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一位学生在微博上发出一张上课的照片,称课上老师用支付宝口令红包的方式点名,每节课自掏腰包发66元红包,抢红包的同学要输入姓名和学号,此举获得网友的纷纷点赞。
大学老师点名,相信上过大学的同学对这个举动并不陌生,因为在一些高校课堂上,学生的出勤率一直不佳,上课点名几乎每天都在大学课堂上上演,不过用支付宝口令红包这种创新的方式点名,笔者还是第一次听说。
不可否认的是,发红包点名的方式的确是别出心载,与对学生严格要求的考勤制度相比较,采取这种方式很前卫,迎合现今流行的抢红包的娱乐潮流,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喜欢,获得学生对此互联网时代的点名方式的拥护。不过反过来想,土豪老师舍得发每节课66元的红包来争取学生的出勤,这到底是教育上的创新还是对于学生出勤的无奈?
诚然,用支付宝口令红包点名的方法在大学不会推广,靠个别老师自费红包点名也纯属个例,毕竟土豪老师寥寥无几。据相关媒体报道,这位老师并不愿意接受采访,“他只想好好教课,不想有太多压力。”从这位老师的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发红包点名只为自己的教课,而并非媒体炒作。可想而知,当学生们为上课领红包欣喜时,怎又明白作为一名热衷于教育的大学教师对于现状是多么的无奈!
此无奈之举竟无意间赢得了媒体的青睐,引来网友的热议,两者对比,无疑是形成了对现今部分缺勤大学生的讽刺!
高校老师发红包点名背后反映的是现今大学教育的缩影,更是对部分学校与学生无声的嘲讽,如果高校的这股逃课之风不能及时制止,那影响的不仅仅是学校,更是整个社会。笔者曾为一名高校大学生,对于大学生的缺勤现象有亲身感受,这种现象在部分自律性差的学生身上确实比较普遍,对于一些态度本身就不端正的学生来说更为严重,这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宿舍蜗居”。
学生逃课与否,态度最关键。有些学生在高中受老师或者亲属影响,秉承“高中苦三年,大学玩四年”的观念来到大学;也有的学生面对就业环境的压力和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思想日趋务实化、功利化,相对于学习更热衷于积累社会经验,以增加将来就业的筹码。毋庸置疑,这些思想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选择和价值取向。当然,大学生的缺勤除了自身原因以外,大学的学习和管理环境宽松、考试较为单一和机械、教师教学艺术差等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高校老师发红包点名事件直指学生逃课风。要根治逃课风,就要对症下药。从学生自身入手,开展讲座、培训等各种方式的教育,加强对学生学习观念的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其次,完善考试制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授课质量也是题中之义。根治学生逃课风,是一场持久战,期盼通过多方努力,不再出现教师靠红包点名的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