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圆明园兽首到清代官窑瓷器,在海外的文物拍卖市场,中国文物的价格似乎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最近,英国媒体报道来自中国的众多富豪天价抢购一个乾隆时期的瓷瓶,瓷瓶最后以5亿多人民币被其中的一位中国富豪拍回。英国媒体还把富豪们这种疯狂的举动誉为“瓷器爱国主义”。
先不说那个高价的瓷瓶是怎样落到英国人的手中的,不管是被盗的还是被卖的,英国已经狠狠地赚了中国一大笔钱,然后再称赞一下那些怀有“瓷器爱国主义”的愚蠢富豪,更愚蠢的是有些人还信以为真。
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那个清代瓷瓶的自身价值真的有那么高吗?《谁在拍卖文物》的作者吴树说:“这些动辄上百万元、数千万元一件的元明清官窑瓷器,是近年来国际大拍卖行炒作出来的板块,根本算不上是‘国宝级’文物精品。”一件文物的价值只有三个方面:一是历史价值,二是审美价值,三是科研价值。在现在的拍卖市场上,元明清三代的瓷器要比时代更久远的唐代瓷器高得多,这显然有违历史价值。再说审美价值和科研价值,在那些富豪中又有多少个懂艺术的?一个瓷瓶拍出百万、千万甚至几亿的价格,肯定是虚高了。中国人居然出如此高的价格买回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长此以往,中国文物的价格只会越来越高,中国想拿回文物越来越难。中国的富豪们能耐狮子开大口的海外文物拍卖行如何?在爱国的背后是愚蠢!再次,大部分参与天价拍卖的富豪并不懂得文物的价值,很明显是有人炒作了国人的爱国心理。除了所谓的“爱国心理”,还有什么值得富豪做出如此大的牺牲呢?有人怀疑他们是在向海外转移资产。
从海外拍回文物绝不是保护中国文物的好方法,最好的方法是防止文物流失到国外。吴树说:“根据我的调查,民间的文物,总数肯定会超过国家博物馆的总数。这个量非常庞大。” 而对文物价值认识不足的‘三盗’人员(盗墓、盗捞、盗窃)和走私者绝对不在少数,他们把中国的文物通过黑道卖到国外。可以说,中国文物流失的最大祸主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如果那个花5亿多巨资拍回瓷瓶的富豪把那笔钱捐出来,用于保护未流失的文物,这价值岂不是更大?
国内的文物拍卖市场上的瓷器能拍出上千万的恐怕也不多,为什么国外的瓷器动辄上千万、上亿呢?这涉及到文物鉴定的问题。据吴树调查,中科院文物鉴定的专家对于文物是否为真品只有八九成的把握,而且鉴定不具有法律效力。所以,赝品充斥了国内的文物市场,降低了人们在国内拍卖文物的热情。相反,国外的博物馆鉴定要规范得多,有一整套通过科学检测的体系,文物的真实性得到保障。
总而言之,靠富豪天价拍回文物是不能很好保护中国的文物的,反而还有推动海外文物价格的不断飙升。中国的文物保护不仅要规范市场运作,更要规范国内的文物鉴定,防止文物流失海外,并通过合法的途经要回流失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