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时评荟萃 > 正文

慈善需要商业化吗?

文字:本网评论员 陈屏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9-04-25 点击数: 分享至:

 

  今天,中国新闻网有这样一则报道:24日,重庆某服饰公司在该市解放碑商圈举行公益展推广企业品牌,在公益展举行之前,公司全体员工在街上排长队为白血病女孩捐款。此间,不少路人质疑,该企业是借爱心作秀,斥此举为带着铜臭做慈善。

  在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今天,慈善已经不再停留在以往个人捐款的单一形式,企业捐款也成了慈善捐款的亮点。当更多的企业以各种形式参与慈善事业时,有人便会提出质疑,他们是带着纯慈善的目的吗?我们的确无法去辨认企业的慈善行为是否带有更多的商业动机,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一点就是,只要是切合实际的慈善行为,企业的慈善公关不仅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如今,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单单停留在产品服务、管理水平、人才建设等方面的竞争,更是企业公益慈善文化的竞争。一个企业应该在满足消费者产品服务需求的同时担当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而其中,慈善公益便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部分。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公关,搭建与社会各方的和谐关系,慈善公益成了公关的有效途径,无疑没有错。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慈善失去资金的支持,实际上也就成了空话。慈善商业化可以获得足够的社会募集资金,毕竟,单靠社会个人很难募集数额较大的慈善资金。更重要的是,商业化的过程中,慈善活动将在社会上起到巨大的带动效应。除此之外,应该看到,中国的慈善机构体制落后,需要通过商业化运作进行完善,比如,慈善基金的再投资、机构运行规范化、透明化等。

  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在慈善商业化条件下,企业的慈善公益必须是履行承诺并付诸实践的,而不是口头的作秀。

  2009年4月24日,中国慈善排行榜在北京揭晓,据排行榜相关人员介绍,在发布“捐赠未兑现黑名单”的消息披露之后几天内,很多企业打电话给主办方,承诺以后会陆续补上。同时,有部分企业实际捐款数额与当初承诺相差甚远。

  可见,部分企业对慈善捐款更是一种“作秀”态度。在目前中国慈善捐款监督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企业的募捐行为更多的是依靠媒体监督。一些企业借大型的捐款慈善活动和大众媒介宣传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本身并没有错,因为这是企业公共关系策略的一部分。但是,任何商业作秀一味为博取社会知名度,搭建与政府良好公关,却不履行承诺,都无疑在媒体的曝光中被一览无遗,最终反而弄得名声狼藉,陷入公关危机。

  的确,慈善是否应该商业化存在着很大的社会争议,而提出质疑的人担心的问题就在于,慈善介入商业行为将扭曲了慈善本身的意义。其实,问题就在于此,而且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也在于此,也就是说,只要保证商业化过程中任何慈善活动都是从提倡社会奉献、强调社会责任的原则进行运作,慈善公益行为是真真正正地付诸实践,那么,商业化就不存在任何争议,因为商业化本身只是一种途径,而非慈善的最终目的。

  因此,笔者认为,慈善商业化并没有错,而目前中国慈善值得讨论的关键问题不在于企业慈善是否是作秀慈善,或者商业化是否扭曲慈善的意义,而在于慈善资金怎样被有效利用,因为慈善的真正意义在于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