不是她们的初衷,但据事后确实有些同学说了“为了博取美女一笑,花这点钱也值得”。
相比之下,我们很多大学生就显得逊色,缺乏理智了。试回想一下,当时我们面对上门推销的聋哑人时,我们心理想得最多的是什么?内心是不是一直在买与不买之间徘徊,是不是考虑花十块钱买下那个小饰品究竟值不值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多少人是在想方设法去验证对方究竟是不是骗子,有没有想到过她们是怎样突破宿管的严密防线进入宿舍的,又有没有处于警戒性地想想她们会不会是“借推销之名,行盗取之虚”等等,我觉得所有这些都不是多余的,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一个成熟公民所应具备的。
助人为乐、献爱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过时,而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意义更显重要,但是在现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助人为乐、献爱心也得与时俱进三思而后行了。撇开他们是否真正聋哑人不说,尽管不能判定这种手段带有欺诈性质,也尽管他们是自食其力,但是他们这种为了达到自身利益的实现而利用他人同情心的行为是很不道德。大家应该如何去献爱心,向哪些人献爱心,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