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时评荟萃 > 正文

辨别信息真伪 大学必修的一门常识课

文字:本网评论员 何德文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1-06-30 点击数: 分享至:

“帮忙转发下,爱心接力:某某大学08级学生吴燕突发肝衰竭,急需OM血液进行血浆置换,但某某血型是被称为熊猫血的Rh阴性O型,非常稀有,希望大家将这个消息发布出去,寻求更大的帮助!”

BBC最新消息,日本核电站已经爆炸,下的雨是酸雨,淋在皮肤上会有癌症或刺伤皮肤,请遮盖脖子,呆在室内,关上门窗……”

这类不实信息,相信大家都在Q群或微博上见过,而且内容形式层出不穷:“玫瑰表情病毒”、“乙醚麻醉挖肾”等等。对此,你是好心告诫发布者,还是随手关闭置若罔闻,抑或是热心转发传播爱心?

  新媒体盛行,信息海量轰炸

在这个新媒体时代下,每个人都成了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信息量正在以指数级不断增长。打开QQ,闪动最多、消息条数最多的头像肯定属于QQ群,相同的信息往往被转发到不同的群上;而微博上面,由于图片视频等新元素的加入,各种信息更是以排山倒海之势扑面而来。自媒体的力量可见一斑,而人们在微博上建立的复杂的网状关系,更是让消息不胫而走。海量的信息必定夹杂着各种虚假的言论或恶意的诋毁。

  媒体与公众,无视信息真伪

虚假信息强势散播的原因,从传播的媒介来看,主要来源于网络媒体的不实报道以及围观群众的盲目起哄。某些网媒只看重新闻的爆点,追求所谓的“新闻价值”,而忽视了信息的真实性;部分群众或出于正义感和爱心,或因为一时冲动与同仇敌忾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转发、传播,甚至扭曲,而不对信息进行推敲或求证。增城新塘大敦611事件,原本只是一场治保队员与小贩之间的争执,却因为媒体的不实报道以及网民各种谣言的传播,引发了聚众、起哄、打砸等恶性事件的发生,一发不可收拾。而626“广外黄晨”杀猫事件,更是让所有广外人不再“淡定”。一个伪装广外人的微博ID,发出各种偏激的言论,惹怒了各路爱猫人士。骂声一片之下,“广外黄晨”的微博一下子就火了,但后来经过细心观察才发现,该微博的“关注”与“粉丝”来自全国各地,曾两个月未发一条微博,07级商英并无黄晨此人。原来,这只是一场恶意的炒作,既骗取了大家的同情心,也骗取了微博的关注度。

  辨别信息真伪,避免以讹传讹

人云亦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而网络媒体的出现,却降低了公众自由言论的成本,给了公众一个无需负责的机会。同时,官方媒体的权威性与信任度下降,公众更愿意获取小道八卦的声音,也是造成不实信息传播的原因。谣言止于智者,面对类似信息时,不妨先向发布者或者百度求证信息的真伪,再加上你的个人判断。

下一次当再次要选择“复制”“粘贴”或者使用“转发”功能之前,请三思而后行,先辨别信息的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