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讲座集锦 > 正文

欲望与悲情:比较视野下的尤金·奥尼尔及其戏剧创作

文字:杨颖 图片:李宛馨 编辑:王子衿 发布时间:2017-03-29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的尤金·奥尼尔是美国现代戏剧史上最杰出的剧作家,他一生写作剧本50部,曾四次获得普利策文学奖,是迄今为止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一位美国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盛赞“他剧作中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赋予了悲剧以原创的概念”。

奥尼尔创作的戏剧作品为何如此震撼?他的剧作到底如何赋予了悲剧以原创的概念?他的悲剧如何针对古希腊悲剧有所发展?2017年3月23日下午,由广外图书馆主办的“悦读沙龙”在北校图书馆一楼悦读沙龙室开讲。本期沙龙由我校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刘岩教授主讲,她对上述问题做了逐一剖析。

 

作品中的欲望与悲情

在讲座开始,刘岩教授展示了几张尤金·奥尼尔不同年龄的照片,并从“你对他了解多少?”这个问题开始,引导听众关注剧作家悲剧性的一生:他性格郁悒、从小缺乏母爱、与父亲关系紧张、长期颠沛流离……在同学们的踊跃参与下,尤金·奥尼尔的形象便跃然于在场听众的脑海中。这位才华横溢的剧作家,他对母爱的渴望、对父亲权威的复杂感情、他自己同孩子的紧张关系等,都在其作品中有所体现。

刘岩教授表示,对于自传性质非常浓郁的作品,可以采用传记批评的视角,把作者的文学创作同其人生经历联系起来,通过研究剧作家的传记、日记、信笺、访谈等第一手资料,分析作者生平经历和作品细节之间的互文关系,这有助于准确理解剧作家的创作主题。

从比较的视野审视其创作

在本次沙龙活动中,刘岩教授主要分析了《榆树下的欲望》《月照不幸人》和《长夜漫漫路迢迢》这三部作品,尤其侧重于它们如何在形式和母题上发展了古希腊悲剧,其中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父子对抗(father-son rivalry)、弑父(patricide)和弑婴(infanticide)这四个母题在奥尼尔的作品中均以不同方式得以呈现。在分析这些母题的变形时,刘岩教授还对比分析了易卜生、谢泼德和曹禺的剧作。在奥尼尔的剧作中,故事发生的场景变化更加丰富,他也转而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事件与事件之间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网。与古希腊悲剧相比,奥尼尔的剧作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更多的突破和发展。在书写人生欲望的过程中,奥尼尔试图寻求与父母的和解,与早年自我的和解。

讲座掠影

本次沙龙,座无虚席。在讲解的过程中,刘岩教授还亲自朗诵了《月照不幸人》的片段,赢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在最后的问答环节,观众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困惑。

Q:作家最后是否找到了希望?

A:我认为是找到了的。在《月照不幸人》中,主人公在一轮明月下忏悔。

这样的夜晚是宁静的、明亮的。月亮代表了一种希望,一种和解的希望。《长夜漫漫路迢迢》的结尾在凌晨,而凌晨,意味着新的一天的开始。经过了漫长的白天,坦诚倾诉的一家人有希望达成和解。此外,文学创作本身对于剧作家来说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奥尼尔用这一方式达成了与早年的自己和父母的和解。

Q:剧作家如何在没有人物死亡的故事中达到悲剧效果?

A:古希腊悲剧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主人公以死亡或悲剧性的结局告终,但在奥尼尔的作品中,主要人物并没有在舞台上死去,这正是奥尼尔把悲剧这一文类发展成现代悲剧的重要贡献。在某种意义上讲,一件美好事物的丧失或无法获得也是具有悲剧性的,也因此能够在观众中引发共鸣。